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華



摘要:目的:探究肺小結節及早期肺癌通過64排螺旋CT進行診斷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次研究時間從2020年1月開始至2020年12月截止,共有112例患者納入研究。其中包括肺小結節患者100例,早期肺癌患者12例,通過單雙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單號組56例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檢查,為對比組;雙號組56例患者接受64排螺旋CT檢查,為觀察組。以術后病理診斷結果視為此次研究的金標準,針對兩組檢查結果做出分析與探討。結果:觀察組肺小結節以及早期肺癌總符合率、CT圖像質量優良率均顯著高于對比組,P<0.05,同時其診斷操作所需時間低于對比組,P<0.05。結論:利用64排螺旋CT對肺小結節及早期肺癌實施臨床診斷具有更高的符合率,且診斷操作時間相對較短,適合臨床中推廣普及。
關鍵詞:64排螺旋CT;肺小結節;早期肺癌;診斷價值;符合率
中圖分類號:R734.2文獻標識碼: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1.05.08
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for Pulmonary Nodules and Early Lung Cancer
Xu Yu-hua
(Department of Imaging, Suzhou Ninth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2152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mall pulmonary nodules and early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study time started from 2020.1 to 2020.12. A total of 11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including 100 patients with small pulmonary nodules and 12 patients with early lung cancer.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odd and even numbers. Patients in the single-number group received 16-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56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group, and this group was named the comparis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double-number group received 64-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there were also 56 cases in the group, and the group was named observation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regarded as the gold standard of this study, and the two groups of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ults: The total coincidence rate of small pulmonary nodules and early lung canc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CT image qu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P<0.05, and the time required for diagnosi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pulmonary nodules and early lung cancer has a higher coincidence rate, and the diagnosis operation time is relatively short, which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in the clinic.
Key Words: 64-slice spiral CT; small lung nodules; early lung cancer; diagnostic value; coincidence rate
肺癌在臨床中是比較常見的疾病,為原發性惡性腫瘤中的一種,致死率較高[1]。肺小結節屬于局性灶疾病,形狀為小的類圓形,通過影像學觀察,以密度增高的陰影為主[2]。此類結節類型較多,不但存在單發型,同時也包括多發型,一般不會伴隨胸腔積液或肺不張的情況出現。同時肺小結節的存在并不代表一定患有肺癌,只有惡性肺小結節的出現才能表示肺癌的存在[3]。我國惡性腫瘤患者中,肺癌患病群體的占比極高,由于發病初期沒有顯著癥狀,往往會診治不及時,導致臨床治療延誤,最終診治效果不佳,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諸多不利影響。目前,在對早期肺癌以及肺小結節進行臨床診斷時,通常通過CT檢查的方式[4]。隨著影像學技術的逐步發展,科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CT檢查方法也在不斷革新,多排螺旋CT檢查方法在早期肺癌患者的臨床診斷中開始應用,并收獲了較好的效果[5]。