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霞
(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320)
(一)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教育管理變革、學習模式變革、教育評價體系變革、教育科學研究變革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大數據的發展,鼓勵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時代變革。2019 年3 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見》,強調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變革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新要求,教師需要主動適應新技術變革。
(二)新課程改革已實施很多年,未能完全達到預想中的實施效果,加之現在信息化教學階段的快速發展,要實施新課程改革,就必須要在教學的首要環節——課堂教學上入手。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實施過程的核心,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式,有效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重要保障。要真正實現課堂高效、學生沉浸式學習,就要結合大數據、智慧學習平臺的幫助;要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往信息化智慧課堂模式轉變,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結合信息化手段,改用新的、更科學的、更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
(一)CIPP 評價模式闡述
CIPP 模式是由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家斯塔弗爾比姆等學者提出,評價不應局限在評定目標達到的程度,而是為課程的改革服務、為課程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CIPP指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成果評價,該模式包括四個步驟:
1.背景評價,即要確定課程計劃實施機構的背景;明確評價對象及其需要;明確滿足需要的機會;診斷需要的基本問題;判斷目標是否已反映了這些需要。背景評價強調,首先應根據評價對象的需要對課程目標本身做出判斷,看兩者是否一致。
2.輸入評價,主要是為了幫助決策者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手段,而對各種可供選擇的課程計劃進行評價。
3.過程評價,主要是通過描述實際過程來確定或預測課程計劃本身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決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課程計劃的有效信息。
4.成果評價,即要測量、解釋和評判課程計劃的成績。
CIPP 課程評價模式考慮到影響課程計劃的種種因素,可以彌補其他評價模式的不足,相對來說比較全面,但是實施過程比較復雜,難以被一般人掌握。
(二)基于CIPP 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指標
本研究在CIPP 評價模式的基礎上,結合信息化教學現狀,基于超星學習平臺提出本研究的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模型,如圖1 所示:
(三)研究假設
本研究主要從教師、學生、智慧學習平臺三個方面來確定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影響因素。教師因素即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學生因素即學生學習投入狀態、學生學習成果,智慧平臺因素即超星學習平臺功能。由此本研究就以上五個因素展開研究假設,并構建理論模型。
1.教師層面影響因素的研究假設
H1a:行業素養需求對教學目標有正向影響C1
H2a:教師專業素養對教學目標有正向影響C2
H1b:教師專業素養對教學資源有正向影響C2
H2b:教師教學環境對教學資源有正向影響C3
2.學生層面影響因素的研究假設
H1c:學生在超星平臺任務完成情況對學習投入狀態有正向影響C4
H2c:學生上課環境對學習投入狀態有正向影響C5
H1d:學生理論知識對學生學習成果有正向影響C6
H2d:學生崗位技能對學生學習成果有正向影響C7
3.智慧學習平臺層面影響因素的研究假設
H1e:超星平臺存儲功能對智慧平臺建設質量有正向影響C8
H2e:超星平臺評估功能對智慧平臺建設質量有正向影響C9
H3e:超星平臺監督功能對智慧平臺建設質量有正向影響C10
(四)影響因素理論模型根據影響因素和課堂教學質量的研究假設,進一步構建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影響因素理論模型如圖2:
(一)超星學習平臺教學實踐
為避免一個班級教學對象人數少造成數據來源少,將2021 年3-5 月100 名學生按授課班級制隨機分為A 班(50 名)和B 班(50 名)。A 班中男29 人,女21 人,年齡16-18 歲,平均年齡(16.9±0.8)歲;B 班中男30 人,女20 人,年齡16-18 歲,平均年齡(17±0.9)歲,兩班性別和年齡無統計學差異(P〉0.05)。所有教學均在超星學習平臺上開展,教學班均為電子商務專業中的“網店運營”課程,兩個班的教學評價方式一致。
(二)課堂評價指標體系問卷調查與分析
1.數據收集與分析
(1)問卷的信度檢驗
本問卷調查的對象為50 名電子商務專業A 班學生,50 名電子商務專業B 班學生,通過問卷星的網絡調查,總計發放100份,回收100份,并以此進行問卷的信效度檢驗。信度分析用于測量樣本回答結果是否可靠,信度分析僅針對定量數據,采用克隆巴赫信度系數(Cronbach α 系數值)進行信度分析。首先分析α 系數,如果此值高于0.8,則說明信度高;如果此值介于0.7~0.8 之間,則說明信度較好;如果此值介于0.6~0.7,則說明信度可接受;如果此值小于0.6,說明信度不佳,需舍棄。
從上表可知:研究數據信度系數值高于0.8,綜合說明數據信度質量高,可用于進一步分析。
(2)問卷的效度檢驗
效度研究用于分析研究項是否合理、有意義,效度分析使用因子分析這種數據分析方法進行研究,分別通過KMO 值,共同度,方差解釋率值,因子載荷系數值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以驗證出數據的效度水平情況。KMO 值用于判斷是否有效度,共同度值用于排除不合理研究項,方差解釋率值用于說明信息提取水平,因子載荷系數用于衡量因子(維度)和題項對應關系。

從上表可知:所有研究項對應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說明研究項信息可以被有效地提取。5 個因子的方差解釋率值分別是37.201%,26.953%,19.737%,11.474%,2.17 4%,旋轉后累積方差解釋率為97.539%〉50%。意味著研究項的信息量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來。使用KMO和Bartlett檢驗進行效度驗證,從上表可以看出:KMO 值為0.932,KMO 值大于0.8,研究數據效度非常好。
(3)相關性分析
相關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數據之間的關系情況,是否有關系,關系緊密程度情況等,此分析方法通常用于回歸分析之前;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的邏輯關系為:先有相關關系,才有可能有回歸關系。

