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冠群 鄧首華



摘? ?要:產業振興情境下的關系投資是指基于農村地區市場發育程度尚低的現狀下,為克服市場失靈,以情感認同為基礎,利用社會網絡渠道動員企業等社會主體長效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投資模式。文章通過貴州苗姑娘集團與廣東海大集團兩家企業參與農村貧困地區產業振興的案例實踐,提煉出關系投資主要有直接捐助、半價值化投資和價值投資三種具體模式。企業通過關系投資向貧困地區輸入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幫助貧困地區培育內生能力,并盤活市場生態,進而實現產業振興。成熟的社會關系網絡與農村市場化程度尚低的現狀是關系投資實施的情境條件;兼具情感認同與財務實力的企業是關系投資實現的主體條件;建立更為理性包容的經濟制度才能真正發揮關系投資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振興;關系投資;企業參與;雙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21)09-0072-07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1.09.009
一、引言
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了農村工作的繁巨性與重要性,并對當前鄉村振興工作作出謀劃性指導: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站位之高、參與主體之多、實施難度之大以及對農村經濟乃至社會發展之重要可見一斑。但不可回避的是,產業基礎短板明顯依舊是束縛農村經濟發展的桎梏之一,也是農村工作“難”與“繁”的其中癥結。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產業基礎薄弱會阻礙“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目標的實現。因此,產業扶貧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實施的重要一環,需要以企業為主的多方社會主體參與,在政府政策指引下與農村特定區域優勢結合,才能逐漸補齊短板,向“產業興旺”轉變。于是,探究企業在參與產業振興中的動機,深入挖掘產業振興與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存在何種關系傳導機制,如何長效激發企業參與產業振興的積極性,促進發展能力最強的組織與廣大農村地區的穩態對接變得十分緊要。
然而,現有研究大多肯定了產業扶貧在鄉村振興中的支撐作用,但時間節點還滯于“脫貧前”。多數聚焦在主體間協作模式(許漢澤和徐明強,2020)[1]、項目運作邏輯(馬良燦,2014)[2]、地區主體困境(李祖佩,2014)[3]、產業風險識別(白維軍,2018)[4]等基礎問題。雖然有關產業扶貧績效評估(曾慶捷和牛乙欽,2019;黃娟娟和孫計領,2020)[5,6]的探索日趨多元,但較多只集中在貧困地區與貧困戶是否受益上,鮮有目光關注到作為投資主體的企業參與產業振興的“企業績效”及具有何種投資意愿與傾向。
鄉村振興戰略的全力推進,意味著我國城鄉融合步伐加快,由政府主導下的扶貧開發模式正在向多元參與的方向轉變。要想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就要鼓勵企業根植于此、成長于此,為貧困地區筑牢產業基礎。貧困地區在信貸融資、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的政策傾斜通常能吸引企業入駐以解運營過程中資金短缺問題,“見利而為”的投資價值失效后,企業往往會選擇及時止損,這就是產業項目失敗案例屢見不鮮的原因之一。但是,也應該看到,不少企業家或出于戀土情結(周大鳴,2002)[7],或出于“達則兼濟天下”(淦未宇,2021) [8]、“致富不忘眾鄉親”的責任意識與經營理念,積極響應當地政府號召,主動利用企業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反哺尚處在貧困狀態的家鄉,表現出明顯的投資意愿與傾向。企業出于情感認同對貧困地區產業抱有主動的投資意愿與傾向最易演化為關系投資,這或可成為長效激發企業參與產業振興的驅動力。遺憾的是,目前國內關系投資相關文獻還較為匱乏,也鮮有研究將關系投資融入鄉村振興領域。為此,文章從關系投資視角切入,探索激發企業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長效路徑,以期能為后續逐步開啟關系投資應用于農村貧困地區產業振興的實踐探索與制度創新提供理論支撐。
二、文獻述評與概念界定
