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蓉 吳旭冉 朱連
【摘 要】目的:探究在規范化護士培訓中共情體驗式操作的培訓效果。方法:本次將我院N1-N5護士作為分析對象,選取時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間分層級護士80例,應用隨機法實施小組分配,共分為兩個小組。共情組采用共情體驗式操作培訓,比照組采取常規培訓,實施效果從護理人員關懷維度評分進行評價。結果:共情組關懷維度評分與比照組對比存在顯著性指標差異,共情組評分更高(P<0.05)。結論:在規范化護士培訓中應用共情體驗式操作可實現護理人員共情關懷能力提升,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規范化;護士;共情體驗式;培訓
臨床護理人員屬于護理服務的主體,其自身品質會對護患關系及護理服務質量產生影響。因此,對于新入職護理人員需要實現規范化培訓,注重技能培訓及人文關懷品質培訓,實現體驗式教學與傳統模式結合,利用情景創設、實際操作、感悟體驗等方法幫助學生實現行為情感知識等方面潛力激發,本次對于我院新入職護士實施共情體驗式操作培訓的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規范化培訓護士入組實驗時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此期間共計入組80例我院N1-N5護士;采用隨機分組法進行研究,兩組均納入40例;比照組,男性5例,女性35例,年齡21歲~24歲,平均年齡(22.84±1.32)歲。共情組,男性6例,女性34例,年齡21歲~24歲,平均年齡(22.69±1.48)歲,研究比較護士基礎資料,應用統計系統實施分析比較,統計結果為(P>0.05),本次應用分組法具備可行性,研究分組成立。
1.2 方法
比照組實施常規培訓,共情組應用體驗式培訓方法:①設置人文關懷培訓小組,對于新入職的護理人員實施護理理念增設,授課教師為護理病區護士長擔任。②護理操作過程中需要實施患者模擬,對于護理技能例如,吸氧、心電監護、壓瘡及身體約束、叩背、翻身、口腔護理等非侵入性操作實現培訓,入職護理人員兩人一組,一人負責扮演患者,另外一人需要為其實施護理,有效模擬并對于各自扮演角色實現切身感受,設置改進措施列舉,隨后進行組員角色對調,并再次進行模擬操作。③病區就醫體驗培訓:對于入職護士實施分組每組推選一位組長進行科室體驗,同時規培導師需要統一設置病區就醫體驗安排,護士長應推選一名教師負責擔任輔導員,并實施活動指導及組長協助,通過患者護理人員家屬等體驗方式,根據護理部培訓需求并與各科室的專業特點及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結合,可通過角色分配、病例介紹以及具體實施等對于體驗內容中繳費、掛號、分診、檢查、接診、治療護理等整個過程進行體驗,體驗人員需要安排具體方案,并對其中涉及的角色人員實施調整,可在體驗活動中實施專科特點項目增設,活動完成后每組成員需要對于個人感受進行記錄,組長需要進行有效匯總,最終需要由規培導師、輔導員進行總結評價,并對其中涉及的手術室、監護室、門診、急診、普通病房等進行體驗,培訓時間為一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研究指標:應用關懷維度測量表(CDI)對于護士的人文關懷行為進行評價。分為技能、尊重、溝通、奉獻、理解5個評分維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為關懷行為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組間關懷維度評分比對詳情:共情組技能、尊重、溝通、奉獻、理解評分相比于比照組均較高,具備顯著性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對于護理人員的能力、關懷行為、品質等進行有效分析,護理人員品質能力行為總分較低的原因可能與學校更加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及操作,對于人文關懷能力培養不夠重視有關[1,2]。因此,在對于護理人員在實施規范化培訓過程中需要涉及職業規劃、職業道德,并注重人文關懷知識教育,應用體驗式教學提高護理人員的品質行為及個人能力,同時,應對于護理人員進行操作技能、理論知識有效培訓,利用體驗感悟可逐漸實現內化,現階段傳統體驗式教學一般應用模擬病人的臨床情景,幫助護理人員有效激發情感體驗,體驗患者的自身情感限制,可通過不同場景、不同病區的親身體驗實現患者就醫過程體驗,并達成情感共鳴,實現自身整體護理能力提升[3]。
綜述,共情體驗式操作培訓可提高規范化護士的護理能力及深化護理人員的共情關懷感受,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楊淼淼,趙慧華.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男護士對新護士規范化培訓真實體驗的質性研究[J].全科護理,2021,19(13):1830-1832.
[2] 鄧釗,仇海燕,杜紅娣,等.老年人模擬體驗教學對老年科新入職護士共情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0,34(10):1828-1830.
[3] 孫璇,王雪芬,周佳莉,等.共情體驗培訓對新護士關愛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14):79-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