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聰 萬運 黃達保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CT與MRI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在診斷脊柱外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就診的脊柱外傷患者118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就診前有明確的外傷史,并存在明顯的臨床癥狀,所有患者均進行CT和MRI檢查。比較CT和MRI診斷的臨床價值。結果:CT檢查出113例脊椎骨折,MRI檢查出116例脊椎骨折,兩種方法檢查脊椎骨折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能夠清晰辨別的椎體骨折線116個,MRI能夠清晰辨別的椎體骨折線79個,椎體骨折線檢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MRI在脊髓損傷、神經根損傷、前縱韌帶損傷和后縱韌帶損傷檢出率(33.90%、85.00%、33.05%、32.20%)高于CT(22.03%、13.56%、5.08%、5.9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方法在軟組織損傷檢出率(50.00% vs 53.39%)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CT在椎體骨折線上顯示清晰,MRI在脊髓損傷、神經根損傷、前縱韌帶損傷和后縱韌帶損傷方面診斷更為準確,兩種診斷方法各有優勢,臨床根據目的選擇或者聯用診斷方法。
關鍵詞:CT;MRI;脊柱外傷;脊髓損傷
中圖分類號:R445.4文獻標識碼: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1.05.06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and MRI Compared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Trauma
CHEN Wei-cong, WAN Yun, HUANG Da-bao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Xinyi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525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trauma. Methods: 118 patients with spinal trauma who visited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had a clear history of trauma before treatment and had obvious clinical symptom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and MRI examination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and MRI diagnosis. Results: 113 cases of vertebral fractures were detected by CT and 116 cases by MRI.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ertebral fracture rat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0.05).There were 116 vertebral fracture lines that could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by CT and 79 vertebral fracture lines that could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by MRI,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vertebral fracture lin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detection rate (33.90%、85.00%、33.05%、32.20%) of MRI in spinal cord injury, nerve root injury,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jury and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jur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method (22.03%、13.56%、5.08%、5.9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50.00% vs 53.39%)of soft tissue inju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CT is more accu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cord injury, nerve root injury,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jury and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jury.