關系投資的概念目前學界尚未有統一定義。關系投資最早由股東能動主義衍生而來,是“金融模式”和“市場短視”兩種公司治理觀點調和的產物(李有彬,2006)[9]。在公司治理理論中,其被認為是一種公司外部較為靈活的非正式治理機制,能夠有效降低企業代理成本,減輕“搭便車”問題與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徐虹等,2014;Ayres和Carmton,1994;Dyer和Chu,2003)[10-12];可以對管理層實施持續性監督以達到股東利益與公司長期價值最大化的目的(Pound,1993)[13]。由于持續監督所產生的正外部效應具有價值創造功能,客觀上能夠增加社會整體福利(李有彬,2006)[9]。營銷理論中的關系投資是指企業為了與客戶構建和強化長期穩定的業務往來而在商品價格與質量、特殊優惠、人際關系、直接溝通等方面給予客戶特殊照顧的營銷手段(Simth和Donald,1997)[14]。企業與客戶間的特殊關系會逐漸成為企業的競爭性優勢,從而促進雙方業務合作的良性循環(Asanuma,1989)[15]。投資理論中關系投資是指基于市場非有效性的一種積極投資模式,能夠克服其他投資模式中的投資風險問題(Koppes等,1995)[16]。契約理論中的關系投資是指基于信任與合作需要建立起來的關系型交易規則,在法律與外部市場發育尚不完善的情境下能夠避免達成正式契約所付出的高昂交易成本(高維和,2008;劉仁軍,2006)[17,18]。從現有研究來看,雖然關系投資的定義未被統一,但是其概念內涵與不同的研究主題相互嵌入,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擴充。
國內的關系投資蘊含豐富的人情交換意味。我國是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發展中國家,兼具市場機制發育尚不完全與社會關系文化悠久厚重的雙重特點。未發育健全的市場機制內含的信息壁障與機會主義行為會阻礙正常市場交易與資源有效配置。企業為了降低交易成本與不確定性而利用信任機制建立特殊的關系以便達成交易就成為一種自然選擇,交易雙方都會為構建長期穩定合作而努力,進而產生更深層次的信任與情感依附。這種特殊關系往往會演變成關系投資,尤其適用以人情關系為基礎的中國社會,在正式契約不可能進行完美約束的情況下,依靠非正式規則來保證企業目標實現(韓巍和席酉民,2001)[19]。
產業振興情境下的關系投資具有獨特內涵。傳統的中國農村社會具有一套以血緣、地緣和情緣等關系為基礎,信任、義務和承諾等社會資本為核心構建起來的社會關系網絡(程恩富和彭文兵,2002)[20]。這樣的社會關系網絡發達成熟,與現代經濟關系交織融合,成為市場發育程度較低的農村地區補齊產業短板、壯大產業規模的基礎,并主導著農村資源配置與經濟活動。延續上述邏輯梳理,頗具中國人情意味的關系投資與農村社會關系網絡同樣都以人情關系為出發點來嵌入經濟活動,二者邏輯的共通性為關系投資作為長效激發企業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徑提供了充足的可行前提。因此,對于鄉村產業振興情境下的關系投資概念界定也逐漸明晰:它是一種基于農村地區市場發育程度尚低現狀下,為克服市場失靈而建立的、以情感認同為基礎、利用社會網絡渠道動員企業等社會主體長效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投資模式,是一種整合社會資源、涵養社會信任、實現企業等社會主體與農村地區產業振興多方共贏的路徑。
三、研究設計與案例選擇
(一)研究方法
文章選取案例研究法,在將鄉村產業振興情境下的關系投資概念界定清晰的基礎上,選擇以該方式參與農村地區產業振興的兩家典型企業為例,分析企業利用關系投資參與貧困地區產業振興的主要模式、特征、內在機制與實施條件,并在分析過程中通過對兩家案例企業的行為進行對比,發現并歸納案例間的復制性邏輯,最終構建出理論框架。
(二)數據收集
研究團隊在2020年12月—2021年1月以“關系投資視角下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為題在貴州省G縣開展了為期15天的調研。訪談對象包括當地投資促進局和扶貧辦工作人員、當地企業主要負責人、駐村工作隊成員和貧困戶。通過半結構訪談、參與式觀察等方法獲得大量一手資料,查閱并收集政府公開文件和微信公眾號相關推送新聞及案例企業提供的工作報告整理形成二手資料。數據來源及整理過程見表1。
(三)案例簡介
基于案例研究對象的特征與研究目的,經過篩選,本文選取了一家本土龍頭企業貴州苗姑娘控股集團,一家對口幫扶引進的非本土企業廣東海大集團作為案例研究對象。
1. 本土反哺型企業——貴州苗姑娘控股集團。貴州苗姑娘控股集團(以下簡稱苗姑娘集團)初創于1988年,正式定型于2015年。歷經三十多年現已發展成為食品、飲品、藥品、保健品、白酒生產銷售為主業的多元化集團型民營企業。苗姑娘集團董事長何慶洪先生長期奉行“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和“致富不忘眾鄉親”的經營理念與責任意識,在為本企業謀求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扶貧工作、反哺家鄉。自貴州省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一直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協作模式,先后與貴州省各地方的7家農業專業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訂單收購協議。同時,在產業扶貧過程中將技術培訓與人力資本放在首要位置,先后在其下設水廠、油辣椒生產工業園區和茶葉種植園提供就業崗位,以直接用工形式雇傭屬地少數民族貧困農戶進行農產品生產加工,并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對當地企業參與產業振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2019年苗姑娘集團以在扶貧工作中的突出貢獻榮獲“黔南州優秀民營企業”和“黔南州脫貧攻堅突出貢獻民營企業”榮譽稱號。
