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喜
基于主題的地理教學是從整體上把握教與學的內容,關注知識之間的本質聯系及知識蘊含的思想。它拓展了師生教與學的視野,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總結出解決與該類主題相關問題的思路,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問題式教學是用“問題”整合相關學習內容的教學方式。基于主題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是指圍繞某個地理主題,以學生的基礎和需求為出發點,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相互探討,發現并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它以“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為要旨,教學富有開放性,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為目的。其教學設計的核心環節包括主題確定、情境創設、問題設計、活動實施和目標達成。
區域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能夠圍繞“碭山酥梨如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個問題,結合資料分析碭山酥梨的區位因素,找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原因,提出可持續發展措施。
2.能夠搭建解決區域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思維框架,并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
3.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地理核心素養。
【環節一】碭山酥梨之感
展示情境:安徽碭山被稱為中國“酥梨之鄉”,酥梨栽培歷史悠久,居中國傳統“三大名梨”之首。碭山酥梨汁多味甜,酥脆爽口,入口即化,自古盛傳“碭山梨,皮兒薄,落到地上找不著”。碭山酥梨還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被稱為“果中甘露子,藥中圣醍醐”。(教師出示碭山酥梨圖片)
然而,在國際市場上,碭山酥梨的出口量比例只占1%左右,相比美國、智利、意大利等主要梨出口國,出口銷售發展緩慢。價格相較20世紀90年代也一路走低。這些都影響了梨農的收入和積極性,影響了碭山梨業的持續發展壯大。
學生觀看文字、圖片,品嘗碭山酥梨。
【環節二】碭山酥梨之問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挖掘情境中蘊含的地理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碭山酥梨為什么口感好?碭山有哪些酥梨種植的有利條件?碭山酥梨積淀了怎樣的地域文化?為什么現在碭山酥梨價格低迷?如何讓碭山梨業做強做大?等等。
教師整理、歸納、設計問題。
核心問題:碭山酥梨如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子問題:碭山酥梨的有利區位條件有哪些?碭山酥梨產業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出現的問題?如何做強做大碭山酥梨產業?
【環節三】碭山酥梨之路
探究一:碭山酥梨的區位因素
展示材料:碭山地處黃泛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雨同期,秋季光照充足,日暖夜涼,溫差較大,無霜期長,黃河古道流經境內,沿岸沙土和泡沙土細膩疏松。
探究方式:引導探究
探究過程:
1.找一找:碭山酥梨的自然區位因素有哪些?
2.議一議:碭山酥梨為什么品質好?
3.辨一辨:把碭山酥梨移植到我們家鄉,是否可行?
4.查閱資料,影響碭山酥梨發展的社會經濟因素有哪些?進行分享。
師生總結探究結論。
探究二:碭山梨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解決措施
展示材料:情境第二段文字。
探究方式:合作探究
探究過程:
1.材料中的現象反映碭山酥梨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2.通過查閱資料,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嘗試找出解決措施。
3.為進一步做強做大碭山酥梨產業,你還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議?
師生總結探究結論。
【環節四】碭山酥梨之思
1.歸納總結。
將以下序號填入圖1空白處,體會分析區域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并進行分享。①存在問題;②措施;③社會經濟條件;④區位因素;⑤原因;⑥自然條件。

圖1 區域特色農業思維框架圖
2.遷移應用。
材料1.中寧縣地處寧夏平原南端,跨黃河兩岸。中寧枸杞,因其果實肉厚、口感柔潤,成為寧夏著名特產,獲得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中寧縣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枸杞之鄉”。
材料2“.絲綢之路經濟帶示意圖”和“寧夏枸杞種植分布圖”。(因版面所限,圖略)
(1)分析中寧枸杞種植的優勢區位條件。
(2)小小辯論賽
正方觀點:中寧枸杞應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契機,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反方觀點:中寧地區環境脆弱,應保護生態環境,不宜擴大種植面積。
(3)中寧枸杞如何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做強做大,請你提出合理性的建議。
通過課例我們可以發現,基于主題的問題式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那么,基于主題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該如何設計呢?
