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予
【摘 要】目的:探詢CT和DXA測量老年患者肌少癥肌肉質量的相關性。方法:選取我院2021年1月至6月131例老年患者,以2019亞洲肌少癥專家組(AWGS)肌少癥診斷標準為金標準,比較CT和DXA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 PV+)、陰性預測值(PV-)。結論:研究結果提示CT在肌少癥肌肉質量測量的敏感性高于DXA,特異性無顯著差異。
【關鍵詞】CT;老年肌少癥;肌肉質量
臨床和研究中骨骼肌質量的測量主要以生物電阻抗分析(BIA)、CT、周邊定量CT、MR、雙能X線吸收儀(DXA)等作為檢查方法。在肌少癥的肌肉質量檢查中,CT有著其獨到的優勢及先進性。CT能準確區分肌肉、骨骼、脂肪等軟組織,通過3-D imaging technology測量第三腰椎(L3)層相應的肌肉橫截面積(CSA),從而評估骨骼肌體積和去脂質量。本研究通過CT與DXA的對比分析來判別CT在老年肌少癥肌肉質量檢測中的優劣,為臨床肌少癥的肌肉質量測定提供另一種途徑。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6月我院門診及內分泌科、老年病科就診老年患者,并排除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嚴重殘疾、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嚴重感染、惡性腫瘤惡病質晚期的老年人,最終納入131人。
1.2 方法
對選取的131名老年患者,分別予以CT、DXA進行肌肉質量測定,之后再采用彈簧式握力器測定肌肉力量,6m步速測定評價軀體功能,明確肌少癥診斷,判斷CT與DXA在老年肌少癥肌肉質量測定中的相關性。
1.2.2 計算機斷層掃描 骨骼肌指數(SMI),是指CSA與身高平方的比值。目前大多數文獻采用的肌少癥診斷閾值范圍是SMI[1]:女性小于等于39.5cm2/m2~42.1cm2/m2;男性小于等于42.2 cm2/m2~43.0cm2/m2 (BMI<25kg/ m2),小于等于52.0cm2/m2~55.4cm2/m2 (BMI≥25 kg/m2)。當中最早是由Prado等定義的閾值,男性SMI≤52.4cm2/m2,女性≤38.5cm2/m2,也是之后文獻中采用較多的閾值。
1.2.3 肌少癥的定義 使用DXA,根據測量結果采用Gould 2014標準進行肌少癥診斷。對于CT分類的肌少癥,根據L3水平的肌肉面積,計算SMI,用于評估肌少癥。參考Prado標準,根據國外文獻男性的臨界值為52.4 cm2/m2,女性為38.5cm2/m2。
1.2.4 統計分析 DXA和CT在評估總的肌肉質量方面的一致性是通過使用Bland-Altman圖進行分析和直觀呈現的。使用直方圖檢查DXA和CT對肌肉組織質量的差異是否正常。
見圖1,表2
其中A、B分別為男性、女性DXA測量結果;C、D為男性、女性CT肌肉質量測量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CT在肌少癥肌肉質量測量的敏感性高于DXA,特異性無顯著差異,符合AWGS2019的結論。[2]
本研究也提示CT在老年肌少癥的骨骼肌質量評定方面靈敏性高。此外臨床工作中CT使用廣泛,特別是老年人,做CT檢查的概率較大。在此之下進行CT檢查,除了可以解決臨床工作中的相應問題,同時還可以利用獲得的數據圖像對骨骼肌質量進行測量,得出的肌肉質量的相關數據,對患者肌少癥的診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CHEN L K,WOO J,ASSANTACHAI P,et al.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2019 Consensus Update on Sarcope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JAMDA,2020:1-8.
[2] SHACHAR S S,WILLIAMS G R,MUSS H B,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sarcopenia in adults with solid tumours: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Eur J Cancer,2016(57):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