2. 對口幫扶引進的非本土企業——廣東海大集團。廣東海大集團(以下簡稱海大集團)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涵蓋飼料、種苗、生物制藥、智慧養殖、食品流通、金融等全產業鏈的高新農牧企業集團。創立至今一直致力于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工作。根據2019年海大集團社會責任報告顯示,海大集團以東西部對口幫扶為契機,在廣西、貴州、湖南、湖北、河南、陜西等省(自治區)的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布局現代農業項目達50余個,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00億元,帶動20萬農戶脫貧。海大集團長期堅持“五元賦能”(即產業鏈、產業園、基地、互聯網、金融)的產業扶貧模式,在幫助貧困農戶掌握一技之長的同時為貧困地區建立穩定致富的產業,成為中國扶貧的企業樣本。海大集團因此在2020年斬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榮譽稱號,是廣州民營企業扶貧的援黔示范。
四、案例討論與分析
(一)關系投資的主要模式與特征
1. 直接捐助。企業對貧困地區的關系投資模式日趨多元,其中,最常見也最基本的模式便是直接捐助。參與扶貧與鄉村振興現已成為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最新形式之一。從現實來看,企業助推貧困地區產業振興可分為兩種捐助形式:一種是直接提供產業資金捐助。另一種是直接提供非資金方面的支持,例如提供生產設備,為貧困民眾開展生產技術培訓等。根據案例資料分析發現,本土民營企業苗姑娘集團自加入產業扶貧以來,無償為與其簽訂收購協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辣椒、茶葉生產設備,并就辣椒等農作物的科學種植對農戶開展多次技術培訓。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企業及時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籌劃和實施疫情防控工作與正常復工復產,為抗疫隊伍與合作社生產工人直接捐助防疫物品與生活物資等。2017年海大集團向34個國家級或省級貧困地區的產業項目直接投資高達2.25億元。隨后其又在2018年、2020年直接捐助200萬元、1000萬元分別用于廣東省內脫貧和貴州省產業扶貧。從利益訴求來看,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外來對口幫扶企業,通過捐助模式表達出來的企業利益訴求都較低。從動機來看,案例企業之間的共同點是對貧困地區都懷以強烈的情感認同,但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傾向于一種生于斯、長于斯、反哺于斯的戀土情結,后者則傾向于“達則兼濟天下”的責任意識與經營理念。總體來看,捐助形式的關系投資表現出較低的利益訴求和較高的情感認同特征,是一種較為純粹的“情感投資”和“責任投資”,是關系投資原始的形態。
2. 半價值化投資。企業的半價值化投資往往介于扶貧濟困的社會道德邏輯與市場運行邏輯之間。一方面,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主體,確保持續經營、實現企業自身價值是市場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貧困地區產業又需要包括企業在內的社會各主體共同幫扶才能實現向產業興旺的轉變。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在社會道德邏輯與市場運行邏輯中找到平衡。從案例企業來看,苗姑娘集團在自己下屬水廠、茶葉和辣椒種植園與加工廠均采用就近用工原則,為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為村莊興修道路;依托刺梨、辣椒、茶葉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在直營店設立特色消費扶貧專柜。海大集團一直以來優先選擇在貧困地區設立分公司與生產基地,并且采用“生產養殖基地+配套飼料廠建設+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的模式,解決生產養殖所需飼料與公用基礎設施;旗下的多個分公司與生產基地也采用就近用工的雇傭方式,并與多所高校就幫扶貧困地區學生就業簽訂校企協議,為高校貧困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吸引懂理論、有技術的貧困大學生回流家鄉??傮w來看,幫扶企業往往會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入手,投資與當地區域優勢、特色相契合的商業領域,并且修建公用基礎設施和承擔當地政府的對口幫扶任務,通過就業扶貧、消費扶貧、人才扶貧等方式,實現參與貧困地區產業振興與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有機融合。
