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宿遷市實施高層次人才引培『雙千工程』,通過給政策、搭平臺、優服務,一手抓外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手抓內培,全方位多渠道挖掘各領域拔尖人才,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期,宿遷市新一輪“雙千工程”(千名領軍人才集聚計劃、千名拔尖人才培養工程)正在組織申報,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從2017年起,宿遷市啟動實施高層次人才引培“雙千工程”,一手抓外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手抓內培,全方位多渠道挖掘各領域拔尖人才。通過給政策、搭平臺、優服務,全市累計引進和培養各類高層次人才及團隊2098個,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人才是第一資源,領軍人才更是戰略資源。作為經濟后發展地區,為實現后發先至、跨越趕超,宿遷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領軍人才引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近三年來,市、縣(區)財政累計安排資金2.3億元,專項用于領軍人才引進工作,這樣的力度,在宿遷前所未有。
為打造領軍人才引進的政策優勢,宿遷除了給予領軍人才及團隊30萬元至300萬元啟動資金外,還推出了融資、用地、住房、醫療等全方位配套政策;對于頂尖人才及團隊,采取“一事一議”“上不封頂”等方式,根據人才發展需要,全力提供集成支持。
宿遷市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促進領軍人才項目與企業、園區的充分對接,先后在北京、哈爾濱、武漢等科教資源豐富的城市舉辦人才科技懇談會、“三對接”等招才引智活動,每年組織開展“重點合作高校宿遷行”,累計有300余名專家教授與宿遷市建立合作關系。
同時,堅持開放辦賽,不設門檻,探索以賽選才、以賽引才新模式,連續舉辦創贏宿遷——中國宿遷創新創業大賽,按照保留一批、優化一批、新設一批的原則,整合市級各項創新創業大賽,打造綜合性平臺,累計吸引2000余人參加,落戶近200個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轉化科技成果近500個。
為防止“招來女婿氣走兒子”的現象出現,宿遷在重視人才外引的同時,充分挖掘本土人才資源。
在人才評定過程中,往往容易陷入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窠臼,一些本土人才受制于學歷職稱,沒有辦法脫穎而出。宿遷市堅持“有用就是人才”,對各類人才申報明確共性條件和個性條件,通過分類選拔、分層培養,力爭橫向到底、縱向到邊,實現全市各行業各領域各類人才全覆蓋。
為加大培養力度,宿遷市、縣(區)財政累計投入6000余萬元,對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每人每月分別發放3000元和500元的圖書資料補貼,提供人才貸、人才投等配合服務,同時在申報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重大成果轉化、優勢學科建設等項目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
宿遷市還開展了“愛國·奮斗·奉獻”精神教育培訓,組織各類人才培訓27個班次,將理想信念、能力提升、國情研修等融入培訓內容,不斷提升人才向心力和凝聚度,讓愛國精神成為本土拔尖人才隊伍的主旋律。
“雙千工程”,一個“千”立足于“招”,另一個“千”立足于“培”,雙管齊下,雙向發力,兩條腿走路方能行穩致遠。
江蘇阿爾法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醫藥化學研發與生產的企業,公司董事長石利平2017年入選“千名拔尖人才培養工程”。在他的帶領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也出現了技術瓶頸,為應對新產品開發和生產規模擴大的雙重要求,石利平專程赴華東理工大學聘請葉金星教授擔任公司研發中心主任。葉教授帶領的團隊累計獲得“千名領軍人才集聚工程”330萬元項目資助,為企業帶來上億元利潤。
吳龍濤是土生土長的宿遷人,2002年成立江蘇億茂濾材有限公司,致力于自主研發、生產高端濾材,2017年他聘請在空氣、水處理濾材上有著豐富技術積累和應用經驗的韓國專家樸一鏞,一同研發了熔噴無紡布、靜電針刺無紡布,這些性能優異的濾材成功應用在汽車空調、白電、工業以及醫療等領域。樸一鏞也先后入選宿遷市“千名領軍人才集聚工程”和江蘇省“雙創計劃”。目前,億茂濾材已經成為業內首屈一指的濾材廠商。
“雙千工程”實施以來,高層次人才在宿遷各行各業深耕細作、盡顯其才,成長為行業領域的中流砥柱,累計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項79個,承擔市級以上項目1158個,申請專利898項,創新成果產業化后獲得直接經濟效益近百億元,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宿遷市將對高層次人才引培“雙千工程”進行升級優化,正式啟動實施人才引領服務發展“五聯五強”行動,推動產業人才聯企強鏈、電商人才聯網強市、鄉土人才聯村強農、教育人才聯校強教、衛生人才聯院強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