Key Words: CT; MRI; spinal trauma;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損傷影響全球數百萬人,僅在美國,約30人每天發生脊髓損傷,通常由機動車事故、跌倒以及運動等原因引起,而疾病也是導致脊髓損傷的風險之一。患者經歷的功能喪失取決于損傷的脊柱節段和該節段損傷的范圍和精確的解剖位置,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1]。因此及時診斷脊柱損傷,并且判斷損傷程度、損傷部位等重要信息對擬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對后續遠期康復和預后評估都十分重要。一般而言,X線是臨床常采用的脊柱外傷診斷檢查,但是X線難以詳細診斷骨折,僅能提供粉碎骨折的骨折線,影響醫生對疾病的判斷和治療,甚至導致部分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2]。隨著醫學水平不斷進步,CT和MRI逐漸被應用于脊柱外傷診斷,其可以提供比X線更詳細的診斷信息,這對脊柱外傷的準確評估具有顯著優勢,但是何種檢查的臨床價值更高尚無定論[3]。因此本研究對比分析了CT與MRI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在診斷脊柱外傷中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就診的脊柱外傷患者118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6.31±10.31)歲。男性76例,女性42例。脊柱外傷原因:車禍48例,重物砸傷39例,跌傷31例。納入標準:在就診前有明確的外傷史,并存在明顯的臨床癥狀,如局部疼痛、難以自主活動;所有患者均進行CT和MRI檢查;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脊柱外傷史,先天脊柱發育不全,精神障礙。
1.2 方法
CT掃描是用X光穿透人體,形成各個器官、骨骼和其他組織的具體圖像。患者躺在平臺上,穿過一個像甜甜圈一樣的巨大掃描環。掃描收集的數據形成三維圖像,可以顯示骨骼和軟組織的異常,例如肺炎,腫瘤或骨折。
CT檢查:采用64排螺旋CT對受損部位行常規檢查。參數為:螺距1.120kv,層厚和層距1.0mm,矩陣512×512。根據實際情況由醫技師決定是否重建圖像。
MRI同樣可以形成身體內部具體的圖像,不過其用的是非常強的磁場和無線電波。患者同樣是躺在平臺上,也是進入一個掃描環里,不過這個掃描環要厚得多。MRI形成的圖像也可以看出正常組織和疾病組織的不同。
MRI檢查:采用西門子 1.5T磁共振成像儀對受損部位以矢狀位和軸位行常規檢查。參數為:T1TR 645ms,TE11ms,T2TR 2730ms, TE109ms,STIR序列,TR2950ms,TE85ms,層厚和層距4.0mm,矩陣256×256。由2位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生獨立閱片,對有異議的結果由第3位放射科醫生判斷。使用3.0T掃描儀(GE Medical Systems,Milwaukee,WI,USA)進行中立位靜態和運動學(屈曲和伸展)MRI掃描。患者躺在床上處于中立、屈曲(-30°)和伸展(15°)位置獲得的T1加權和(或)T2加權矢狀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圖像,T1加權矢狀位自旋回波圖像的成像方案包括重復時間860ms、回波時間8ms、厚度3.0mm和矩陣216×512。矢狀面FSE T2的成像參數包括重復時間2270ms、回波時間116ms、厚度3.0mm和矩陣216×512。通過在枕骨下放置幾條毛巾進行屈曲,在背部和頸椎下放置幾條毛巾進行伸展來實現定位。如果患者感到任何不適,屈曲或伸展的動態角度減小。
MRI 在檢測急性脊髓損傷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平片和 CT 掃描無法識別隱匿性骨髓、韌帶、肌肉和脊髓損傷,而這些損傷可以通過 MRI 檢測到。特別是當無法進行可靠的神經系統檢查時, MRI 已成為評估脊髓和周圍軟組織的首選方法。自旋晶格(T1) 和自旋自旋(T2) 弛豫是組織固有的機制,通過 MRI 測量,可以映射不同的松弛率,并且提供 MRI 變化的定量測量。定量多參數映射是一種在短時間內獲得多個 MRI 參數的技術,該技術允許快速準確地映射不同的松弛參數,例如 R1(1/T1)、R2*(1/T2*) 和 R2(1/T2) 及其與脊柱外傷診斷的關聯。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通過使用 0.35T MRI-直線加速器系統,應用戰略獲得性梯度回波(STAGE)獲得每個分數后 GBM 患者的R1、R2和質子密度(PD) 圖具有可行性。使用 MRI 測量有兩種主要方法:動態磁敏感對比(DSC) 和動態對比增強(DCE)。DSC 基于檢測因釓造影劑通過的磁化效應而導致的T2信號損失;通過檢測來自 T1 加權圖像的動態采集的信號增加來獲得 DCE 參數。由此產生的信號變化用于估計參數,例如曲線下面積(AUC) 和體積轉移常數、部分血漿體積(Vp) 和細胞外體積等。
1.3 觀察指標
比較CT和MRI診斷的結果。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20.00統計軟件做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認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T與MRI檢查方法對脊柱外傷檢查結果分析
CT檢查出113例脊椎骨折,MRI檢查出116例脊椎骨折,兩種方法檢查脊椎骨折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能夠清晰辨別的椎體骨折線116個,MRI能夠清晰辨別的椎體骨折線79個,椎體骨折線檢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CT與MRI檢查方法對不同部位檢查結果分析
MRI在脊髓損傷、神經根損傷、前縱韌帶損傷和后縱韌帶損傷檢出率(33.90%、85.00%、33.05%、32.20%)高于CT(22.03%、13.56%、5.08%、5.9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檢查方法在軟組織損傷檢出率(50.00% vs 53.39%)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期,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損傷與康復學組解讀了最新版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AANS)脊柱損傷管理指南所推薦的部分內容。外傷性脊柱損傷通常會導致生活質量的顯著下降,超過10%的外傷患者遭受脊柱損傷,與其他外傷相比,死亡率更高[4]。脊柱骨折最常見的是胸腰段(T10-L2),頸椎為次,占全身骨折5%~6%。創傷性脊髓損傷是因外傷而引起的脊髓橫貫性損害,造成損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經功能障礙,如運動、感覺、括約肌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幾乎一半的脊柱損傷導致神經功能缺損,通常是嚴重的,甚至是致命性的。生存率與患者的年齡和神經損傷程度呈負相關,與截癱損傷相比,嚴重四肢癱瘓患者的總生存率較低。據報道,最初住院期間脊髓損傷的死亡率接近10%。脊髓損傷發生在10%~14% 的脊柱骨折和脫位中,頸椎損傷是迄今為止神經功能缺損的最常見原因。大多數脊髓損傷85%發生在外傷,而在少數情況下(5%~10%) 脊髓損傷發生在損傷后的即刻階段。在過去十年中,評估急性脊柱創傷的成像方法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薄層多探測器計算機斷層掃描和提供高分辨率矢狀和冠狀重新格式化的各向同性數據集的發展,允許對脊柱損傷進行全面評估。據報道,脊柱骨折的發生率在16到64/100之間,取決于研究區域和相關人口[5-6]。國際上,大多數傷害是由道路交通事故(RTA)以及低跌倒和高跌倒造成的。道路交通和高空墜落事故是年輕患者的典型病因,而低墜落和相關骨質疏松癥的作用增加了老年人的創傷[7-9]。
