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福建 賴小強 黃少鵬
(江西省贛州市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 贛州341000)
原發性肝癌臨床發病率較高,發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導致患者確診時多已進入中晚期,錯失了手術治療最佳時機。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是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有效手段,能夠有效抑制腫瘤進展,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1~2]。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報道指出TACE 聯合中藥制劑治療中晚期肝癌有良好的化療增敏和逆轉腫瘤耐藥等作用。華蟾素膠囊為純中藥制劑,是一種消化系統廣譜抗腫瘤用藥。本研究分析華蟾素膠囊聯合TACE 治療原發性肝癌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20 年1~12 月接診的60 例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觀察組男 18 例,女 12 例;年齡 42~74 歲,平均(57.52±6.13)歲。對照組男 17 例,女 13 例;年齡 43~75 歲,平均(57.88±6.25)歲。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TACE 治療:采用Seldinger 改良技術經皮股動脈穿刺置管,根據術前病灶和血供檢查結果經導管灌注化療藥物。常用注射用洛鉑(國藥準字H20080359)30~50 mg、氟尿嘧啶注射液(國藥準字H31020593)0.5 g、注射用鹽酸多柔比星(國藥準字H33021980)50 mg。使用碘化油注射液(國藥準字H37022398)5~20 ml 乳化后將腫瘤供血動脈栓塞,必要時添加栓塞微粒球,共治療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華蟾素膠囊(國藥準字 Z20050846)口服治療,0.5 g/ 次,3 次 /d,共治療2 周~1 個月。兩組治療期間禁煙禁酒,禁食油膩辛辣食物,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Child-Pugh 評分、卡氏評分(KPS)及免疫功能指標。臨床療效評價標準[3]:完全緩解(CR),腫瘤病灶完全消失,維持4 周以上;部分緩解(PR),腫瘤病灶縮小50%以上,維持4 周以上;疾病穩定(SD),腫瘤病灶縮小50%以下或增大<25%;疾病進展(PD),腫瘤病灶增大≥25%或出現新病灶。總有效率=(CR 例數 +PR 例 數 +SD 例 數)/ 總 例 數 ×100% 。Child-Pugh 評分[4]包括腹水(無 1 分;輕等量 2 分;中等量 3 分)、肝性腦病(無 1 分;1~2 級 2 分;3~4 級 3分)、總膽紅素(<34 μmol/L,1 分;34~51 μmol/L,2分;>51 μmol/L,3 分)、血清白蛋白(>35 g/L,1 分;28~35 g/L,2 分;<28 g/L,3 分)、凝血酶原時間延長(1~3 s,1 分;4~6 s,2 分;>6 s,3 分)5 項,總評分為5~15 分,評分越高表示肝癌預后越差。KPS 評分標準[5]:100 分,正常,無癥狀和體征;90 分,能進行正常活動,有輕微癥狀和體征;80 分,勉強進行正常活動,有一些癥狀或體征;70 分,生活能自理,但不能維持正常生活和工作;60 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偶爾需要別人幫助;50 分,常需要人照料。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2.0 軟件進行統計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 CD3+、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CD3+、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標均高于同組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免疫功能指標高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的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的比較()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nCD3+(%)治療前 治療后CD4+(%)治療前 治療后CD8+(%)治療前 治療后30 30 tP 43.17±5.78 43.19±5.26 0.019>0.05 70.29±6.58 58.67±7.49 9.673<0.05 25.18±2.49 25.24±3.57 0.132>0.05 36.19±3.78 30.64±4.59 8.042<0.05 23.48±3.15 23.79±3.17 0.539>0.05 29.11±2.68 26.37±4.15 5.600<0.05 1.07±0.21 1.06±0.23 0.261>0.05 1.24±0.23 1.16±0.25 1.905<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Child-Pugh 評分、KPS 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后Child-Pugh 評分均低于同組治療前,KPS 評分均高于同組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Child-Pugh 評分低于對照組,KPS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hild-Pugh 評分、KPS 評分的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hild-Pugh 評分、KPS 評分的比較(分,)
KPS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Child-Pugh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30 30 tP 6.63±1.37 6.59±1.44 0.160>0.05 5.15±1.03 5.83±1.16 3.616<0.05 61.42±7.67 62.15±7.53 0.521>0.05 88.16±7.83 79.42±8.18 6.114<0.05
原發性肝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多發于40~50 歲人群,惡性程度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TACE 是目前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常用手段,主要針對腫瘤病灶的血供來源進行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能夠在不破壞肝臟正常組織的情況下對腫瘤的供血進行阻斷或阻礙,促進腫瘤細胞死亡[6]。但單純采用TACE 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仍有部分患者獲益有限,且毒副反應也較明顯。近年來采用中藥配合TACE 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已經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
原發性肝癌歸屬于中醫學“癥癖、肝積”等范疇,臨床辨治應以培補正氣、調理氣血、平衡陰陽為主要原則。本研究中所用華蟾素膠囊主要成分為干蟾皮中的脂溶性成分,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具有強效阻斷癌細胞生長、增強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的雙重作用,適用于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治療。中醫學研究表明,干蟾皮味辛、性寒,有破瘕堅血、解毒散結、利水消腫的作用。部分文獻報道指出,華蟾素膠囊所含的蟾蜍甙元與華蟾蜍精具有強效抗腫瘤作用,其抗癌活性較常規紫杉醇、阿霉素、喜樹堿等高出10倍左右,且無明顯毒副作用,對肝癌化療患者有良好的增效減毒和止痛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Child-Pugh 評分低于對照組,KPS 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輔助使用華蟾素膠囊能夠對化療產生增敏效果,提高抗腫瘤效果,這與上述研究報道相符。
華蟾素膠囊在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比較明顯。華蟾素膠囊能夠作用于機體,通過誘導產生T 淋巴細胞,T 細胞經刺激后,能夠高表達CD3+、CD4+等免疫功能,從而充分調動免疫機制,有效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的生長。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免疫功能指標均高于同組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免疫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患者的免疫功能確實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綜上所述,華蟾素膠囊能夠提高肝癌介入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儲備和生存情況,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