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仲丹
【摘 要】臨床醫學檢驗的發展與臨床實踐情況密不可分,檢驗科應該積極主動加強與臨床科室的溝通配合,整合并明確檢驗項目的劃分規則,同時檢驗人員在檢驗臨床應用過程中直接接觸樣本,應該對檢驗科新項目的應用情況及臨床價值十分熟悉,了解檢驗應用的局限性,能夠正確采集實驗樣本,保證檢驗操作效率及檢驗結果的正確性。依照循證辨析的標準,研究醫學檢驗在進程上的發展情況,提高醫療行為的具體價值,為臨床診斷疾病提供有效參考,因此,醫學檢驗發展要適應臨床實踐的要求。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發展進程;臨床應用;醫療行為
1.1 生物分析技術的應用 醫學檢驗已經逐步發展至分子階段,將醫學生物分子技術成功應用于臨床醫學檢驗具有重大的意義,現已制定好具體的應用標準,精確探析適合應用于醫學檢驗的相關方式[1]。以基因為單位,從基因的角度對患者病情展開深入探究。制定核酸分析技術的實際標準,基因技術分析開展方式多元化,有利于現代生物分析技術的發展。
1.2 生物芯片的應用 生物芯片是指利用微縮技術將大量生物大分子等樣品進行有序固化排列,利用特定儀器快速、高效的檢測其與標記待測樣品中靶分子雜交的信號強度,從而快速、精準地測定樣品中基因、蛋白、細胞等成分的數量[2,3]。集合生命科學領域內非連續性分析過程的固相支持物為硅片,結合分子間特異性的效用,能夠有序形成微型生物化學分析體系。生物芯片檢測方式能夠有效提高疾病與基因的相關性,推進了基因相互間的效用研究。
1.3 流式細胞儀的應用 測定細胞群類時流式細胞必須借助上報數量才能進行判斷,而流式細胞儀能準確分析樣本細胞表面的標記物、細胞中抗原物質水平,細胞受體以及癌細胞DNA水平和免疫細胞的功能。利用該設備能夠準確判定細胞表面的抗原效果,快速得到有效診斷疾病的信息依據,進而提高檢測發病機制水平標準,對細胞免疫技術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4]。
1.4 現場隨機檢驗技術的發展 緊急救援現場和醫院急診時常有突發狀況發生,病情急驟,難以預料[5]。參與救助的人員應該能夠在混亂的場面里保持鎮靜的同時盡快平靜傷員的情緒,在現場沉著的查驗患者病情。救護人員應堅持急救中的先后原則,依次檢查患者的神志、呼吸、心跳和瞳孔反應,并在現場采樣后即刻分析,省略實驗室檢驗時樣本周轉等復雜程序,盡量精簡檢驗過程,快速得到檢驗結果,并在短時間內結合環境制定初步的救助方案,快速救治危重癥患者,糾正患者機體的水電解質紊亂。因此,有效的檢驗方法和規則能夠全面提升現場檢驗水平,完善急救現場迅速檢驗程序,有序加快急救進程,縮短患者在診療場所停留的時間,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隨著現代醫學科技大發展,科學技術與實踐應用相互滲透和融合,各類自動化化學分析儀器憑借功能齊備和操作方便的優勢已成功取代手工操作應用于許多醫學檢驗項目,醫院實驗室的工作模式也從單純手工作坊式逐漸轉變為具有更好的組織和工作條件的現代化實驗室模式[6-7]。在這種情形下,醫學檢驗的診斷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在臨床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醫學檢驗也面臨更多的挑戰。檢驗科各項檢查項目任務不斷被細分,檢驗項目復雜繁多又缺乏相對的獨立性,單一檢驗項目無法針對性檢查患者病情,每位患者病情的檢驗報告卻是由多項檢查項目結果融合而成,因此,確定合理的檢驗指標成為影響醫師診斷疾病成功率的重要因素。醫學檢驗技術有效應用于臨床實踐的前提是其有能力精準探析疾病的具體發生因素和發病機制。檢驗醫學綜合了生物學、病原學、臨床醫學等諸多學科的檢測技能,針對某一疾病的特定化醫學檢驗手段能夠有效判斷患者的病情發展狀況,精準擇取有助于臨床診斷的技術標準,分析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8-9]。可從根本上保證藥物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
如今檢驗醫學在科技發展的推動下,其在現代醫學中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從存在感很弱的輔助角色轉變為現代醫療的主力軍,主要承擔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和康復效果評測的重任。醫學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臨床疾病的診斷治療非常重要,可精準化分析受試者特定位置的微量樣本,檢測出致病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趙振廣.基于流式細胞儀檢測下輸血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水平變化[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5):164-165.
[2] 鄭專,張宇檣.循環增強熒光免疫技術與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血BNP的比較研究[J].中華臨床實驗室管理電子雜志,2019,7(3):162-164.
[3] 劉文臺,吳蓓,李晶晶,等.基層醫學檢驗工作的現狀與構想[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2).
[4] 王化民.檢驗與臨床溝通的現狀、重要性及措施[J].健康必讀,2013,6(6):106.
[5] 謝魯源,關添,何永紅,等.拉曼光譜編碼的熒光液相生物芯片檢測系統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9,39(10):3021-3027.
[6] 郝坡,孟凡萍,鄧晶榮, 等.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4):501-504.
[7] 尹紅,甘曉玲,唐宜.醫學檢驗教育與職業能力要求的錯位[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7):2340-2341.
[8] 王翠蘭,黃玉雙.臨床醫學檢驗中質量控制提高的影響因素及措施[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2(2):116.
[9] 龔博文.醫學檢驗進展與臨床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學,1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