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燕子山礦,山西 大同 037037)
某礦工作面目前使用的液壓支架在井下開采時,出現液壓支架頂梁與千斤頂連接處彎曲變形、推移梁千斤頂活塞桿嚴重損壞、推移千斤頂連接頭斷裂、護幫板斷裂或變形等現象,嚴重制約安全生產,不能充分發揮液壓支架的性能。綜合考慮設備更新及安裝成本的影響,需要對液壓支架進行技術優化,使性能更加完善,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
由于液壓支架操作閥把手長期暴露在外面,沒有設計防誤觸裝置,使用液壓支架進行支護,工作面的空間變小,工作人員經常無意中觸碰到支架的操作閥把手,出現誤操作而發生事故。因此,對液壓支架設計擋板合頁式閉鎖裝置[1],示意圖如圖1 所示,主要包括固定板、鎖板、合頁、支撐板,整個裝置是通過固定板上的安裝孔固定在液壓支架操作閥上,兩邊的鎖板和固定板通過合頁連接起來,在操作時,只需要將鎖板掀起,用支撐桿將其固定,同時在鎖板上貼上防水、防油污標簽。

圖1 液壓支架擋板閉鎖裝置示意圖
針對液壓支架出現頂梁與千斤頂連接處斷裂或變形的現象,對液壓支架頂梁進行優化,在頂梁外側進行補焊,根據現場使用液壓支架情況,結合焊接工藝和加熱情況,選擇360 耐磨鋼板進行補焊[2],補焊長度為25 mm,增加頂梁的承拉強度。
針對液壓支架出現護幫板變形的現象,對液壓支架的護幫進行優化,護幫板出現大變形,可能是由于護幫板不夠長,支護的范圍受限制,不能滿足工作面需要,因此,將液壓支架的護幫板進行加長,具體見圖2。對原護幫板進行加長,采用Q460 號鋼板來焊接[3],同時在護幫板上加兩條筋板,使護幫板的強度增大,加長后的護幫板其支護范圍可擴大到420 mm。

圖2 護幫板優化結構
液壓支架連接處的銷軸定位板經常出現掉落,如果要恢復原結構,就要對定位板結構件面板進行破壞,從而影響結構件的強度。因此,對液壓支架的銷軸定位結構進行優化,具體結構如下頁圖3 所示,如果固定板1 出現掉落,使用直徑為80 mm 的圓鋼將固定板1 和固定板2 焊接上,再將圓鋼與板4 固定,最后將板4 焊接在結構件上,通過優化,在不破壞原結構的基礎上,使固定板和圓鋼成為一個整體,防止銷軸隨意竄動。

圖3 銷軸孔優化結構(單位:mm)
針對推移梁千斤頂活塞桿出現的表面劃傷、斷裂等現象,根據觀察,由于千斤頂的導向部分設計不合理,從而造成推移千斤頂活塞桿斷裂,因為將導向套固定在一個位置上,千斤頂只有在受力均勻時,才能有較好的導向效果,一旦千斤頂出現偏載力,就會出現導向環與凸臺碰撞,劃傷活塞桿表面[4],加上活塞桿缸筒與活塞卡槽外徑不匹配,液壓支架本身的重力過大,在進行移動時,支承不住而出現活塞桿斷裂。
對推移千斤頂的導向部分進行優化設計,在導向套的前后均裝配導向環,確保導向套之間有0.6 mm 的配合間隙,同時增大活塞卡槽軸徑,確保與缸筒直徑一致,增強活塞桿的整體強度。
原有的液壓支架噴霧系統是手動操作閥控制,前噴霧裝置在前梁上布置1 件,頂梁上布置4 件,后噴霧裝置在后連桿上布置1 件,這樣就出現了前噴霧浪費嚴重,后噴霧明顯不足的情況,因此,對噴霧系統進行優化設計,調整噴霧裝置的位置,將前噴霧裝置在前梁和頂梁上各布置2 件,將后噴霧裝置在尾梁上布置1 件,每隔10 架頂梁增加2 件前噴霧裝置,取消后連桿上的噴霧裝置,布置在掩護梁側的護板上,增大后溜處的降塵范圍。這樣的設計可以實現對立柱和尾梁的隨動控制,在立柱進行前噴霧時,尾梁收回后噴霧,同時對前后噴霧系統都進行加強,確保降塵效果。
在該礦工作面上完成對液壓支架操作閥的閉鎖裝置以及推移千斤頂、噴霧系統的技術優化,新型液壓支架自使用以來,操作閥的誤操作率大大降低,從45%降到5%,推移千斤頂的損壞率也有所減少,從36%減少到12%,在試驗期間,沒有出現傷亡事故,也沒有出現其他連接處的斷裂等現象,每臺設備維修費用從1.5 萬元降到0.5 萬元,節約了成本,經濟效益顯著。
1)對液壓支架的操作閥增加閉鎖裝置,避免對工作面液壓支架的誤操作;對頂梁、護幫板、推移千斤頂進行結構優化,增加液壓支架的支撐強度,防止推移千斤頂等連接處出現的變形和斷裂;對噴霧裝置進行優化,減少噴霧浪費,確保降塵效果。
2)在該工作面上使用優化后的液壓支架,操作閥的誤操作率大大降低,從45%降到5%,推移千斤頂的損壞率也有所減少,從36%減少到12%,在試驗期間,沒有出現傷亡事故,也沒有出現其他連接處的斷裂等現象,每臺設備維修費用從1.5 萬元降到0.5 萬元,節約了成本,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