從上表可知,利用相關分析去研究教學目標分別和教師專業素養,行業素養需求共2 項之間的相關關系,使用Pearson 相關系數去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具體分析可知:教學目標和教師專業素養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876,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教學目標和教師專業素養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教學目標和行業素養需求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870,并且呈現出0.01 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教學目標和行業素養需求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從上表可知,利用相關分析去研究教學資源分別和教師教學環境,教師專業素養共2 項之間的相關關系,使用Pearson 相關系數去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具體分析可知:教學資源和教師教學環境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931,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教學資源和教師教學環境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教學資源和教師專業素養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918,并且呈現出0.01 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教學資源和教師專業素養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從上表可知,利用相關分析去研究智慧平臺建設質量分別和超星平臺監督功能,超星平臺評估功能,超星平臺存儲功能共3 項之間的相關關系,使用Pearson 相關系數去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具體分析可知:智慧平臺建設質量和超星平臺監督功能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931,并且呈現出0.01 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智慧平臺建設質量和超星平臺監督功能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智慧平臺建設質量和超星平臺評估功能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914,并且呈現出0.01 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智慧平臺建設質量和超星平臺評估功能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智慧平臺建設質量和超星平臺存儲功能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869,并且呈現出0.01 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智慧平臺建設質量和超星平臺存儲功能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從上表可知,利用相關分析去研究學生學習投入狀態分別和超星平臺任務完成情況,學生上課環境共2 項之間的相關關系,使用Pearson 相關系數去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具體分析可知:學生學習投入狀態和超星平臺任務完成情況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907,并且呈現出0.01 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學生學習投入狀態和超星平臺任務完成情況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學生學習投入狀態和學生上課環境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668,并且呈現出0.01 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學生學習投入狀態和學生上課環境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從上表可知,利用相關分析去研究學生學習成果分別和學生崗位技能,學生理論知識共2 項之間的相關關系,使用Pearson 相關系數去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具體分析可知: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生崗位技能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880,并且呈現出0.01 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生崗位技能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生理論知識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902,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生理論知識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4)線性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線性回歸分析)研究影響關系情況,回歸分析實質上就是研究X(自變量,通常為量數據)對Y(因變量,定量數據)的影響關系情況,有相關關系不一定有回歸影響關系。

從上表可知,將行業素養需求,教師專業素養作為自變量,而將教學目標作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最終分析可知:行業素養需求的回歸系數值為0.568(t=1.756,p=0.002〈0.01),意味著行業素養需求會對教學目標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教師專業素養的回歸系數值為0.596(t=2.660,p=0.009〈0.01),意味著教師專業素養會對教學目標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總結分析可知:行業素養需求,教師專業素養均會對教學目標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從上表可知,教師專業素養的回歸系數值為0.424(t=3.966,p=0.000〈0.01),意味著教師專業素養會對教學資源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教師教學環境的回歸系數值為0.576(t=6.033,p=0.000〈0.01),意味著教師教學環境會對教學資源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總結分析可知:教師專業素養,教師教學環境全部均會對教學資源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從上表可知:超星平臺監督功能的回歸系數值為0.592(t=7.538,p=0.000〈0.01),意味著超星平臺監督功能會對智慧平臺建設質量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超星平臺評估功能的回歸系數值為0.427(t=5.064,p=0.000〈0.01),意味著超星平臺評估功能會對智慧平臺建設質量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超星平臺存儲功能的回歸系數值為0.407(t=-4.864,p=0.000〈0.01),意味著超星平臺存儲功能會對智慧平臺建設質量