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山縣紀委監委在紀檢監察系統開展“聯企清風行”活動,對全縣123家民營企業和縣城各街道商鋪“1對1”確定聯系紀檢監察干部,將服務保障職能職責、聯系電話以小卡片的形式發放至企業和商鋪。截至目前,該縣紀委監委制作發放“連心服務卡”500余張,收集意見建議139條,調查處置信訪舉報39件,協調解決問題困難93個,企業商鋪好評率100%。同時,該縣紀委監委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加快推進“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川渝通辦”及“一站式辦理”,推動全縣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切實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唐長江)
營山縣紀檢監察干部到民營企業了解情況收集意見建議。
今年4月,雷波縣紀委監委在督查時發現谷堆鄉中心校、斯古溪鄉中心校、城關小學錦屏校區等學校個別教師存在無證駕駛、酒后無證駕駛等違法行為。縣紀委監委向縣教體科局發出《監察建議書》,要求做實以案促改。5月,4名教師分別受到黨內警告處分、警告處分、記過處分、撤銷教師資格和開除處分。縣教體科局組織開展系統警示教育會,用身邊事警醒身邊人。縣紀委監委堅持把紀檢監察建議書作為推動以案促改的重要舉措,確保實現標本兼治。在開準藥方的同時,縣紀委監委還把紀檢監察建議書落實情況納入日常監督范圍。截至目前,縣紀委監委累計向相關單位制發5份紀檢監察建議書,共提出建議10個,并督促及時整改。
(宛遠波 廖朝有)
近年來,崇州市紀委監委分批選拔優秀年輕干部37人充實到派駐紀檢監察組,規范設置村級紀檢監察組織172個,選舉387人進入村(社區)紀檢組織。為幫助新任干部盡快融入“角色”,崇州市紀委監委探索“以練提能”的干部培養模式。市紀委監委收集梳理出29項能力提升需求,設置年度內16項提能清單。實行“導師制”幫帶方式,由業務骨干“一對一”幫帶,促進新任干部在實踐中練好“基本功”,統籌安排新任紀檢監察干部到委機關參加信訪接待、跟班辦案等工作45人次。此外,該市還建立“室鎮村”三級聯動教育培訓機制,組織基層新任紀檢監察干部圍繞監督檢查、線索處置、審查調查等方面進行深入學習交流。
(朱琳)
8月20日,德陽羅江區金山鎮“三資”管理中心為二龍村辦理完成了15筆村級賬務支付,這是平臺升級后為報賬帶來的便捷。羅江區紀委結合“清廉村居”建設,牽頭對農村“三資”管理平臺進行全面升級。經過試點,今年6月率先在全鎮運行。升級后,系統按照“村社申請—鎮初審—區級復審—銀行轉賬—村務公開”模式運行,通過線上“一條龍”審核,“銀村直連”無現金支付,大大縮短整個報賬流程時間,真正實現“報賬員少跑腿、數據多走路”。每一筆村集體的開支走完流程,所有環節信息都留在平臺上,可倒查、可追溯。紀檢監察、農業農村、財政和鎮村戶都可以對村集體“三資”進行監管,讓村級財務更加公開透明,有效約束了基層干部權力。
(易瑤)
為有效發揮同級監督作用,擦亮派駐監督“探頭”,今年以來,漢源縣紀委監委探索建立“雙向通報”工作機制,對通報的時間、內容、方式及要求作了具體明確。比如,規定各派駐紀檢監察組每季度要對各類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形成問題清單,指出整改方向,及時向被監督單位黨組(黨委)進行通報,而被監督單位黨組(黨委)應當在接收之日起1個月內,向派駐紀檢監察組報送整改落實情況。通過“雙向通報”機制,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專責緊密結合,查漏補缺,做到防微杜漸、抓早抓小。自該機制試行以來,已開展雙向通報94次,派駐紀檢監察組向監督部門黨組(黨委)通報問題368個,提出建議13條,推動解決問題3個。
(漢源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