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盼盼
【摘 要】目的:分析軟式內鏡在清洗前使用不同預清洗方法對清洗消毒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消化內鏡中心的102件消化內鏡為研究對象,根據編號順序分組分為對照組(n=51)和試驗組(n=51),前組實施常規清洗流程,后組實施簡化清洗流程。評估兩組的清洗前后的細菌計數和清洗效率和成本。結果:試驗組的清洗前后的細菌計數對比無差異(P>0.05);同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清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P<0.05)。結論:對軟式內鏡開展簡化流程清洗與常規清洗流程相比,可保證獲取相近和高質量的消毒效果,但前者的清洗效率和成本更優,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不同預清洗方法;軟室內鏡;清洗消毒
國外相關學會指出,清洗步驟不僅可降低內鏡的生物負荷,也可減少內鏡生物膜的形成并降低了其活性。為此應開展積極有效的清洗,在減少內鏡相關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相關學者指出,國內部分醫療機構在調研中發現,因日診量過高和內鏡數量相對不足,由此導致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質量水平不高[1]。為此本文對不同預清洗方法的效果展開分析,現總結為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抽取102件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消化內鏡中心的消化內鏡,根據編號順序分組分為對照組(n=51)和試驗組(n=51),其中有腸鏡37條、胃鏡61條、十二指腸鏡4條。使用年限一年以下的內鏡55條、1年~3年的內鏡20條、3年以上的內鏡25條。消化內鏡中心檢查的患者在開展內鏡檢查前均經過乙肝、結核、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檢驗,結果符合陰性納入研究標準。
1.2 方法
兩組均選擇BW-15B型管道清洗刷實施一對一消毒,清洗劑選擇Prolystica超凝縮酶清潔劑,現配現用,一用一換。使用全自動內鏡清洗消毒機,選取二氧化氯為消毒劑。兩組均實施床旁預處理后進入清洗流程,使用后的內鏡使用蘸酶濕紗布將表面污跡擦除,反復送氣和送水15s,裝好防水蓋并放置密閉容器送至消毒室清洗。
對照組實施常規清洗流程,即三分鐘的側漏和水洗,于初洗槽內側漏將各按鈕取下,對鏡身擦洗,以流動過濾水下反復刷洗各管道三次。隨后實施四分鐘的酶洗,安裝全管道灌流器,在酶洗槽中放入配置好的洗劑實施浸泡和灌流。最后實施兩分鐘的清洗,在此洗槽內使用流動的過濾水持續的灌流和漂洗。
試驗組實施簡化清洗流程,三分鐘的側漏和水洗同對照組,隨后使用高壓水槍對內鏡各管道沖洗三十秒。
1.3 療效評價
標準/觀察指標評估兩組的清洗前后的細菌計數和清洗效率和成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清洗前后的細菌計數
兩組清洗前后的細菌計數對比兩組清洗前后的細菌計數和細菌清除率對比無差異,兩組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清洗效率和成本
兩組清洗效率和成本對比試驗組的清洗耗時及成本均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內鏡清洗作為內鏡消毒成功的關鍵,如果清潔不充分會導致有機物去除不徹底,進而形成生物膜,對消毒工作帶來不利影響。前期的清洗工作,預清洗緩解可在最佳的清洗時間內提升工作效率,有利于控制內鏡清洗消毒工作。但是現有規定制度下,內鏡清洗消毒工作需實施水洗、酶洗和清洗等程序,不僅耗時較長且成本較高,為此實現確保清洗效果的基礎上,簡化程序提升清洗消毒工作意義重大[2]。兩組的清洗前后細菌計數對比無差異(P>0.05)且試驗組的清洗耗時和成本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簡化清洗流程預清洗模式的應用效果更為顯著。根據相關調查發現,我國醫療機構在實際操作中因人力、時間等因素,不能真正完全做到使用全自動內鏡清洗消毒機(AER)前預清洗,但是考慮到AER使用前水洗、酶洗、清洗等環節不可少,為此在借鑒多方的研究和指南基礎上,將酶洗灌流緩解取消,使用水槍沖洗替代[3]。值得關注的是,刷洗中應做到一次性清洗刷應一次一換,這對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的幫助。結果顯示,經過簡化后的清洗流程應用在清洗后細菌計數表現方面與常規流程并無差異。
綜上,簡化預清洗流程在軟式內鏡的清洗消毒質量方面與常規性預清洗流程效果相近,縮短了處理時間并節約了成本,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俞利群,程紅,汪曉紅.軟式內鏡清洗與消毒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健康研究,2019,39(6):710-712.
[2] 黃勁華,孔旭輝,朱鐵林,等.兩種清洗消毒方法對消化內鏡清洗消毒效果的比較[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9,18(10):969-972.
[3] 邵春梅,申瑤,柴西英,等.兩種方法對軟式內鏡的清洗效果比較[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9,36(9):7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