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紹芬
摘要:人文地理學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為研究對象的科學,以人地關系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展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地域結構形成的科學,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學中融入鄉土地理,能夠讓學生了解家鄉的人口、農業、工業、城市、交通等人文地理內容,不僅能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地理實踐力,增強學生的鄉土情感。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發現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
關鍵詞:高中人文地理;鄉土地理;教學導向
一、人文地理對高中地理的重要意義
人文地理是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為研究對象的科學,以人地關系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展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地域結構形成的科學。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家鄉人文地理的了解,不但可以加深對所學地理知識的認知,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及運用,讓枯燥無味的地理內容變得充滿趣味,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感。
(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學習最大的目標是學生可以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最好的捷徑。由于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大部分高中學生會覺得地理難學,但是鄉土環境學生時常接觸,較為熟悉,可以通過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對比、分析,找出環境之間的不同區位,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在高中人文地理課堂中融入鄉土地理教學,可以吸引學生對祖國的河流山川的興趣,在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同時,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養成愛國情感。
(二)讓學生更深入地學習地理知識
在高中人文地理教材中,主要以案例教學為主,要學會把把所學知識遷移到其他區域進行分析運用,理解起來難度比較大,學生通過從故鄉的人口、農業、工業、交通等方面去收集大量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環境的信息,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眼界,增強記憶。地理的表面現象是形成概念性內容的基礎,是對地理知識認知的根據,如果學生沒有到當地的地理環境中進行實地觀察,腦海中缺乏對各地理要素的理解,那么,在課堂上,就算教師使用多媒體放映視頻、圖片、文字材料等信息,效果也遠遠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一個全新的教學目標,其具有創新性和挑戰性。想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養成動手力和觀察力,教師需要開展人文地理的戶外實踐課程,同時,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與自然、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對家鄉的感情和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四)增強學生對故鄉環境的認識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人帶有感情,能對外界事物作出相應的情感刺激。人一旦離開了客觀事件,情感的來源就像沒了依據一樣。在人文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故鄉的現狀,走出校園,到校外進行訪問參觀、采集等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豐富了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幫助其深入了解地理理論知識,還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了解到自己家鄉的真實模樣。
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人文地理的策略
人文地理教學的地理資源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習慣和社會發展,是最具有潛力、有待深入研究的課程資源。現如今,提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那么,地理教師應當科學合理開發和利用祖國的豐富地理資源,讓地理教育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推進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改革。
(一)人文地理資源的選取
為了讓選取的教學資源盡可能契合現實生活,教師在選擇人文地理資源的時候應當遵循“對生活有用,對地理知識有用”的原則。人文地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想要讓學生學以致用,需要將高中地理課程生活化、實際化。所以,教師在選取人文地理資源的過程中,要確保選取到的人文地理教材資源和高中地理課文內容所需要的理論知識之間有關聯性和緊密性。同時,所選取的教材資源必須具有地理的典型特征,符合客觀事實,也要能清晰展現地理理論知識及其原理。此外,選取的人文地理資源必須具備實際意義,才能通過其中的意義正確指引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知識,得到啟發后,學生才能夠學會如何運用學到的地理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人文地理資源的應用
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人文地理教材資源的生動形象以及具體特點,讓課堂的教學效率最大化。在將人文地理資源實際運用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的放映功能輔助教學,進一步強化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將收集的地理環境以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故鄉情懷以及對鄉土的認同感
人文地理教學由于其實踐性強,學科涉及范圍廣,所以在教學體系上屬于多元化教育,值得教育學者深入研究。大勢所趨,為了快速發展地理教育,不得不執行多元化的教育。在高中,不僅要展開人文地理教學,還應該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實踐自然的方法接觸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和人文資源文化,認識自然環境和人文習慣,了解現下社會的經濟發展,在人文地理教學中加入地理文化,從而培養學生對故鄉的熱愛之情以及對故鄉環境認可帶來的自豪感。若是學校想要在課堂上體現人文地理特色,需要完善教材內容,引進人文地理教學所需要的資源,開設人文地理的相關課程,以校園為本,實行多元化教育。在完善課程的過程中,通過戶外活動、收集地理資料以及分組學習等一系列的教學方法,總結為內容架構、合并教學內容的課程。所以,為了保障人文地理資源能夠被充分利用,使人文地理資源成為學校的特色教育,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地理知識的時候必須加入人文地理資源的成分。
四、結語
合理使用人文地理教學資源,有助于拓展高中地理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進行人文地理教學時,教師應當科學選取人文地理資源、充分發揮該資源在課堂中的作用,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和認可感。更重要的是,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人文地理資源的使用必須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時刻創新,這樣才能讓高中地理課堂跟上時代發展變化的步伐,才可以讓人文地理教學真正融入高中地理課程中。
參考文獻:
[1]李麗.人文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呼圖壁種牛場乳畜業發展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1):60.
[2]郜時錦.淺談人文地理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J].新教育(海南),2016(9):86.
[3]熊雅麗.人文地理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有效性研究——以重慶市開州區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4]周云清.人文地理課程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地理教學,2019(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