地理主題是相對于地理教育內涵而言的,把若干地理現象、地理事實按照地理規律、地理成因組合在一起,或按照時空特點、地理意義組合在一起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出的具有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問題。地理主題是我們學習地理的一個集中思想的體現,它在地理學科內容中應該起著統整和引領作用。
上述課例中確定“區域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主要對應地理2“結合實例,說明農業的區位因素”和“說明因地制宜對于區域發展的重要意義”內容要求,另外還涉及可持續發展、鄉村景觀等。整合的教材(以魯教版為例)內容包括:必修二“農業的區位選擇、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本主題內容的學習,以碭山酥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例,學生能夠掌握解決該類問題的思路,在今后面對同類問題時,能夠推廣遷移應用,達到主題式教學的目的。
可見,地理主題的確定,應具有教學目標的指向性、教學內容的整合性和教學應用的拓展性。
基于主題的問題式教學,應以主題為引領,使課題內容情境化,易于學生生發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地理核心素養的落實。
上述課例中創設的情境包括“碭山酥梨”和“中寧枸杞”。兩個情境均取自于真實情境,經過教師的加工整理。情境中蘊含關于農業區位因素、可持續發展、鄉村景觀等相關問題,核心問題指向“區域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情境的創設應考慮以下幾點:(1)情境真實,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于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學習的動機;(2)蘊含問題,情境問題相融相生,給學生提供進一步探究的空間;(3)對應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相關內容要求,便于學生找到基本的依據和資源;(4)情境之間體現內在的主題關聯,強化脈絡性的知識構建,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在問題式教學中,問題的發現包括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設計問題和呈現問題三個環節。
上述課例學生通過認識情境,有感而發提出一系列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整合設計出核心問題和子問題,構成問題鏈,然后逐一呈現進行解決,最終達成學習目標。
在進行此部分的設計時,需把握以下三點。首先,問題的提出,應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引導學生對真實情境進行剖析,充分討論,各抒己見,挖掘情境中圍繞主題蘊含的地理問題。其次,問題的設計,應做到:依托情境,生發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整合設計,以系統性的問題作引領,依據主次設計核心問題和子問題,依據邏輯關系設計前后問題,構成完整的問題鏈,便于學生理解和構建思維框架;始終圍繞學習目標,指向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開放性,鍛煉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面向全體學生。最后,問題的呈現,應按照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逐層遞進而非一次性地呈現給學生,利于學生發現未知,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促進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問題式教學的核心環節,是學生核心素養能否達成的關鍵所在。問題式教學強調,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的思維方式,建立與問題相關的知識結構,并能夠由表及里、層次分明的分析問題,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要求問題的解決要和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學生通過活動參與解決真實復雜情境中的問題,是一種“真實性學習”,否則,問題設計得再好,沒有科學的活動去實施教學,又會回到傳統接受式學習的老路上去,失去了問題式教學的意義,無法達到真正提升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目的。
活動的設計應基于以下幾點:多種活動方式綜合有效運用,依據問題難易程度和特點恰當組織活動,合理安排動眼、動口、動手、動腦、動身以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學習;注重探究活動開展的科學性,做到探究有主題、有素材、有形式、有過程、有結論;每個環節都有學生活動,但主次分明;有助于學生的主動性、教與學雙方的互動性和教學過程的生成性。
基于主題的問題式教學和其他問題式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歸納出解決該類問題的思路,搭建問題思維框架,并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在上述課例中,學生在解決“碭山酥梨如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問題的基礎上,搭建區域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框架,解決“中寧枸杞”這一現實情境問題,地理核心素養既被反饋評價,又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環節的設計,首先是回歸地理主題,歸納總結。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解決該類主題問題的思路,構建結構化思維框架,展示交流取長補短。其次是遷移應用。情境遷移要圍繞同一主題內容展開,學以致用,解決新的真實情境問題,使學生對該地理主題的理解趨于深入,最終聚焦到地理核心素養的達成上。本環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檢驗學生個體學習目標的達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