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尤文耀 陳奕琪
蘇教版初中物理的《杠桿》一節(jié)對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了科學探究。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物理社團的老師提前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自制出一只愛喝水的“小鳥”。“小鳥”能自動點頭“喝水”,這種方式讓同學們對力與力臂有了新認識,給他們帶去了神奇又好玩的體驗。
濕紙巾1張,奶茶吸管1支,脫脂棉少量(1 g左右),鋼針1枚,紙杯2個,水適量,黑色和白色棉線各1根,羽毛2根,塑料小勺1個,100 mL的燒杯2個。
1. 剪去塑料小勺的勺柄,利用熱熔膠將小勺粘貼在吸管的一端,如圖1。

圖1
2.測量吸管的長度L。將適量的脫脂棉搓成圓柱體(半徑略小于吸管的半徑),長度約為3/4 L左右。用濕紙巾包裹脫脂棉圓柱體。在這里,浸水的脫脂棉的作用是產(chǎn)生毛細現(xiàn)象和形成配重,吸水后的脫脂棉不容易成型,利用濕紙巾對其定型。此外,濕紙巾的毛細現(xiàn)象也非常顯著。
3.用針將一根黑色棉線垂直穿過脫脂棉圓柱體的右端(距離端口約1 cm處),剪斷棉線并在棉線兩端打結,用這兩個結點作為“小鳥”的眼睛,如圖2所示。

圖2
4.用針將另一根白色棉線從“小鳥的頭部”穿向脫脂棉圓柱體左端,針線隨之穿出吸管,牽引脫脂棉圓柱體至吸管一半長度左右,當白色棉線延伸至小勺處時即可將其剪斷,以便利用毛細現(xiàn)象和重力作用將水引流到小勺。
5.用羽毛裝飾“小鳥”的頭部和尾部,進行簡單的造型設計。
6.將吸管浸沒在水中,直至脫脂棉和濕紙巾吸水飽和。估測吸管的平衡支點,將鋼針穿過該支點作為轉軸,如圖3所示。取2個100 mL的小燒杯作為鋼針的支架,架起鋼針后,調整鋼針的位置直到吸管能夠平衡為止。

圖3
7.將紙杯A放在“小鳥”嘴的下方,使紙杯的高度適當(可以剪去多余部分)。當紙杯盛滿水后,“小鳥”的嘴接觸水面時,“小鳥”軀干傾斜向上,以便利用重力將水更快引流到小勺,提高“小鳥”點頭的頻率,如圖4所示(可在水中滴入紅墨水,便于觀察)。

圖4
8.用手撥動吸管,讓“小鳥”的嘴接觸紙杯的水面。由于毛細現(xiàn)象和重力作用,水從“小鳥”嘴的位置經(jīng)濕紙巾和脫脂棉流到尾部的小勺中。小勺所受的重力與力臂的乘積變大,杠桿不再平衡,吸管向豎直位置轉動,小勺中的水流出,滴落到接水杯B中,如圖5所示。

圖5
此后,由于尾端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小于前端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尾端翹起,“小鳥”再次低頭接觸紙杯水面,好像喝水一樣。如此不斷循環(huán),直到紙杯A的水面低至“小鳥”的嘴接觸不到為止。“小鳥”自動點頭的頻率最理想可達每分鐘15次左右,非常具有觀賞性。
我國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說:“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開發(fā)貼近生活的物理課程資源,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其實踐能力。
“愛喝水的‘小鳥’”這一物理小制作取材自生活中的常見材料,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在今后的社團課程中,老師將帶領學生們繼續(xù)探究:如何提高“小鳥”的點頭頻率 ?可以把這只“小鳥”看作是“永動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