常見的多排螺旋CT包括16排、32排以及64排等,不同排數所產生的檢查效果存在著一定的區別,這也是醫學研究者重點關注的內容。研究發現,與傳統CT檢查、16排、32排螺旋CT檢查結果相比,64排螺旋CT能夠發現更加精確的細節部位,同時其層厚相對更薄,輻射劑量相對更低,圖像噪音相對更小。因此,在對肺小結節、早期肺癌患者實施臨床診斷過程中能夠產生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對促進臨床診治準確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探尋其在臨床中的實際應用價值,本文將對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112例肺小結節及早期肺癌患者進行分析與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此次研究時間設定為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此期間內來我院接受臨床診治的早期肺癌患者(共12例)以及肺小結節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共112例。依照單雙號分組法為分組原則,將其均分兩組,每組例數均為56例,組別名稱分別設定為觀察組以及對比組。在觀察組中,包括肺小結節患者50例,早期肺癌患者6例;女性30例,男性26例;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37歲,平均年齡為(56.58±3.25)歲;最大體質量為85kg,最小體質量為42kg,平均體質量為(57.02±4.15)kg;最大病程值為19個月,最小病程值為1個月,平均病程值為(5.71±1.02)個月。在對比組中,包括肺小結節患者50例,早期肺癌患者6例;女性31例,男性25例,最大年齡、最小年齡分別為78歲、36歲,均值為(56.66±3.17)歲;最大體質量、最小體質量分別為85kg、42kg,均值為(57.02±4.15)kg;最大病程值、最小病程值分別為19個月、1個月,均值為(5.71±1.02)個月。對兩組基本研究資料展開對比,P>0.05,表明具有可比價值。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符合早期肺癌典型癥狀以及肺小結節早期癥狀的患者;②未出現合并肝臟、腎臟、心臟等嚴重的器質性病變患者;③病情處于穩定狀態,不會出現生命危險的患者;④對于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簽字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存在陳舊性病灶(如肺內索條狀或肺內結節鈣化等)的患者;②對研究表示不配合的患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檢查之前,均通過相同的方法進行呼吸訓練指導。其中對比組患者應用16排螺旋CT檢查的方式,相關參數設定為:電壓、電流分別為120kV、200mA,層厚及螺距分別設定為5mm、1.75。觀察組患者應用64排螺旋CT檢查的方式,各項參數設定為:電壓120kV,電流200mA,層厚5mm,螺距1.2,旋轉速度0.55s/r。
1.3 觀察指標
比較組間肺小結節以及早期肺癌檢出符合率、組間診斷操作所需時間以及組間CT圖像質量優良率。其中優良率包括優(影像結果沒有出現任何偽影情況)、良(影像結果存在少量偽影,主要位于肺底部或肺尖部,不過不會對臨床診斷造成影響)以及差(影像結果出現大量偽影,對臨床診斷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1.4 數據處理
利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23.0對計數資料以及計量資料做出分析研究,前者運用卡方檢驗,百分比表達;后者運用t檢驗,均值±標準差表達,以P<0.05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肺小結節以及早期肺癌檢出符合率在組間的比較結果
觀察組總符合率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 診斷操作所需時間在組間的比較結果
觀察組診斷操作所需時間明顯短于對比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2.3 CT圖像質量優良率在組間的比較結果
觀察組優良率98.21%,較對比組87.50%明顯更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3。
3 討論
在臨床醫學中,通常會將未確定病因而對肺部及肺部淋巴系統產生侵犯的肉芽腫性疾病稱作肺小結節。根據其性質進行劃分,主要包括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兩種類型。相關研究指出,在一些早期肺癌患者中,有部分患者的疾病表現為結節。另有研究資料顯示,若患者肺小結節直徑<10mm,同時觀察其邊緣屬于光滑、清晰的狀態,則多數情況下為良性;但若直徑≥10mm,同時觀察其邊緣出現了毛玻璃改變、毛刺樣改變等不規則情況時,則往往存在較大惡性病變的可能,此時需要高度重視這一情況。肺癌屬惡性腫瘤的一種,在臨床中比較多見,其致死率較高,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6]。由于吸煙過度、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該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且發病群體開始逐漸向年輕化發展,目前已成為臨床醫學重點研究和關注的問題[7]。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早期肺癌患者若得到及時診斷,并予以有效的臨床治療,其5年實際存活率可達70%以上。但若為非早期肺癌患者,則5年內實際存活率只有10%左右。由此可見,為使患者生存質量得到提升,早發現、早診斷并及時予以科學的治療手段非常重要。通常情況下,患者在發病初期沒有顯著的臨床癥狀表現,主要會以胸痛、胸悶、咳嗽等呼吸道癥狀為主,患者往往會延誤治療,錯過最佳診斷治療機會[8]。因此,應當在癥狀出現后及時施以科學的臨床診斷工作,確保治療效果的提升。
