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河南省許昌市立醫院 許昌461000)
尋常型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具有治療困難、易復發、病程長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尋常型銀屑病病因,多數學者認為與免疫障礙、社會環境以及遺傳有一定關系[1]。臨床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方法較多,窄譜中波紫外線光療法(NB-UVB)是一種物理療法,對細胞循環有干擾作用,可誘發免疫活性T 細胞凋亡和降低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抑制損壞表皮細胞增殖,從而誘導細胞凋亡,達到治療效果[2~3]。維生素D3具有免疫調節等生物學效應,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預防以及治療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探討NB-UVB聯合維生素D3對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血清25 羥維生素 D3[25(OH)D3]水平及嚴重程度指數(PASI)評分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選擇我院2018 年8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87 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3 例)和觀察組(44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 20 例;年齡 33~66 歲,平均(49.35±6.31)歲;病程 2~7 年,平均(4.29±1.41)年;嚴重程度:輕度 23 例,中度12 例,重度 8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19 例;年齡 34~67 歲,平均(48.82±5.31)歲;病程3~8 年,平均(4.81±1.34)年;嚴重程度:輕度 24 例,中度13 例,重度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對比性。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4]中尋常型銀屑病診斷標準;3 個月內無接受光化療、光療治療以及糖皮質激素治療史;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惡性黑色素瘤、皮肌炎等其他皮膚病;妊娠期或哺乳期;重要臟器功能異常;全身感染、免疫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相關疾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NB-UVB 治療。使用購于上海希格瑪高技術有限公司型號為SS-04 型紫外線光療儀進行光照治療,設置波長為311 nm,初始劑量為0.4 J/cm2,無反應患者可調節劑量,遞增0.1 J/cm2,若出現紅斑、色素沉著以及水泡,立即停止,直至恢復后再次治療,最大劑量為1.5 J/cm2,3 次/周,持續治療3 個月。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維生素D(3注冊證號H20171097)口服治療,800 IU/d,三餐前服用,持續治療3 個月。
1.4 評價指標 (1)血清 25(OH)D3水平。采取兩組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 離心10 min 后取血清,使用熒光免疫層析分析儀(北京華科泰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Savant-100)檢測血清 25(OH)D3水平。(2)PASI 評分。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采用PASI 評分評估患者皮損面積以及皮損嚴重程度,總體評分計算公式=(Eh+Ih+Dh)×Ah×0.1+ (Eu+Iu+Du)×Au×0.2+(Et+It+Dt)×At×0.3+(Ei+Ii+Di)×Ai×0.4,其中紅斑為E、浸潤為I、表皮脫屑/鱗屑為D、皮損面積為A,h 代表頭部,u 代表上肢,t 代表軀干,i 代表下肢,分數越高,表明皮損面積以及皮損嚴重程度越嚴重。(3)不良反應。統計治療期間兩組紅斑、頭痛、胃腸不適、疼痛以及水皰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 PASI 評分、25(OH)D3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 PASI 評分、血清 25(OH)D3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ASI 評分較治療前低,血清25(OH)D3水平較治療前高,且觀察組改善更加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 PASI 評分、25(OH)D3 水平對比()

表1 兩組 PASI 評分、25(OH)D3 水平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P<0.05。
時間組別nPASI 評分(分) 25(OH)D3(nmol/L)治療前 觀察組對照組44 43 tP治療后 觀察組對照組44 43 tP 53.24±7.14 53.35±6.35 0.076 0.940 26.75±3.24*39.15±5.34*13.129<0.001 26.52±8.26 26.32±8.21 0.113 0.910 77.59±18.50*45.16±16.25*8.679<0.001
2.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例(%)]
尋常型銀屑病是臨床常見的皮膚疾病,目前尚未明確疾病機理,但多數研究學者認為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同時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尚無特效方法,仍處于緩解疾病癥狀以及預防復發為主[5~6],因此尋求安全有效治療方法仍是臨床皮膚外科重點課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PASI 評分較對照組低,血清25(OH)D3水平較對照組高,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表明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采用NB-UVB 聯合維生素D3治療,可提高血清25(OH)D3水平,減輕病變程度,且聯合用藥安全性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25(OH)D3是維生素 D3活性代謝產物,可于腎臟內被羥化成為骨化三醇[1,25(OH)2D3],是維生素 D 發揮生物學作用最強的主要形式之一,可直接參與到體內循環中,進入細胞內可與T 細胞的維生素D 受體結合,有效抑制T 細胞向Th1 方向分化并加強向Th2 方向分化,減輕Th1 細胞免疫反應對組織的損傷,起到緩解銀屑病癥狀的作用[7~8]。此外,攝入維生素D 可于人體肝臟內轉化成25(OH)D3,起到抗增殖、促分化的免疫調節作用,且口服效率更高。NB-UVB 可促使皮膚表面產生維生素D3,因此多數研究學者認為,NB-UVB 可通過抑制角質細胞增殖、調節皮膚局部的免疫反應的作用,起到治療銀屑病的作用[9~10]。同時NB-UVB 治療可減少紫外線對肌膚的輻射,因此安全性較高。維生素D 與NB-UVB 療法聯合治療,可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從而減輕癥狀。綜上所述,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經NB-UVB 聯合維生素 D3治療,可提高血清 25(OH)D3水平,降低PASI 評分,且未增加用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