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總結分析可知:超星平臺監督功能,超星平臺評估功能,超星平臺存儲功能全部會對智慧平臺建設質量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從上表可知:學生上課環境的回歸系數值為0.057(t=7.156,p=0.000〈0.01),意味著學生上課環境會對學生學習投入狀態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超星平臺任務完成情況的回歸系數值為0.779(t=14.305,p=0.000〈0.01),意味著超星平臺任務完成情況會對學生學習投入狀態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總結分析可知:學生上課環境,超星平臺任務完成情況均會對學生學習投入狀態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從上表可知:學生崗位技能的回歸系數值為0.226(t=3.667,p=0.000〈0.01),意味著學生崗位技能會對學生學習成果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學生理論知識的回歸系數值為0.677(t=4.876,p=0.000〈0.01),意味著學生理論知識會對學生學習成果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總結分析可知:學生理論知識,學生崗位技能均會對學生學習成果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2.指標模型
根據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實證分析結果繪制出最終的指標模型圖,如圖3 所示。
3.結論
通過在超星學習平臺進行教學實踐,利用SPSS 軟件對問卷調查方法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并驗證該研究假設得出,行業素養需求、教師專業素養均對教學目標有顯著正向影響;教師教學環境、教師專業素養對教學資源有顯著正向影響;學生在超星平臺任務完成情況、學生上課環境對學習投入狀態有正向影響;學生理論知識、學生崗位技能對學生學習成果有顯著正向影響;超星平臺存儲、評估、監督功能對智慧平臺建設質量有顯著正向影響。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實施過程的核心,有效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體現。要真正實現課堂高效、學生沉浸式學習,就要結合大數據、智慧學習平臺的幫助,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往信息化智慧課堂模式轉變,各專家學者對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師、學生兩者之間進行研究與討論,根據本文的實證研究與分析,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智慧學習平臺方面同樣對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起著重要影響。
(一)教師教學優化路徑
1.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
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應該具備很多能力,比如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教學監控能力、教育探索能力、創新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指導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支持,利用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它要求教師在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教學相關要素上設計與創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著多維性、動態性、階段性和差異性等特點。素養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等。綜合來說,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至少需要掌握媒體技術、信息應用、教學實踐、評價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2.轉變教學評價理念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以一張標準化的評價量表來定分,以絕對的分數來進行所謂的“科學”“準確”的評價,教師難以評斷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態。而形成性評價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在信息化學習平臺的幫助下,教師可實現量化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態,為此,教師需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理念,融合信息化教學環境及手段,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課堂評價體系。
(二)學生學習優化路徑
1.增強學生專業認知水平
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而學生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認知將顯著影響學生的課堂和課外學習行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增強學生的專業認知水平,提高學習效率。
2.激發學生學習投入狀態
由于信息化平臺學習的網絡時空特性,學生在網絡學習中較易出現學習投入狀態不足的狀況,在線學習有規律且專注的學生能夠較長時間保持學習投入狀態,對在線討論和課程作業投入更多,因此,教學者與建設者要更多地關注從教學網絡環境、教學的互動與學習任務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投入狀態。
(三)智慧學習平臺建設優化路徑
1.豐富智慧學習平臺教學資源
隨著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進一步發展,智慧學習平臺成為教學模式、學習模式和教學資源共建模式創新的重要源泉,智慧學習平臺教學資源成為研究者和管理者關注的焦點。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助于增強教師的教學效能和教學資源意識,也有助于培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學習品質,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因此,根據教師的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豐富智慧學習平臺的教學資源是信息化教學時代必不可少的環節。
2.完善智慧學習平臺功能
在智慧校園環境下,借助智慧學習平臺的智能化管理工具建立全過程精準的動態評價機制,實現動態的教學評價結果,是智慧學習平臺建設優化的一大亮點,使整個課堂教學具備信息評價能力。智慧平臺管理功能應用于教學中,能夠完善地記錄教學的過程信息,為教師進行教學提供數據支持。如本文中超星學習平臺可以較好地實現直播功能并記錄學生出勤情況,隨時回看功能可幫助學生課下復習,平臺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狀態都生成可視化的數據,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聽課狀態、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