一般來講,患者在接受臨床診斷時,都會以常規CT檢查為主。但是受掃描速度、掃描層厚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臨床診斷符合率低。在此方法下,無法將支氣管亞段以下做出清晰呈現,只能對大支氣管顯示段進行描述,如此,極易發生誤診或漏診的情況,錯過最佳診療時間[9]。在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多排螺旋CT檢查方式逐漸得到重視,其主要包括16排、32排、64排等。主要掃描原理為:將管電流適當降低,并對螺距適當擴大,將電壓水平降低,使患者接受掃描的時間縮短。同時,通過運用該技術,能夠在對肺部孤立小結節進行檢查時做出更加有效、精準的判斷,并對其肺結節的分布特點、大小、內部特點以及形態特點做出清晰呈現,還可對其結節邊緣是否處于清晰狀態做出更加具體有效的描述,使臨床病理診斷工作獲得更加精準的判斷[10]。在實施肺部結構、組織掃描過程中,運用64排螺旋CT能夠對矢狀面、橫斷面、冠狀面等不同平面的圖像進行重建,最終實現多層面重建、三維立體重建、器官表面重建等工作。同時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同方向的調整,從中獲取到任意一個切面的圖像信息,更加有助于對病變部位空間解剖關系以及具體細節的了解,最終實現獲得的三維立體圖像更加精細。相較于傳統CT檢查、16排螺旋CT檢查以及32排螺旋CT檢查結果,應用64排螺旋CT檢查使臨床醫生獲取到更加精準的病灶細節,且輻射劑量、層厚能夠有效降低,同時進一步獲取病變部位血管影像學信息,更加有助于疾病診斷工作的開展。此外,64排螺旋CT在X射線管球層面具有較高的利用率,可使圖像噪音水平得到顯著改善,進而將時間分辨率以及空間分辨率有效提升,將掃描范圍進一步擴大,降低患者掃描過程中所接受的輻射劑量,使患者緊張、焦慮、擔憂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緩解。與16排螺旋CT、32排螺旋CT檢查結果相比,64排螺旋CT的清晰度更高,效果更加突出。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比組肺小結節以及早期肺癌檢出總符合率相比,觀察組顯著更高,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應用64排螺旋CT對患者實施相關檢查及診斷具有更高的準確性,使臨床診治工作更具針對性,確保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與對比組診斷操作所需時間(23.32±4.10)min相比,觀察組(15.14±2.35)min顯著更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該項研究結果與楊浩在相關研究報道中提出的實驗組檢查操作時間(16.82±5.24)min短于對照組檢查操作時間(23.80±5.16)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結果一致。其主要原因為:該方式能夠將螺距進行調整,并對輻射劑量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將檢查時間進一步降低。這也再次驗證該檢查方法能夠有效縮短操作時間,提升檢查效率;與對比組CT圖像質量優良率相比,觀察組顯著更高,P<0.05,數據間差異值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說明利用64排螺旋CT具有較高的圖像清晰度,可使臨床醫師獲得更加精準、科學的臨床判斷,從而在實施臨床診治時能夠制定出更加準確的診療計劃。由此可見,利用64排螺旋CT檢查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肺小結節以及肺癌患者在接受臨床診斷時,通過運用64排螺旋CT檢查方式具有更高的準確率,其圖像質量較高,操作時間較少,因此更加適合臨床診斷工作的開展,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 1 ] 馬英劍. 多排螺旋CT對肺小結節及早期肺癌的診斷作用研究[J].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9,20(6):564-566.
[ 2 ] 趙焱. 多排螺旋CT對肺小結節及早期肺癌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6):55-56.
[ 3 ] 郭軒. 多排螺旋CT對肺小結節及早期肺癌的診斷價值[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7):234-235.
[ 4 ] 周丹丹,李華僑,任詩君. 多排螺旋CT對肺小結節及早期肺癌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2):165-166.
[ 5 ] 張新立,汪漢林. 多排螺旋CT診斷肺小結節及早期肺癌的效果及誤診率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9):135-136.
[ 6 ] 王躍斌. 多排螺旋CT對肺小結節及早期肺癌的診斷效果[J]. 醫療裝備,2018,31(16):30-31.
[ 7 ] 鄭迎春,李方莉. 多排螺旋CT應用于肺小結節及早期肺癌的臨床診斷分析[J]. 實用醫技雜志,2018,25(8):849-850.
[ 8 ] 王霞. 多排螺旋CT技術在診斷和鑒別早期周圍型小肺癌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3):67.
[ 9 ] 吳蔚. 多排螺旋CT技術在診斷和鑒別早期周圍型小肺癌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保健營養,2019,29(32):157-158.
[10] 楊圣偉,羅艷芬. 16排低劑量多層螺旋CT在肺部孤立實性小癌結節灶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9,20(2):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