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田春憶

人物小檔案
我的姓名:黃昊偉
我的學校:長沙市西雅中學
我的年齡:12歲
我的愛好:發明制作、演講
最喜歡看的書:《消失在醒來后》
最喜歡看的電影:《鐵甲鋼拳》
最想做的事:錄制一套DIY機器人的線上課程,讓更多的人愛上機器人。
個人作品:殺毒防疫機器人、糾正坐姿警示器、視力矯正儀、收發作業機器人、全地形搜救機器人、水陸無障礙起落無人機、爛風扇巧做打磨機、網課手機平板專用支架
曾獲榮譽:2018—2019年度長沙市十大優秀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第二十一屆湖南省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三等獎;第四屆“科學3分鐘”全國科普微視頻大賽二等獎;第8屆全國校園發明創意大賽銀獎;第三屆長沙市青少年創客節一等獎
座右銘: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在學校,他是電教委員、科學社的社長;在社區,他是為青少年講解科普知識的志愿者;在視頻平臺,他是擁有40多萬粉絲的“UP主”;在江蘇衛視《了不起的孩子》節目中,他是現場表演制作無人機并試飛成功的“科學達人”;在2018年第四屆“科學3分鐘”全國科普微視頻大賽中,他是唯一一個進入總決賽的小學生,與他同臺競技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博士生……他就是長沙市西雅中學初二學生黃昊偉。
走進黃昊偉的家,仿佛走進了某位發明家的工作室,隨處可見他的“作品”:有用廢舊麻將桌做成的工作臺,用廢舊木板做成的網課手機平板專用支架,還有殺毒防疫機器人、收發作業機器人以及形態各異的樂高積木。為了拓寬他的活動空間,媽媽甚至把放在客廳的電視機都收了起來。
例如某企業需要為其員工建設一棟公寓樓,項目計劃投資控制在5 500萬元以內。未使用限額設計時,初步計算得到項目造價為5 900萬元,超出了限額投資。采用限額設計,設計人員利用價值工程在方案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將投資控制在了限額內。
正是有了家長的支持,黃昊偉才能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越來越多的成績,他在不斷探索的同時,也立志于把自己的經驗與更多的青少年分享,讓他們愛上科技創新。
在黃昊偉的身上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本刊記者對他的采訪。
答:我覺得在無聊的時候做一些小制作挺好玩的,于是經常做。作品越來越多,吸引了不少其他小朋友的注意,我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是有價值的,也漸漸愛上了科技創新。

圖1 黃昊偉制作的部分作品
答:我最喜歡的作品是一個紙板玩偶。當時我為了好玩,花了一個多月用廢舊紙板做了一個人偶,人可以穿著它隨意走動。制作所用的紙板都是我自己平常收集的。
答:哈哈,是的。因為紙板人偶體積很大,我收集的廢舊紙板根本不夠用,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一次,我看見樓下放著一堆廢舊紙板,以為是別人丟棄的,就把那些紙板都拿回家了。沒想到第二天,大樓門口貼出了一張公告,上面寫著:“某時某刻某分,一個男孩在樓道拿走了我們家的紙板,請速速歸還?!?/p>
發公告的人是住在樓下的保安爺爺,他在查看監控時沒認出我,這才鬧了“烏龍”。我趕緊跑到爺爺家里,向他解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為作品已經做完,紙板無法拆除,我給了爺爺20元作為補償。
答:上初中后,“自由時間”不是很多,我一般會在假期參加一些科普活動。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妹妹一起,免費給社區的小朋友們講課。本來我們已經計劃好要去20多個社區講課,但因為疫情沒能達成目標。
答:一般是講解一些簡單的科普知識,或教大家制作水火箭、竹節機器人等。
目前我們主要是在長沙講課,以后我還要去媽媽的老家山東講、去全國講、去全世界講。
答:疫情期間,我和妹妹經常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學習網課,由于用的是簡易支架,導致我倆坐姿不正確,視力下降得很快;點擊屏幕時,支架也容易倒。于是,我萌發了制作網課手機平板專用支架的想法。
它由廢舊木板做成,整體是三角形結構,操作簡單,穩定性很好,還能通過紅外線感應人與它的距離,距離過遠或過近,它都會發出語音提醒。
我還做了一個殺毒防疫機器人,它能幫助人們給進入小區的車輛消毒。

圖2 黃昊偉介紹“網課手機平板專用支架”

圖3 黃昊偉參加由中科院物理所主辦的“科學3分鐘”全國科普微視頻大賽
答:我們學校每年的科技創新比賽我都會參加,我還參加過長沙市青少年宮舉辦的科技類比賽、全國校園發明創意大賽以及由中科院物理所主辦的“科學3分鐘”全國科普微視頻大賽。
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北京參加第四屆“科學3分鐘”全國科普微視頻大賽總決賽。當時我要在臺上進行3分鐘的演講,而底下的觀眾有很多都是中科院的專家。
上臺時我很緊張,但說著說著,我的心情就慢慢平復下來了。我向大家介紹了我制作的吹風機,并對大家說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更多的小朋友,讓他們愛上科技創新。最終,我獲得了現場提問環節的滿分。
答:最大的改變是吸引了很多朋友跟著我一起“玩”。比如我的朋友張啟航,他一開始不夠自信,然后我對他說,我們可以一起“搞發明”。他看到我已經做出了那么多的發明作品,覺得自己也可以試試。后來我們一起購買馬達、電機,制作了“爬爬蟲”和竹節機器人,慢慢地,他變得自信了,也愛開玩笑了。
另一個改變就是因為我,我的爸爸、媽媽、妹妹都愛上了科技創新。每當誰提出了一個想法,大家就會在一起召開一個家庭會議,說說彼此對該創意的建議。
答:我想成為一個有“工匠精神”的科普達人。就像袁隆平爺爺一樣,一輩子專注于研究雜交水稻這一件事。
答:我的爺爺和爸爸都是共產黨員。每當看到新聞報道共產黨員的優秀事跡時,爸爸總會驕傲地說一句:我也是共產黨員!受爸爸的影響,我以后也想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圖4 黃昊偉及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