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低碳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雙碳”目標。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出行服務也必須打破傳統模式,向智慧、綠色、高效轉型。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講話中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边@意味著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面臨從高碳向低碳的重大變革。
“十四五”時期是城市交通碳排放從“增”到“降”的重要拐點期。隨著傳統以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優化地面公交服務、改善慢行出行品質等單方式改善為主的出行優化逐漸進入平臺期,迫切需要建立一種新的出行服務體系,實現以綠色出行為核心的一體化出行體驗的質的提升,從而促進交通出行從高碳向低碳方式轉移。
在全新的出行服務體系下,亟需實現“綠色出行觀望者”“綠色出行參與者”“綠色出行踐行者”三大群體的“兩級躍升”。
以北京市為例,綠色出行觀望者日常上下班和生活主要使用小汽車,高度期待出行的舒適性和高品質服務,不太在意出行成本,不滿意綠色出行的體驗或者極不熟悉綠色出行的服務,甚至對綠色出行抱有抵觸或者偏見;綠色出行參與者日常上下班和生活基本上交替使用小汽車和綠色出行方式,在選擇綠色出行時,通常把一體化服務體驗作為首要考慮因素;綠色出行踐行者日常上下班和生活主要選擇綠色出行,多居住生活在公交或地鐵可達性和便捷性較高的區域。
由綠色出行觀望者向綠色出行參與者躍升的核心是心智模式的轉化,通過提供高品質的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體驗,培育綠色出行的意識和心智,實現綠色出行“0-1”的躍升;由綠色出行參與者向綠色出行踐行者躍升的核心是出行習慣的養成,通過持續改善一體化綠色出行服務,使綠色出行成為他們日常上下班和生活的主要選擇,實現綠色出行“1-2”的躍升。
在綠色出行觀望者、綠色出行參與者和綠色出行踐行者三大群體的“兩級躍升”過程中,MaaS理念應運而生。交通運輸領域始終在不斷深入地認識MaaS的內涵,發現MaaS理念的本質是聚合了多種交通工具的一站式按需無縫銜接的出行服務體系,是基于一體化數字平臺的革命性出行產品,是一種新型的供需關系,也是交通強國建設“依靠創新驅動,促進各種交通方式由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的重要體現。
從系統性視角來看,MaaS不僅僅是一個App或者一個出行服務平臺,而是一個新型出行服務體系。

“低碳”導向的一體化出行服務體系

出行特征的精準感知和供需的精細化匹配都離不開數據支撐
傳統認為MaaS理念是供給側,提供各種服務,實際上MaaS理念的核心是需求側,追求的是以人為本,是一種新型的供需關系。以新舊融合的生產要素為底座,包括全方式打通數據資源體系、以新能源為主的出行工具和數字化的交通基礎設施;以數字化的生產工具為核心,例如城市交通智慧大腦,包含區塊鏈和大數據等技術;以需求側和供給側為兩大主體,供給側以一體化的新型出行服務商為代表,提供高精度感知、高度協同等服務,需求側以出行需求和場景為代表,包括主動觸發和理性選擇等需求;以低碳排放、一體化高品質出行體驗和高效資源配置為三大績效,涉及社會績效洞察與管理。
與傳統交通服務體系相比,MaaS理念具有三個核心特征。
一是數字成為最直接、最關鍵的生產要素。融合交通工具、基礎設施等傳統生產要素,以數字作為最直接、最關鍵的生產要素。整合多類數字信息,建立人、車、路等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的映射。
二是城市交通智慧大腦成為全新服務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及算法開發,構建具備出行特征精準感知、供需精細化匹配功能的城市交通智慧大腦,支撐一體化體驗實現質的提升。
三是由一體化新型出行服務商為多方式組合出行提供高品質無斷鏈服務。MaaS 理念下的新型一體化出行服務商,整合多種出行方式的優勢,基于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和選擇偏好,提供更加經濟合理的“門到門”式全鏈條出行方案,減少出行費用,并實現一鍵行程支付,提升一體化出行的效率與品質。
相對于只針對小汽車群體少開車的“碳減排”激勵,碳普惠是一個面向包括綠色出行踐行者在內的全體人群的激勵機制。與碳減排激勵相比,碳普惠激勵更具有社會公平性,社會效益和正向影響更為顯著。
碳普惠的邏輯原則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排碳權”。例如,某人的一次出行低于標準排碳量(標準排碳量可以根據激勵目標設置),就有資格獲得相應的獎勵。
碳普惠的創新點在于首次將綠色出行全方式納入激勵范圍、首次形成了標準統一的出行碳減排方法學、首次構建了基于市場交易可持續的激勵機制。社會效益方面,有助于促進社會小汽車出行行為轉移和綠色出行習慣的形成,預計引導用戶從自駕出行轉為公交出行的轉化率為4.5%;降碳效益方面,截至今年6月,低碳出行碳減排量約為3.6萬噸,相當于2萬棵樹一年所吸收的碳排放量;環境效益方面,已分別實現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協同減排10噸、165.8噸、19.3噸。
截至2021年6月12日,通過有關平臺參與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的累計注冊用戶超11萬人,綠色出行量1150萬人次,累計產生碳減排量3.6萬噸。
無論是“三大群體”的“兩級躍升”,還是MaaS理念呈現的新型供需關系,或是設置激勵機制的碳普惠活動,無一不指向“低碳”。國家“雙碳”目標給交通運輸領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這也預示著運輸結構、人員結構和出行結構都需要進一步加快調整。

萬物互聯背景下,數據更準確、傳輸更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