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崇春
(河南省光山縣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 光山465450)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BA)為呼吸內科常見疾病,多由于環境因素或家族遺傳導致,在確診后需及早采取有效治療方案。既往臨床治療BA多以支氣管擴張劑或糖皮質激素為主,但多數患者在停藥后病情易復發,且西藥長期應用所產生的毒副反應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臨床需積極探究更全面的治療方案[1]。中醫學認為,BA 屬“哮證”范疇,多由于寒溫失調,失于表散,邪蘊于肺,從而發病。穴位貼敷可使藥效透過皮膚進入經絡,發揮散瘀活血的作用[2]。而溫補固元湯具有振奮真元、調和營衛、益氣溫陽之功效,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較好[3]。本研究將溫補固元湯與穴位貼敷聯合應用于寒哮證BA 的治療中,旨在探究其對患者氣道重塑指標、肺功能及治療安全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方案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BA 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35~64 歲,平均(41.12±3.78)歲;病程 2~8 年,平均(4.86±0.91)年。觀察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齡32~59 歲,平均(41.30±3.85)歲;病程 2~9 年,平均(4.99±0.8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對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1)符合BA 的西醫診斷標準[4];(2)符合《中醫內科學》[5]中寒哮癥的診斷標準:主癥包括呼吸急促、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稀薄色白,次癥包括面色晦滯帶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形寒畏冷,舌苔白滑,脈弦緊;(3)用藥依從性良好。
1.3 排除標準 (1)心肺疾病引起的哮喘;(2)合并惡性腫瘤;(3)非寒哮證;(4)心、肝、腎功能不全。
1.4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布地奈德吸入氣霧劑(注冊證號H20120320)吸入,200~400 μg/次,1 次 /d;多索茶堿片(國藥準字 H20000011)口服,2 片/次,2 次/d。對照組采用穴位貼敷治療,取芒硝、大蒜、大黃適量,研細后加生姜汁調成膏狀,貼于肺俞、脾俞、腎俞、定喘穴,5 h/次,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溫補固元湯,基礎方:生黃芪15 g、白術 10 g、防風 10 g、大棗 10 g、生姜 10 g、白芍 10 g、桂枝10 g、仙靈脾 10 g、仙茅 8 g、炙甘草 5 g;痰鳴息涌不得臥者,加葶藶子、廣地龍各10 g。每日1 劑,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服用。兩組均連續治療2 周。
1.5 觀察指標 (1)測定兩組治療前、治療2 周后氣道重塑指標,即支氣管上皮黏膜肌纖維母細胞計數、支氣管黏膜網狀基底膜厚度(Bronchial Mucosal Basal Membrane Thickness, TRBM),TRBM 為常規電鏡下處于支氣管黏膜上皮下位置的基底部與網狀層外緣之間的距離;支氣管上皮黏膜肌纖維母細胞計數為先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再于光鏡下獲取。(2)使用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提供的S-980A I 肺功能檢測儀檢測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3)對比兩組治療期間皮疹、便秘、惡心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軟件處理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氣道重塑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支氣管上皮黏膜肌纖維母細胞計數、TRBM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支氣管上皮黏膜肌纖維母細胞計數、TRBM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變化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氣道重塑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氣道重塑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時間 組別 n 支氣管上皮黏膜肌纖維母細胞計數(×109/L) TRBM治療前 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P治療2 周后 觀察組對照組40 40 358.58±29.46 356.90±30.21 0.252 0.802 154.37±12.40*195.89±17.51*17.03 16.94 0.238 0.812 10.15 13.20(μm)tP 12.239<0.001±1.81±1.56±1.03*±1.24*11.967<0.001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FEV1、FVC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 2 周后,兩組FEV1、FVC 均升高,且觀察組變化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L,)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L,)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時間 組別 n FEV1 FVC治療前 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P治療2 周后 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P 1.31±0.16 1.29±0.14 0.595 0.554 2.20±0.19*1.79±0.21*9.156<0.001 2.62±0.34 2.60±0.37 0.252 0.802 3.93±0.32*3.11±0.30*11.823<0.001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BA 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 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疾病,若患者未得以及時有效的診治可產生氣道不可逆性縮窄和氣道重塑。目前,西醫治療BA 以激素藥物為主,卻無法改變患者特應性特質,且長期采用西藥治療易產生耐藥性,具有一定的不良發生風險,需進一步探究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中醫學認為,哮病多由于過食生冷、寒飲內停,或進食海腥發物,以致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上干于肺,壅塞氣道而發病,治療原則應以振奮真元、調和營衛、益氣溫陽、化痰平喘為主。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 周后,觀察組支氣管上皮黏膜肌纖維母細胞計數、TRBM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FEV1、FVC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溫補固元湯聯合穴位貼敷能夠改善寒哮證BA 患者肺功能,抑制氣道重塑。穴位貼敷可刺激各腧穴,使藥物直達臟腑,進而發揮補虛瀉實的作用[6]。通過對肺俞、脾俞、腎俞、定喘穴交替貼敷,使藥效透過皮膚,發揮散瘀活血、化痰平喘的作用[7~8]。而溫補固元湯中生黃芪益氣固表、補氣養血,白術健脾益氣,二者共為君藥;防風解表止瀉、祛風鎮痙,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生姜解表散寒、化痰止咳,為臣藥;桂枝平沖降氣、溫經通脈、助陽化氣,仙靈脾補腎壯陽,仙茅補腎陽、溫脾陽,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合用,共奏益氣溫陽、化痰平喘之功效。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能夠提高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含量,減少脂質過氧化物的生成,改善肺功能[9];防風具有抗膽堿、抗過敏的作用,能夠松弛支氣管平滑肌,降低氣道阻力;仙靈脾能夠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而這對于延緩甚至逆轉氣道重塑可能具有積極意義[10]。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生不良反應,提示溫補固元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BA 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溫補固元湯聯合穴位貼敷可改善寒哮證BA 患者氣道重塑指標與肺功能,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