美國脊柱損傷協會(ASIA)的SCI神經分類國際標準是最常用的脊髓損傷嚴重程度評估的方法,并且對預測預后也有重要作用。根據ASIA分級,可初步評價患者預后。85%的A級患者將無法恢復功能,而恢復功能的15%的A級患者中,只有3%的患者能夠恢復部分運動功能。超過一半(54%)的B級患者和絕大多數(86%)的C-D級患者可恢復大部分功能。脊柱的結構十分復雜,脊柱骨折后容易導致脊髓、韌帶等損傷,即使被壓迫的神經可以恢復到受傷前水平,也容易造成永久性的脊柱損傷。及時準確地治療對提高患者預后生活十分重要,而精準的治療則建立在精準的診斷上。有效的診斷檢查可以準確地掌握脊柱損傷的發生部位、骨折情況和椎管損傷情況。有研究報道,MRI能夠準確地判斷脊柱、脊髓損傷程度,特別是當CT提示脊髓、椎間盤等可能存在損傷或無法解釋的神經系統檢查時,MRI可以早期診斷、估計預后[椎管內出血(>1cm長)以及T2信號縱向改變>3cm與預后不良有關,正常的MRI結果通常預示患者能夠恢復正常]及制定治療決策。
X線為臨床常規采用方法,但是在檢查脊柱受損時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對于椎體骨折患者,X射線無法提供清晰的骨折情況,不能清晰地顯示椎弓、脊髓等結構。CT檢查對于骨折的移位程度和發生部位有優勢[10]。本研究顯示,CT能夠清晰辨別椎體骨折線且優于MRI。CT檢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對脊髓形態未發生改變或者是明顯改變的患者,CT無法觀察到已經受損的脊髓。MRI可以直接顯示韌帶受損情況,并可以對脊髓情況進行分析[11]。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脊髓損傷、神經根損傷、前縱韌帶損傷和后縱韌帶損傷檢出率高于CT,MRI是多方位成像,因此對脊柱損傷的空間定位特別精準。脊柱脊髓損傷在脊柱外科領域好比是“老腔”,要唱出“新調”,需要“規范與創新”。自脊柱脊髓損傷與康復學組成立以來,在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的領導下,在學組委員的努力下,結合大量的文獻檢索和分析,結合循證醫學以及臨床經驗,頒布了胸腰段和下頸段脊柱脊髓損傷診療的指南,已被業內廣泛認可。指南是基于一定的臨床問題,通過文獻的篩選,將最有力的證據應用于臨床決策,是循證醫學最純碎的應用。通過對國外指南的深度解讀,能夠進一步規范診療,尋求進一步的創新。
綜上所述,CT在椎體骨折線上顯示清晰,MRI在脊髓損傷、神經根損傷、前縱韌帶損傷和后縱韌帶損傷方面診斷更為準確,兩種診斷方法各有優勢,臨床應根據目的選擇或者聯用診斷方法。
參考文獻:
[ 1 ] 高連華,李德春,雷慧寧.比較CT與MRI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在脊柱外傷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裝備,2014,11(12):142-144.
[ 2 ] 楊井,王群虎,錢娟,等.評價MRI在脊柱外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9):130-131.
[ 3 ] 張軍軍,牛軍杰,郭巧閣,等.全脊柱MRI在脊柱外傷診治中的意義[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3):122-123.
[ 4 ] Johns Jeffery, Krogh Klaus, Rodriguez Gianna M, et al. Management of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in Adult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 The Journal of Spinal Cord Medicine,2021,44(3):442-510.
[ 5 ] Bouyer B, Vassal M, Zairi F, et al. Surgery in vertebral fracture: Epidemiology and function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in a prospective series of 518 patients at 1 years follow-up[J]. 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 2015,101:11-15.
[ 6 ] Akmal M, Trivedi R, Sutcliffe J. Functional outcome in trauma patients with spinal injury[J]. Spine(Phila Pa 1976),2003,28:180-185.
[ 7 ] Hasler R M, Exadaktylos A K, Bouamra O,et al. Epidemiology and predictors of spinal injury in adult major trauma patients: European cohort study[J]. Eur Spine J. 2011,20:2174-2180.
[ 8 ] Moradi-Lakeh M, Rasouli M R, Vaccaro A R, et al. Burden of traumatic spine fractures in Tehran, Iran[J]. BMC Public Health,2011,11:789.
[ 9 ] Hu R, Mustard C A, Burns C. Epidemiology of incident spinal fracture in a complete population[J]. Spine(Phila Pa 1976),1996,21:492-499.
[10] 米日扎依提·熱合慢,買買提明·馬合木提.研究脊柱外傷的CT與MRI影像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2):230-231.
[11] 陳明玉.CT、磁共振成像與數字化X線攝影術在脊柱外傷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醫療裝備,2019,32(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