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振興,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尤為重要。
如何培養留得住心、留得住身、留得住根的“鄉土”人才?如何提高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隊伍的整體工作能力及素質,激發隊伍活力……針對這些問題,連日來,記者深入基層進行采訪。
8月25日一大早,分宜縣紅陽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分宜縣特聘農技員陳小紅,直奔合作社成員陳龍的甜瓜大棚解決“疑難雜癥”,“這兩畝地太濕,積水太多了,要趕快清溝排水?!?/p>
說起陳小紅,紅陽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社員都對這位特聘農技員豎起大拇指,“陳小紅不僅免費為我們提供技術指導,而且無償為我們尋找市場、打開銷路。”作為麒麟西瓜種植的行家里手,陳小紅個人種植西瓜面積超過千畝,輻射帶動6000戶瓜農、12余萬畝種植面積,使每畝地年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
據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指導現代農業發展,近年來江西省每年都會招募一批特聘農技員補充到生產一線,加強關鍵時節、關鍵環節的技術指導。截至目前,全省58個縣(市、區)共招募814名特聘農技員(動物防疫專員),建立了一支技術精湛、視野開闊、示范帶動能力較強的編外農技推廣人才隊伍。
為了加快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江西省實施基層農技人員定向培養計劃、農技人員知識更新計劃等人才舉措,培養了一批學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鄉村振興骨干人才。
處暑時節,正是棉花生長的關鍵期?!懊看伍_展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朱永勝總是第一個到田間地頭?!泵揶r們這樣介紹首屆“全國十佳農技推廣標兵”、彭澤縣浪溪鎮農技推廣綜合站站長朱永勝。
新技術的推廣讓“靠天吃飯不如靠技要效益”的發展觀念深入人心,也讓浪溪鎮成為彭澤縣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典范。經朱永勝的指導,浪溪鎮的皮棉產量達到412.5公斤/畝,每畝增產112.5公斤,僅此一項指標的提升,棉農就增加了近千萬元的純收入。
近年來,為推動鄉村振興人才引進來、沉下來,江西省以鄉情鄉愁為紐帶,以大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退伍軍人等群體為重點,培養心懷農業、情系農村、視野寬闊、理念先進的“新農人”。全省組建了92個以“一村一名大學生”為主體的“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協會會員領辦農業企業748家、合作社1132個、家庭農場780個,帶動72035戶農民致富,幫助11467戶貧困戶脫貧,承包土地(山地、水面)140萬畝。
同時,江西省廣大基層農技員結合江西農業大講堂下基層活動,把握重要農事季節,深入田間地頭、牛欄豬舍、魚塘菜地,圍繞各地農業產業發展和生產經營主體的技術需求,進行“點單式”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技術服務,手把手、面對面地將先進適用的新技術傳授給農民,各地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均超過95%。
基層農技員隊伍配齊了,如何激發工作活力,成了亟須破解的新課題。
今年,南昌市人社局向首批49位農民頒發職稱證書,其中10位農民取得中級職稱,39位取得初級職稱。據悉,這是江西省首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這些獲得職稱的“田秀才”將被納入鄉土專家庫,作為培養、扶持與服務的重點對象,更好地發揮鄉土專家的作用。
除了在職稱評聘上開通“綠色通道”,江西省按照改革創新試點要求,圍繞“強公益、活經營、促融合”的總體思路,積極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創新,在創新融合發展機制、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機制、建立科學的考評激勵機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豐富成果。
眼下,正是中稻收割季。宜豐縣芳溪鎮農技推廣站站長陳普生和農技員林思凡忙得不可開交,在距離縣城30多公里的芳溪鎮芭蕉種養專業合作社,陳普生高興地算著賬:“今年年情好,再加上我們的技術服務到位,每畝田的純收入比去年增加了500元。”
據陳普生介紹,該站與芭蕉種養專業合作社展開深度合作,指導其種植綠肥、優質稻,加強田間管理、科學防治病蟲害,僅一個優質稻項目就給芭蕉種養專業合作社凈增收入4萬多元?!斑@4萬多元屬于增值服務,我們幾個農技人員可直接按勞分配。”陳普生說,這一增值取酬機制是合法合理的,縣紀委等部門都有備案。
在江西東大門——玉山,該縣支持鄉(鎮)農技人員在履行好公益性職能的基礎上,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化服務組織等提供增值服務并獲取收益,所獲收益全部留歸農技團隊,按直接參與服務人員占60%、其他人員占30%、農技推廣機構占10%的利益分配原則,自主分配,納入預算,實行統一管理,此舉進一步激發農技人員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的積極性。
“宜豐縣、玉山縣兩地的農技人員工作積極性被極大激發,關鍵在于建立了合理取酬的新機制,打消了農技推廣人員增值取酬的后顧之憂。”江西農業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翁貞林認為,建立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與經營性組織融合發展的對接平臺和路徑,不僅可以廣泛吸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農技推廣工作,還可以暢通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業技術需求主體提供定制化、個性化服務的渠道。
當前,江西省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采用差異化、針對性引才用才措施,推動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激發助力鄉村振興人才的干事創業熱情。
(來源: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