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莉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廣大黨員干部要有文化自信的信念和意識,而作為接班人的青年一代更需要從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找到自信。因此,加強初中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初中生健康成長
一個合格優秀的初中學生必須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如何讓學生全面發展?除了加強體育鍛煉,學習當下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外,還必須往前看看我們傳統的歷史文化。甲骨文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留存并還在使用的文字,也是我們漢字的基礎。從文字的歷史演變中,我們看到了書法藝術的魅力。一個字跡漂亮,文筆優美的畢業生肯定讓人刮目相看。古人講究“琴棋書畫”,從藝術氛圍中熏陶自己的涵養,提升自己的品味。
通過了解和學習以前的歷史文化,才能歸納和總結歷史發展的脈絡,理清和把握歷史發展的方向,走好和走對當下和以后的每一步,這樣對青少年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
二、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讓初中生更快更好地適應時代潮流,做一個敢于承擔有責任心的人
一個敢于直面困難,敢于積極進取,勇于擔責的學生,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攻堅克難干出驚人的業績,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促進整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從歷史學習中我們驚嘆于身殘志堅的司馬遷以何種毅力寫就的曠世奇作,激勵了一代代史學家;我們佩服于“聞雞起舞”的祖逖在激流江水中的慷慨陳詞;我們更懷念無數先烈為新中國誕生而赴湯蹈火,獻出寶貴的生命。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僅是培養我們堅忍的意志,更培養我們青年一代的責任擔當。
三、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對初中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面對少數民族的侵擾,“蘇武牧羊”的民族氣節、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佳話;面對外敵入侵,告老還鄉的左宗棠欣然受命奔赴邊疆;面對國破家亡,林則徐“虎門銷煙”揚眉吐氣。甲午英雄與艦同沉何其悲壯,孫中山辛亥革命葬送清王朝,北京學生“五四運動”的口號震聾發聵,浙江南湖一條小小的紅船從此讓中國改天換日,開國大典的禮炮讓億萬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愛國不僅僅是字面上的,而是行動上的落實。作為熱血青年,愛家愛國是一脈相承的。
四、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歷史教育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其實非也。什么是為人師表?什么是以身作則?初中歷史教師首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把優秀的傳統文化教給學生,讓學生從傳統文化的海洋中懂得生命的價值和活著的意義。教師有擔當和作為,才能讓我們的學生看到榜樣的力量,看到人生的希望和幸福的前程。夢想是必須要有的,但奮斗才能實現!
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加強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是我們全體初中歷史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我們現在的部編版歷史教材編得很好,各個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等都進行了分類,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們在教學中往往重視政治經濟方面的內容,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講授用時少,學生死記硬背,根本不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限魅力。從教師源頭改變,從學生重視著手,讓中華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刻下烙印,開花結果。
(2)歷史活動課的滲透。為加強初中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掌握重要歷史知識,培養新時代的優秀接班人,每一冊初中歷史教材都有活動課。初中歷史教師不能唯中考論,中考考的才講,中考不考不學,其實歷史知識間是有聯系的,活動課更是提高學生思想認識,挖掘學生潛力,展現學生智慧的舞臺。好在現在中考出卷專家已經開始重視活動課的教學設置和學生的參與體驗。
(3)利用網絡上的資源,比如影視資料、紀錄片、游戲、綜藝節目等相關內容進行滲透教學。初中學生由于年齡特征等因素導致定力和意志力不夠。這個時候歷史教師可以有選擇的引進相關網絡資源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愉快的感官體驗中,完成知識與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任務。比如講到史前人類文明的發展演變,利用紀錄片形象直觀再現原始人的生活場景,比教師口若懸河的“演講”好上不知多少倍。在講到戰爭內容的歷史教學時,戰爭電影片段和紀錄片是對歷史的最好尊重,也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戰爭的殘酷性和野蠻性,從而在內心深處種下和平的種子。遠離戰爭,避免戰爭,和平是人類發展的前提!
看綜藝節目也是我們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提升自己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讓我們領略了中國漢字的無限魅力,《中國成語大會》讓我們對成語的來源有了更深的了解,成語使我們的文章錦上添花;《中國謎語大會》中形象生動的構思和巧妙的聯系讓我們都成為“福爾摩斯”;而《中國詩詞大會》讓我們認識了那么多滿腹才華的才子佳人,更體會到了唐宋時期的強大和繁華。
(4)通過旅游參觀博物館,歷史遺跡,人文遺址,與“先人”近距離接觸,悠悠長河一瞬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眼見為實,理論需要實踐來印證。化石、文物是歷史的記憶。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須要從歷史中尋找答案。看看傳統的經典著作,聽聽傳統的民族音樂,穿穿傳統的服飾,過過傳統的節日,吃吃傳統的美食,你會發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和歷史的悠久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一筆無價的精神和物質財富,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
人民就是歷史,歷史就是人民。中華民族巍巍昆侖,中華文明傳承千年,其博大精深的底蘊和內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一代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踐行者和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