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成
(晉煤集團長平公司,山西 高平 048400)
煤巖體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地質體。與其它工程材料相比,它具有兩大特點[1-2]:其一是煤巖體內部含有各種各樣的不連續面,如節理、裂隙等,這些不連續面顯著改變了巖體的強度特征和變形特征,致使巖塊與巖體的強度相差懸殊;其二是煤巖體含有內應力,地應力場的大小和方向都顯著影響著圍巖的變形和破壞。隨著現代礦井逐漸向深部延伸,巖體所處的地質條件越來越復雜,巷道在區域地應力及地質構造作用下的局部地應力影響下,巷道圍巖條件更加復雜也能難支護。
山西長平煤礦是晉城煤業集團一個現代化礦井,目前礦井主采3號煤層。井田地層傾角平緩,褶曲幅度不大,井田范圍內較大的斷層主要為李家河正斷層、西溝村北正斷層、安家村西正斷層,斷層落差均在10 m以上,礦井盤區設計均已考慮避讓;落差10 m以下的小型斷層、陷落柱比較發育,同時2~5 m落差斷層分布廣泛,而落差在5~10 m的斷層對煤巖體的影響范圍較大,地應力場不僅發生變化,同時其附近常常衍生有小斷層群,給礦井采掘活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文章以長平礦4321工作面范圍內揭露的陷落柱D X214、斷層為工程載體。
根據現場陷落柱圍巖破壞特征,將陷落柱截面作為圓形模型考慮,將其周邊一定區域巖體分為破碎區、應力降低區、彈性應力升高區、原巖應力區。根據彈塑性力學相關知識可以得到如圖1所示的陷落柱周邊應力分布特性[3-4]。

圖1 陷落柱周邊應力分布曲線
長平礦3號煤覆存埋深在500 m,煤抗拉強度0.5 MPa,頂底板圍巖以泥巖、砂質泥巖、細砂巖為主,抗拉強度分別為:0.9、1.5、6.2 MPa,取上覆巖層容重為25 k N/m3,經現場鉆探得陷落柱D X214半徑為50 m,由此得出陷落柱周邊最大剪切向應力為:

故可判定長平礦3號煤陷落柱周邊均存在一定范圍的破碎區、塑性應力降低區、彈性應力升高區、原巖應力區。
根據彈塑性力學可以得到塑性區半徑R:

式中:ra為陷落柱的半徑,PO為水平應力,q為垂直應力,Pi為陷落柱柱體對柱體邊界的支撐力,式中ε取值為:ε=1+sin?/1-sin?。通過計算,可得出陷落柱D X214塑性區范圍為9.9 m,應力升高區范圍為15 m。
通過F LAC3D數值模擬軟件,對陷落柱周邊應力分布進行驗證模擬,給出陷落柱應力分布4個區域。
圖2 中,(a)、(b)云圖中同一水平線上的柱體內應力值均低于柱體外圍,垂直應力柱體內外差異較大,而水平應力值柱體內外差異則較小;垂直應力從模型的頂部往下應力值依次增大,柱體邊界由內到外應力逐漸增大,形成應力升高區,隨著距離的增大,柱體邊界外圍巖體應力值趨于平緩,恢復原巖應力。由此驗證了陷落柱體圍巖塑形應力降低區、應力升高區及原巖應力區的存在。

圖2 正楔形陷落柱垂直與水平應力云圖
通過現場調研、實測,分析,得出陷落柱區域內巷道破壞特征:①變形的破壞方式較多,有破碎帶巷道頂板下沉、巷幫片幫等;②巷道變形量大,巷道圍巖應力釋放速率快[5],且處于較長時間,其主要表現在巷道頂底板移近速度、巷道兩幫移近的速度,且巷道圍巖自穩時間較長;③陷落柱構造破碎帶圍巖變形破壞表現出很強的各向異性,巷道圍巖的變形及破壞無對稱性,無法做出精準的預測;④陷落柱松散圍巖與支護體相互作用后,破碎帶圍巖變形不會在短時間內停下來,圍巖變形表現出較強的流變性。
以43101巷工作面穿過D X214陷落柱為例,說明巷道穿越陷落柱時的支護。
1)注漿加固圍巖:采用的為聯邦雙液注漿材料,2種漿液混合后凝固時間為3~10 min,凝固后1~8 h內漿液巖體強度可達到8~15 MPa以上,注漿的壓力選取10~15 MPa,為了能使漿液完全擴散到破碎孔隙中,超前預注漿加固巷道頂板采用拱形布孔,形成拱形殼體圍巖結構,頂板、兩幫及底板鉆孔離巷道輪廓線均為0.5 m,在工作面迎頭距離頂板下0.5 m處,布置一排5個鉆孔,間距1 m,兩側孔外斜角度7°、仰角4°,中間孔仰角10°,水平布置;在工作面迎頭中部布置一排3個鉆孔,兩側孔外斜角7°,中間孔0°,水平布置無傾角;在距離工作面迎頭底板往上0.5 m處布置一排3個鉆孔,兩側孔外斜角6°、傾角-6°,中間孔0°、傾角-10°。
注漿采用分段前進式超前注漿施工工藝。分段前進式深孔超前注漿是鉆、注交替作業的一種注漿方式,按照設計要求,每循環加固長度為20 m,后續注漿段均預留2 m注漿巖層,用來保障鉆孔的施工安全。鉆孔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超前注漿施工剖面圖
2)巷道支護參數:頂板采用2-0-2方式布置6.3 m錨索,錨桿間排距均為1.0 m;巷幫采用間距0.9 m、排距1.0 m的錨桿支護,具體參數見圖4。

圖4 43101巷原始支護參數
圖5為43101巷過陷落柱圍巖變形觀測的2個測站數據,測點1、2巷道圍巖變形規律基本相同,支護初期巷道頂板下沉量、兩幫移進量均較大且變形速率較快,在24 d時圍巖變形基本趨于穩定,頂底板移近量穩定在191 mm,兩幫移近量穩定在121 mm。表明超預注漿+錨索網支護+架棚支護方案能夠使巷道安全地通過陷落柱構造帶,效果較好。

圖5 43101過陷落柱區域巷道圍巖變形量觀測
通過理論分析、數值模擬得出陷落柱區域巖體應力特征,即應力分布的4個區,破碎區、塑性應力降低區、彈性應力升高區、原巖應力區,根據長平礦3號煤圍巖力學參數得出長平礦陷落柱區域巖體必然存在上述4個區域,同時給出了塑性區半徑的理論計算公式。
通過現場調研,給出了長平礦巷道過陷落柱圍巖破壞特征,利用超前預注漿技術,以及合理的錨網索支護,有效提高了過陷落柱巷道圍巖穩定,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