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黃蓉,蔣媛媛,謝文佩,孫一銘,胡德輝*
1. 廣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南寧 530200);2. 廣西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實訓中心(南寧 530200)
桑葚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果,為桑科植物桑樹的成熟果實。1993年,桑葚被列為“藥食同源”農產品之一[1]。成熟桑葚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成分,如花青素、白藜蘆醇、生物堿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黃酮類物質及多糖類物質等[2-4],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抗腫瘤[5-6]、保肝護肝[7-8]、抗氧化[9]、降血糖[10]的功效。
甜酒釀也稱醪糟,通常為糯米經甜酒曲發酵得到的一種酒香純正柔和、酸甜適口的低酒度食品,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發酵食品[11]。甜酒釀中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如氨基酸、蛋白質、鈣鐵礦物質等[12],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目前,與甜酒釀相關的研究報道較多,但桑葚甜酒釀的研究較少。
試驗以桑葚、糯米為原料制作桑葚甜酒釀,以感官評價為主要指標,總糖、pH為輔助指標,通過單因素試驗、正交試驗,探討桑葚添加量、甜酒曲添加量、發酵時間、發酵溫度對桑葚甜酒釀成品品質的影響,為桑葚甜酒釀的釀造提供參考。
桑葚干、糯米(市售);甜酒曲(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蒸餾水。
JJ200型電子天平(常熟市雙杰測試儀器廠);SHP-250生化培養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LYT-390折光儀(上海淋譽公司);PHS-3E pH計(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TDZ5-WS 低速多管架自動平衡離心機(湖南湘南實驗室儀器開發有限公司);JYL-Y92高速破壁調理機(九陽股份有限公司);UPC-II-20T優普系列超純水器(四川優普超純科技有限公司)。
1.3.1 工藝流程圖[13]
桑葚干挑選→清洗→打漿→桑葚濃縮液↘
糯米淘洗,浸泡→蒸熟→水淋晾涼→接種→落缸搭窩→恒溫發酵→成品
1.3.2 操作要點
桑葚干挑選:選用完整、形態色澤良好的桑葚干。
桑葚濃縮液的制備:按1∶10(g/mL)的比例分別將桑葚干與蒸餾水加入到破壁機中打漿,打漿后轉移入小奶鍋中煮沸10 min,經八層紗布過濾,取濾液繼續加熱濃縮。
糯米淘洗、浸泡:優質糯米用清水淘洗2~3次,去除雜質,用水浸泡過夜。
蒸熟:蒸熟的糯米飯呈顆粒分明、不軟爛、不夾生、不黏糊的狀態。
水淋晾冷:蒸餾水淋蒸熟的糯米飯,使飯迅速降至室溫,此過程應迅速,避免雜菌污染。
接種:糯米飯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安琪甜酒曲、桑葚濃縮液,攪拌均勻。
落缸搭窩:將混勻后的糯米飯裝入滅菌好的容器中,在中心搭窩,使通氣順暢,有利于酒曲充分發酵及糖化菌的生長繁殖。
恒溫發酵:在26~34 ℃培養箱中發酵36~72 h。
1.3.3 試驗方法
1.3.3.1 單因素試驗
桑葚添加量的確定:確定糯米質量100 g、甜酒曲添加量0.4%、發酵溫度30 ℃、發酵時間48 h,桑葚添加量分別以3%,6%,9%,12%和15%(占干糯米質量)進行試驗。
甜酒曲添加量的確定:確定糯米質量100 g、桑葚添加量9%、發酵溫度30 ℃、發酵時間48 h,甜酒曲添加量分別以0.4%,0.5%,0.6%,0.7%和0.8%(占干糯米質量)進行試驗。
發酵時間的確定:確定糯米質量100 g、甜酒曲添加量0.6%、桑葚添加量9%、發酵溫度30 ℃,發酵時間分別以24,36,48,60和72 h進行試驗。
發酵溫度的確定:確定糯米質量100 g、甜酒曲添加量0.6%、桑葚添加量9%、發酵時長48 h,發酵溫度分別以26,28,30,32和34 ℃進行試驗。
1.3.3.2 正交試驗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設計L9(34)正交試驗進行優化,正交試驗水平表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1.3.3.3 驗證試驗根據正交試驗結果得出桑葚甜酒釀的最優加工條件,對此條件下制得的產品進行感官評價。
