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婷
(河南省商丘市中心醫院心內科 商丘476000)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指冠狀動脈不穩定粥樣斑塊破裂或糜爛引起血栓形成所導致的心臟急性缺血綜合征[1]。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失常,70歲以上患者心房顫動發生率較高,主要表現為心律增加且不規律[2]。目前臨床上對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的治療藥物主要是氯吡格雷等藥物,可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易受食物和藥物的互相影響,需監測凝血功能,導致患者依從性較差。利伐沙班是一種新型抗凝血藥物,可通過改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3]。替格瑞洛是新型抗血小板藥物,與氯吡格雷相比,抑制血小板更加穩定。因此本研究探討利伐沙班聯合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月收治的90 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 例。觀察組男 25 例,女 20 例;年齡 55~75 歲,平均(62.16±2.34)歲。對照組男 24 例,女 21 例;年齡56~75 歲,平均(62.22±2.42)歲。兩組患者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參照《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4《]中國心房顫動診療指南的質量評價》[5]中關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和心房顫動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2)對利伐沙班、替格瑞洛、氯吡格雷藥物使用及安全性充分知情者;(3)生命體征平穩及意識清晰者等。排除標準:(1)凝血異?;蚺R床高出血風險患者;(2)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3)近期有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患者等。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利伐沙班聯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療,利伐沙班片(國藥準字H20193225)10 mg/次,1 次 /d;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國藥準字 H20193160)75 mg/次,1 次 /d。觀察組患者給予利伐沙班聯合替格瑞洛治療,利伐沙班片10 mg/次,1 次 /d;替格瑞洛片(國藥準字 H20193177)90 mg/次,2 次/d。每月復查1~2 次,調整藥物劑量幅度10%,兩組患者均連續服藥1 年。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參照《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4]中關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療效標準評定,其中顯效:心絞痛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癥狀程度減輕50%;無效:臨床癥狀未減輕甚至加重??傆行?顯效+有效。(2)心肌損傷情況。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臺式分析儀檢測肌鈣蛋白Ⅰ水平,速率法檢測肌酸激酶同工酶,免疫比濁法檢測超敏C 反應蛋白水平。(3)1 年后腦卒中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治療1 年后的腦卒中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22.0 軟件中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行 χ2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 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心肌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肌鈣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 反應蛋白水平均下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肌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心肌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超敏 C 反應蛋白(m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肌鈣蛋白Ⅰ水平(ng/L)治療前 治療后肌酸激酶同工酶(U/L)治療前 治療后45 45 tP 1.82±0.73 1.83±0.75 0.064 0.949 1.29±0.45*1.23±0.45*0.632 0.529 18.23±6.43 18.12±6.38 0.081 0.935 15.14±5.06*14.32±5.90*0.708 0.481 8.46±4.29 8.42±4.19 0.045 0.964 7.32±3.15*6.48±3.32*1.231 0.222
2.3 兩組1 年后腦卒中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1 年后腦卒中發生率為4.44%(2/45),低于對照組患者的 17.78%(8/45)(P<0.05)。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進而導致冠狀動脈的閉塞。心房顫動分為瓣膜型和非瓣膜型,心房顫動導致血流速度降低,纖維蛋白凝聚,形成血栓,導致患者致殘率及病死率大大增加[6]。目前臨床以藥物聯合治療為主,其中利伐沙班可直接抑制凝血因子,不通過酶代謝,對血小板聚集無影響,與食物、其他藥物相互作用少,因此可作為臨床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常用的聯用藥物[7]。
氯吡格雷在服用后可經過肝臟細胞色素P450轉變為活性型代謝產物,繼而選擇性、不可逆性地阻斷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體,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是受氯吡格雷代謝差異和血小板受體的多態性等影響,抗血小板能力個體化差異也較大,因此部分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治療后會出現心血管血栓事件,導致治療效果受限。替格瑞洛是第一代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屬于非前體藥物,無需經肝臟代謝激活,可直接作用于二磷酸腺苷P2Y12 受體,快速且強效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導的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預后,且高度可逆,極大程度上減少了缺血事件的發生[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治療后血清肌鈣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 反應蛋白水平比對照組低,治療1 年后腦卒中發生率比對照組低,表明利伐沙班聯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患者臨床癥狀,治療效果較好,并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王群等[9]研究結果基本相符。神經內分泌、代謝、血流動力學等均會導致心房重構,炎癥與心房顫動的發生密切相關,活化的巨噬細胞會分泌白細胞介素,導致產生大量C 反應蛋白進而誘發心室顫動,造成心肌細胞受損。替格瑞洛不受肝臟基因多態性的影響,抗血小板作用無個體差異,因此可減少藥物抵抗的發生率[10]。
綜上所述,利伐沙班聯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患者臨床癥狀,治療效果較好,安全性較高。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需擴大樣本量進行多樣本量、多中心點的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