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萍
摘要:依照“四有”好教師的重要思想,對比分析時代考驗下顯現(xiàn)的教學問題,引出“四有”好教師的深刻內(nèi)蘊和時代需求,最后在“四有”特質(zhì)教師的思想引領下,結合個人實際探討新時代青年教師的自我提升途徑。
關鍵詞:信念;道德;仁愛
一、“四有”好教師的時代呼吁
(一)多元文化的沖擊是對新時代教育環(huán)境的考驗
在社會迅猛發(fā)展的沖擊下,教師的理想信念與堅守、道德準則和情操、知識涵養(yǎng)與儲備、育人理念和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理想信念和不夠堅定,在紛繁復雜的觀念影響下, 少數(shù)教師心態(tài)浮躁,迷失方向;二因急于求成誤把歧途當捷徑走,導致道德操守缺失,忽視師表形象的體現(xiàn)和塑造;三是忽視專業(yè)技能水平的提高, 認為教學任務完成即可,不反思教學效果,又或是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水平支撐不住;四是育人意識薄弱,缺乏同學生的溝通交流,沒有做到一視同仁,從而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四有”好教師是對新時代教育命題的響應
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1]。“四有”好教師不僅是對新時期教師發(fā)展方向的指明,也是對教師持之以恒奮斗目標的確立,展現(xiàn)了新時代對教師個人道德和職業(yè)道德的具體希冀和要求,“不僅是受教育者、全社會以及國家對教育事業(yè)的期待,更多地表現(xiàn)為教師職業(yè)應然的倫理要求,體現(xiàn)的是一個人選擇教師職業(yè)的內(nèi)在的責任倫理規(guī)定”[2]。認真領會習總書記講話精神, 踐行‘四有”好教師的要求,具有長遠的理論價值以及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四有”好教師的深厚內(nèi)蘊
(一)矢志不渝,好教師應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教師承載著時代背景下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而理想信念展現(xiàn)著強烈的時代性,不堅定、不正當?shù)睦硐胄拍顣尷蠋焸€體在時代浪潮中隨波逐流,起起伏伏,更不談成為教育教學內(nèi)容的探索者,學生潛在能力的喚醒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以及自身幸福生活的開創(chuàng)者,合格的教師必定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二)身正為范,好教師應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無論時代如何風云變幻,教師一職總被寄予極高的期許,世間對教師有眾多贊譽,如默默耕耘、摩頂放踵的園丁,或是傳授知識、鑄就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對老師為人師表的充分肯定。教師一職的示范性特質(zhì)已經(jīng)凸顯了教師堅守道德情操的重要性,以德立身再以德施教,合格的教師必定具備高尚的道德操守。
(三)授業(yè)解惑,好教師應有扎實的學識儲備
扎實學識是針對教師職能提出的要求,在智慧化信息時代做到即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的背后,是扎根于肥沃的知識和智慧之壤。學高則為師,這一哲理論述很好的闡釋了無法在學問和智慧上引導學生的老師難以謂之為師,因此,具備扎實且淵博的學識是教師內(nèi)涵的應有之義,合格的教師必定具有扎實的學識儲備。
(四)平等博愛,好教師應胸懷寬仁慈愛之心
“教育之間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3]。愛是整個世界最美好的情感互動,也是順利開展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稱職教師的仁愛之心與師德核心是一脈相承的,合格的教師必定富有仁愛之心。
三、“四有”好教師的養(yǎng)成途徑
“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不僅是對思政課教師的要求,也是對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的總要求[4]。青年教師一旦進入到教師崗位,就要有一種自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用“四有”好教師的標準衡量自身,為人才、教育、國家之興鞠躬盡力。
(一)加強理論學習,樹立崇高理想
深入學習和領會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方法、立場和觀點,知曉和踐行新歷史條件下的教育理念,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駕御強大的思想武器,確立堅定的政治立場,將理想信念內(nèi)化成自身價值觀念和態(tài)度體系,轉(zhuǎn)化成為教育事業(yè)奉獻的內(nèi)在推動力,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誠擁護者以及忠實踐行者。
(二)珍惜培訓機會,打磨專業(yè)基礎
對于教師而言,固步自封不可取。思索高新信息時代下的業(yè)務水平的提升,不斷輸入新知識新理念,緊跟新時代教育前進的步伐,珍惜參加每個學術交流會的機會,向優(yōu)秀的教育前輩和同仁學習,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知識結構,善于運用新媒體時代產(chǎn)物,有效將時興應用、熱門話題與課程所授內(nèi)容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程學習參與度。
(三)提升自身師德,具備高尚情操
學習高尚師德榜樣人物事跡,用來檢視自身道德狀況和修養(yǎng)水平。提升愛國敬業(yè)、正直忠誠、勤勉發(fā)奮等道德操守,將其內(nèi)化為自身道德準則,貫穿在平常日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教師良好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對學生產(chǎn)生正面指引,向?qū)W生傳播正能量,傳播具有正確價值趨向的知識涵養(yǎng),竭力成為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者。
(四)體現(xiàn)愛心教育,愛護全體學生
仁愛之心的體現(xiàn)不僅關乎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也在于對學生的關愛。關心愛護學生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一方面奉獻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真正意義上了解學生,在意學生,讓寬仁和慈愛遍布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的每一時刻,教師在這 一過程中也能收獲尊重和認同,另一方面充分關注學生多樣的個性和特質(zhì),正確引導學生挖掘潛在實力,尋求自身閃光點,從而追求更全面的發(fā)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教師是新時代下教師發(fā)展方向的必然趨向和內(nèi)在訴求。作為青年教師,更應按照“四有”教師特質(zhì)嚴格要求自己,即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擔當學生價值實現(xiàn)的航標燈;始終建構高尚的道德操守,擔任學生品格塑造的引領者;始終更新學識儲備庫,做好學生求學求知途中的引路人;始終胸懷仁愛之心,成為一名與學生亦師亦友的好教師。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2).
[2]韓喜平,李帥.習近平關于新時代教師職業(yè)重要論述的價值意蘊[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20(1):9-16.
[3]陳冬梅.愛的教育[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3.
[4]吳滿意,楊敏.“政治要強”:思政課教師的鮮亮本色[N].光明日報,2019-04-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