1.3.3.4 桑葚甜酒釀感官評定方法[14]
由10名食品專業人員組成感官評定小組,對桑葚甜酒釀成品的色澤形態、香味、滋味、整體協調度方面進行感官評定,評定結果取平均分。評定標準見表2。
表2 感官評定標準
1.3.3.5 理化指標測定
總糖采用手持糖度計直接測定。甜酒釀pH用pH計檢測。
2.1.1 桑葚添加量對桑葚甜酒釀的影響
由圖1和圖2可知,當桑葚添加量為3%和6%時,感官評分較低,此時制得的桑葚甜酒釀汁液以及米粒的色澤不均勻,桑葚特有的香味不明顯,味道不足。當桑葚添加量為9%時,成品總糖含量最高,感官評分同比最高,此時所制得的桑葚甜酒釀汁液色澤均勻,醇味柔和,具有桑葚特有的風味,品質較佳。當桑葚添加量大于9%時,感官評分有所下降,總糖含量呈現下降趨勢,pH不斷增大,所制得的桑葚甜酒釀酸甜度不協調,桑葚風味過重導致甜酒釀的酒香味被掩蓋。
圖1 桑葚添加量對甜酒釀感官評分的影響
圖2 桑葚添加量對甜酒釀總糖及pH的影響
2.1.2 甜酒曲添加量對桑葚甜酒釀的影響
由圖3和圖4可知,當甜酒曲添加量為0.6%時,總糖含量較高,此時的桑葚甜酒釀酸甜適口,香味宜人,品質均一,感官評分最高。從感官評分上分析,當甜酒曲添加量為0.5%~0.6%時,感官評分差距不大;當甜酒曲添加量為0.7%時,與其他條件下桑葚甜酒釀的感官評分差距拉大,偏低。從理化指標上分析,當甜酒曲添加量為0.4%時,桑葚甜酒釀的總糖含量較低,味道較淡,口感不佳;當甜酒曲添加量為0.5%~0.7%時,總糖含量最高且相同,甜酒釀酸甜適宜,口感佳;當甜酒曲添加量大于0.7%時,總糖含量呈現下降的趨勢,口感不佳,感官評分較低。當甜酒曲添加量為0.4%~0.8%時,其對pH影響不大,pH整體變化不大。
圖3 甜酒曲添加量對甜酒釀感官評分的影響
圖4 甜酒曲添加量對甜酒釀總糖及pH的影響
2.1.3 發酵時間對桑葚甜酒釀的影響
由圖5和圖6可知,當發酵時間為24~72 h時,pH變化不大。當發酵時間為24~36 h時,感官評分較低。此時所制得桑葚甜酒釀發酵程度低,口感欠佳,只有糯米香,酒香味不足。當發酵時間為48 h時,感官評分最高,此條件下桑葚甜酒釀發酵較好,米粒完整,酒香味與桑葚香味和諧,醇味柔和,酸甜適口。當發酵時間為60 h時,所得桑葚甜酒釀與發酵48 h所得桑葚甜酒釀感官評分差距不大,但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當發酵時間為72 h時,由于發酵時間過長,桑葚甜酒釀的米粒干癟,口感不佳,感官評分明顯下降。
圖5 發酵時間對甜酒釀感官評分的影響
圖6 發酵時間對甜酒釀總糖及pH的影響
2.1.4 發酵溫度對桑葚甜酒釀的影響
由圖7和圖8可知,當發酵溫度為26~30 ℃時,其對桑葚甜酒釀的感官評價影響較大,呈上升趨勢。當發酵溫度為26 ℃時,總糖含量較低,此時桑葚釀的味道不足,風味不佳。當發酵溫度為30 ℃時,總糖含量最高,此時桑葚甜酒釀酸甜可口,酒香與桑葚香交融,口感佳,感官評分最高。當發酵溫度大于30 ℃時,總糖含量逐漸下降,桑葚甜酒釀酸味較突出,甜味不足,刺激感強烈,感官評分呈緩慢下降趨勢,色、香、味、形協調度較差。在此試驗溫度范圍內,桑葚甜酒釀的pH變化不大。
圖7 發酵溫度對甜酒釀感官評分的影響
圖8 發酵溫度對甜酒釀總糖及pH的影響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選取發酵時間(A)、發酵溫度(B)、桑葚添加量(C)、甜酒曲添加量(D)4個因素進行L9(34)正交試驗,結果見表3。由R值可知,對桑葚甜酒釀影響最大的因素為發酵時間,其次為發酵溫度與甜酒曲添加量,桑葚添加量相對來說對桑葚甜酒釀影響最小。由K值可知,正交試驗優化后得到的桑葚甜酒釀的最佳釀造工藝參數為A2B2C3D2,即發酵時間48 h,發酵溫度30 ℃,桑葚添加量12%,酒曲添加量0.6%。
表3 正交試驗結果與分析
由正交試驗得到桑葚甜酒釀的最佳釀造工藝參數為發酵時間48 h、發酵溫度30 ℃、桑葚添加量12%、甜酒曲添加量0.6%。此條件下發酵得到的桑葚甜酒釀成品感官評分為89.7分,總糖含量為28 Brix,pH為3.79。此時桑葚甜酒釀色澤均勻,汁液呈現桑葚的紫紅色,米粒完整不濡爛,酒香醇正,柔和,帶有桑葚甜香,口感細膩順滑,酸甜適口。
通過單因素試驗,確定桑葚添加量、甜酒曲添加量、發酵時間、發酵溫度的最佳參數。基于單因素試驗結果,通過正交試驗優化桑葚甜酒釀的釀造工藝,最后得出桑葚甜酒釀的最優釀造工藝參數:發酵時間48 h、發酵溫度30 ℃、桑葚添加量12%、甜酒曲添加量0.6%。在驗證試驗中,以此工藝參數所制得的桑葚甜酒釀感官評分為89.7分,桑葚甜酒釀米粒完整,酸甜適宜,汁液色澤均勻澄清,呈現桑葚紫紅色,酒香與淡淡的桑葚香交融,口感細膩,風味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