韓苗苗
摘要: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獨立閱讀能力,并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可以具有豐富的積累,養成良好的語感,并對多種閱讀方法進行掌握。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需要極其重視課內外閱讀材料的統整,對“1+X”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應用,并在課堂內引進相同的主題閱讀材料,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促使小學語文教學達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因此,教師需要根據語文學科素養,積極的對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進行創新,能夠更加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創新;小學;語文;學科素養;主題閱讀教學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經典優美的文章,對學生的情操進行陶冶,促使學生可以學會閱讀,并享受閱讀。然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主要是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不夠均衡,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造成一定影響。因為教師根據語文學科素養,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內容與渠道進行拓寬,也可以在培養學生美好情感的同時,對學生的個性品質進行提升,使學生能夠對良好的思維素養進行形成,所以教師需要積極對語文主題閱讀教學進行創新,促使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成長與發展。
一、主題閱讀的實踐教學策略
(一)一課一得
根據“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對語文主題閱讀的主題進行確定,不僅可以使語文課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進行體現,也可以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一課一得”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不需要為學生進行面面俱到的講解,而是應該目標清晰的突出學生在課堂上所需要掌握的內容。例如教師在向學生將《大青樹下的小學》時,教師需要將“交流積累閱讀中所遇到的新鮮詞語”作為“一得”;而開展《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時,教師則是需要將“運用多種形式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作為“一得”。因此,“一課一得”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導致教師在授課之前,首先需要讀通、讀透文章,并可以準確地找到文章中具有閱讀價值的核心內容。
(二)限時背誦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限時背誦屬于最為高效、實用的一種教學策略,特別是主題閱讀課具有大量的內容,導致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的45分鐘。教師無論時低年級的詞語積累,還是中高年級的詩詞歌賦,都需要在引導學生進行理解的同時,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時間要求。例如在要求學生背誦《愛蓮說》《陋室銘》時,帶領學生通讀幾遍,再向學生講解文章意思,大部分學生在幾遍以后即可完成背誦任務。
二、新實踐教學策略下的紓解之道
(一)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模式
為確保學生可以更好地吸收文章的精華,教師需要根據閱讀內容,以及學生的成長,引導學生從教材出發,對整本的書進行閱讀,才能夠促使學生對文章的精華進行整體的吸收。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對閱讀推薦課—閱讀欣賞課—閱讀分享課一套閱讀教學模式進行構建。教師在推進學生對每一本書進行閱讀之前,都需要開展閱讀推薦課,為學生介紹書籍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可以大致了解書籍,然后再利用設置懸念等手段,對學生的閱讀欲望進行激發。課堂上讀書對于學生的閱讀具有積極影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需要一同讀書,在這種你讀、他讀、我讀的氛圍內,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其次,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閱讀完一本書之后,與教師、其他同學共同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
(二)教師共同活動模式
在學生的學習與閱讀過程中,教師都具有一定的榜樣作用,為確保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教師首先需要在學生的面前表現出,自己十分熱愛讀書,為學生起一個十分作用。因此,為確保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可以通過以下兩項措施,開展教師共讀活動。第一,對教師共讀計劃進行制定,并對教師的閱讀書目進行確定。第二,鼓勵教師外出購書,如果教師購買可以提升自身業務水平的書籍,學校需要為其報銷。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大教育觀、大閱讀觀的引領下,主題閱讀的課堂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在課堂中引入課外課堂,雖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主題閱讀在課堂上是具有目的、計劃的進行大量閱讀,不僅可以對學生的知識進行豐富,也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升,所以教師通過開展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能夠更加全面的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促使學生進行全面、健康的成長與發展,從而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曹金玲,聚焦語文學科素養創新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21(3):104-108.
[2] 李盼盼,立足核心素養創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中外交流,2019,026(028):314-315.
[3] 林加帥,淺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19(00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