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2020年3月,十幾頭亞洲象從西雙版納開啟了說走就走的“北漂之旅”,之后在網絡迅速走紅,引起世界各地網友的關注。由于北方并非亞洲象理想的棲息地,在人們的悉心照料和助遷下,“大象旅行團”終于在2021年9月安全回到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結束了約18個月的旅行。
廣大網友紛紛表示,跟著“大象旅行團”一路向北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知識。以下這些與大象有關的知識,你都了解嗎?
原有棲息地被破壞、食物匱乏等都可能是“大象旅行團”遷徙的原因。但仔細分析,倘若僅僅是為了尋找食物和更換棲息地,北方的食物可能更加匱乏,棲息場所更加不適宜生存。因此有人認為,這或許是亞洲象固有遷徙本能的一次覺醒,也可能是某次太陽活動異常引起的磁暴啟動了這種本能。
大象主要以植物為食,它們用鼻子去夠草、樹葉、樹干和樹皮,然后送入口中。當食物短缺時,大象就用龐大的身子推倒樹木,吃樹頂上的樹葉。
一般情況下,聲源與兩只耳朵的距離不同,聲音到達耳朵的時間、強度、振動及其他特征也不相同。大象雙耳間距大,能利用聲音信號傳到雙耳的時間差判斷方向,這種原理被稱為雙耳效應。由于人耳間距較小,所以對雙耳效應的感受沒有大象明顯。
圖1 一路向北的“大象旅行團”
云南地區長有很多毒蘑菇,大象在遷徙途中會不會吃到毒蘑菇?
對此,專家表示沒有必要擔心,大象的鑒別能力很強。這種鑒別能力一是源于家族成員之間信息的傳遞,二是源于大象自身的生活經驗。
圖2 “大象旅行團”在昆明市晉寧區集體休息(圖/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
北遷象群為避暑各出奇招。除了水浴、泥浴、沙浴,它們還會通過甩土保持皮膚濕潤。泥土不僅能防曬、降低身體溫度,還能抵御蚊蟲的襲擊。
有趣的是,有一頭象甩土時連沙帶草甩到自己頭上,像是給自己做了頂遮陽草帽,走一路“戴”一路。
媒體經常報道大象誤食村民的酒和酒糟,對此專家給出的解釋是,大象不善于喝酒且很容易醉,它們之所以對酒感興趣,與祖祖輩輩吃水果的習性有關。
一些水果發酵后會產生乙醇,乙醇的氣味能幫助大象尋找食物。此外,喝酒對大象來說是一種補充水分的途徑。
西雙版納州景洪市通過修建亞洲象食物源基地為大象提供更多的食物,減少它們進村覓食的頻率及對周邊農作物的破壞。
亞洲象在我國境內曾一度瀕臨滅絕,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國野生亞洲象的數目在300頭左右。然而并非所有大象都能這么幸運,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常有大象因被砍掉象牙而死去,或遭受虐待、被迫表演……
象牙就是雄性大象的獠牙,象牙對于象來說是身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掘食的工具,更是搏斗時的武器。
在利益的驅使下,象牙偷獵者為取出整根象牙而殘忍地對待大象,為杜絕這些現象的發生,我們必須拒絕象牙。2018年,我國全面禁止象牙及象牙制品交易。
從2012年起,每年的8月12日為世界大象日。該節日的設立旨在呼吁人們關注身處困境的非洲象和亞洲象。
大象體型龐大卻內心敏感,無法用言語與人類交流,但大象同樣有認知,它們能感受到愛與痛苦。我們應與大象好好相處,關愛大象、拒絕象牙制品;了解大象,加入保護大象的隊伍,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