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現代小學美術教育的側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實際上這兩者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而在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方面,強調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以及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至關重要。美術教育本身應當是一種激發學生能力的輔助過程,將學生作為主體,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創造性思維,實現自我創新。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也需要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理念作為支持,這也是小學美術教育改革的探索重點,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藝術修養與創造性思維,讓學生成為適應自身發展及社會發展的現代化人才,也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關鍵的基礎。文章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探討了小學美術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美術教育;教育改革
一、 引言
作為一門關鍵的美育學科,美術教學具有培養學生藝術素養、道德修養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智力的成長發育。自古以來許多古人都喜歡通過美術的方式來記錄生活,或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美術也成為許多人的創意表現。小學階段的學生可以說在美術方面是具有天生優勢的,畢加索曾經說過:“我在小的時候就已經畫得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是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作畫。”孩童的內心是純潔且無拘無束的,而畢加索作為世界級的美術大師,卻認為自己掌握的繪畫技法越多,內心所受到的拘束也越大。美術需要創造力,而小學生的想象本身就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創造力,而且這種創造力也有著獨特的童真特性,更加遵從于內心。同時這也為現代小學美術教學帶來了一些啟示,新課程理念下推崇的生本理念,正是倡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側重點由美術繪畫方法,到美育教育的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 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方向
(一)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小學階段教育是關鍵的奠基教育,因此學生所接觸到的學習內容多以基礎性內容為主,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并培養良好的興趣和習慣,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與發展。柏拉圖曾說初期教育應該是一種娛樂,這樣能夠更容易發現天生的喜好。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是學生發揮想象力、提高想象力的重要場所,也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形成細心、耐心、沉穩的性格。美術教學可以讓學生經過繪畫等創造性活動來建立美學觀念和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教師則需要進一步關注小學階段學生的特征,根據學生學情來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美術學科本身就是以審美和創造為主的學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至關重要,這決定了學生是否將經歷與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想象與創作之中,也決定了學生能否喜歡美術學習,從而積極參與美術活動,積極創造、積極創新。因此小學美術教育的改革應當在貫徹生本理念的基礎上,探索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與路徑。
(二)發揮成長啟蒙作用
很多人對啟蒙教育的認知都在幼兒園教育,但實際上小學中低年級教學就是從啟蒙到基礎教育的延伸和過渡,仍然保留著啟蒙教育的特點。美術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優良品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成長、了解傳統文化、形成與發展創造思維、鍛煉個性等。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需要以啟發式、引導式教學為主,培養學生藝術知識與藝術品質。小學美術可以讓學生受到藝術與文化方面的啟蒙,由于美術并不需要進行系統化的考試測驗,這也奠定了美術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基本方向,也就是個性化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發展的空間,掌握美術技能的同時建立個性化的藝術概念,產生并發展美學創新意識等。美術同樣也可以具有文化教育的職能,美術教學中也有很多傳統文化以及育人元素,通過美術學習,感受傳統文化的美,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所以在美育和德育方面,美術教育都要發揮成長啟蒙的作用。
(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所有學科共同的目標,雖然美術在德智體美勞的五育中是美育的一個分支學科,但實際上小學所有學科之間都具有一些潛在的互通關系。美術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等,這也和德育、智育具有一定關聯。因此小學美術教育改革要做的并非嚴格劃分到美育之中,而是發揮美術教學獨特的優勢,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展。目前美術教學所需要做的便是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造意識,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去感受和體驗,豐富學習與生活并拓展視域的同時,提高道德素養、發掘智力潛力、提高美術鑒賞能力等,讓學生一生受用。
三、 新課程改革下小學美術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實踐及策略
(一)建立美術教學情境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這充分表明了教師對學生學習與成長帶來的影響,一方面是行為方面的潛移默化,另一方面則是課堂教學中的諄諄教誨。而如何搖動另一棵樹、喚醒另一個靈魂,則需要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在現代教育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非常廣泛,通過情境與氛圍的引導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并且情境本身對學生就具有一定的引導力,甚至通過一些輔助手段能夠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讓學生在情境氛圍下引導學生想象與創造。
在教學《畫夜景》時,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并引入情境:“同學們,你知道晚上和白天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在夜晚時,有哪些有趣或好看的東西呢?”讓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進行解答。多數學生都會回答夜晚有星星、月亮、螢火蟲等,還有一些學生可能覺得夜晚和白天時,身邊的景物沒有變,但卻又變了,一時說不出來具體是哪里變了。之后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提前準備好的PPT課件,內容可以是關于夜晚景色的圖片,再讓學生想象這些圖片在白天時是什么樣的并嘗試著畫一畫。也可以展示一組白天學校的圖片,再讓學生想象一下夜晚的學校會是什么樣子的。在繪畫過程中不要求學生一定要將學校中的所有細節都展示出來,只畫出自己心中的那個場景就可以。引導式的提問和開放性的繪畫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展開想象,而想象的過程是無拘無束的,將學生心中的想象繪制于紙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