3. 價值投資。關系投資實際上也是一種價值投資的補充與回歸(李先軍,2019;王營等,2020)[21,22]。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是企業投入的資源與其戰略目標相吻合,這樣才能實現投有所值。就案例企業來看,苗姑娘集團是繼老干媽之后貴州第二大油辣椒生產商與銷售商。油辣椒的生產制作需要以豬肉、辣椒、花椒、食用菌等為原材料。該集團通過與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辣椒、花椒、食用菌等大額訂單收購協議并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形式在各地方建立辣椒種植園,幫助多個地方農產品實現供產銷對接,而自身也成功嵌入油辣椒產業鏈上游市場,穩定了對下游市場的供給,鞏固了自身在貴州地區油辣椒生產行業的領先地位。2017年海大集團專門成立廣東海大扶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專注扶貧投資項目,并且依托東西部對口幫扶機遇,利用自身行業優勢在貧困地區先后布局數十個現代化產業項目,為自身開拓了在西部地區的行業市場??傮w來看,案例企業在投資過程中不僅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發展,而且由于其在產業振興中發揮了示范作用,還會為其未來發展積累更多社會資本與企業聲譽,提升投資價值。企業參與貧困地區產業振興的關系投資模式如表2所示。
(二)產業振興情境下關系投資的作用機制
農村地區產業發展瓶頸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從政策方面看,地方政府出于規避上級考核問責和過度追求短期政績,偏離貧困地區地方實踐(郭小聰等,2019)[23],主觀意志決定產業項目的選取與運作(馬良燦,2014)[2],出現“政策脫節”“政策執行偏差”,進而導致產業項目失敗。從政府與市場關系看,政府扶貧濟困的道德邏輯與產業發展的市場化邏輯之間所暗含的“二元分離”矛盾(蔣永甫等,2018)[24]是造成農村地區產業發展失敗的根源。從社會結構來看,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治的邊界不清以及社會福利與程序正義的價值沖突(賀林波和李蒴,2019)[25]、貧困地區特有的社會結構以及鄉土文化(田雄和劉丹,2019)[26]、社會多元主體合作缺失(胡振光和向德平,2014)[27]往往會導致產業政策失效。此外,貧困地區長久以來的資源弱勢以及資源分配結構不均衡也會導致產業發展失敗。限制農村貧困地區產業振興的原因是盤根錯節的,但從本質上來講,產業振興亟待突破的瓶頸就是產業的市場化困境。
關系投資走的是一條推動貧困地區產業內生發展的同時實現與投資者互動共贏的路徑。從案例企業與地方實踐來看,無論是苗姑娘集團還是海大集團,首先,都是出于一定的情感認同與社會信任來為貧困地區無償注入產業發展所必需的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幫助該地區改善與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交通與基礎設施條件。其次,將企業自身發展戰略與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從增強合作社市場競爭能力與培育貧困農戶經營管理能力入手,一方面,在貧困地區逐步引入市場機制,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協作模式,幫助完善合作社治理結構和組織架構,增強合作社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讓農民認識市場、了解市場,革新思想觀念,培育農戶經營管理能力,從而使合作社融入市場經濟體系,實現貧困地區與市場對接。最后,在解決了產業發展初期資源輸入方面的桎梏和革新了產業發展過程中貧困農戶的經營管理能力與合作社組織競爭能力后,貧困地區產業由外部支持逐漸向內生發展轉變。同時,由最初的捐助到兼顧自身發展戰略與貧困地區產業振興,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企業能夠創造持續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從長遠看,關系投資能夠使得作為投資者的企業與作為被投資者的貧困地區實現良性互動共贏,成為激發企業參與貧困地區產業振興的長效機制。關系投資驅動企業參與貧困地區產業振興的機制框架如圖1所示。
(三)關系投資的實施條件
關系投資得以實施需要特殊的情境條件。成熟的社會關系網絡與市場化程度較低的農村現狀讓關系投資得以有效實施。關系投資作為社會資本的載體,需要依賴緊密的社會關系網絡。由于農村地區目前市場化程度尚低,制度性資源相對缺乏,在實現產業振興過程中社會關系網絡不可避免地對制度和正式規則形成一定程度的取代,并且發揮廣泛的功能。隨著農村地區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相關法律規制逐漸完善,信息渠道逐漸暢通,關系投資的作用會逐漸削減,并且會朝著價值投資的方向回歸。
兼具情感認同和財務實力的企業是關系投資實施的主體條件。產業振興情境下的關系投資不以追求純粹的投資價值為目的,而是以高度情感認同與回饋社會的奉獻精神為初始動機。但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也具有自利性特征,這就決定了關系投資的主體性資源是相對稀缺的。換言之,高度的情感認同與回饋社會的奉獻精神往往是建立在不會損害企業自身利益基礎上的。這也要求進行關系投資的企業具備一定的財務實力與投資能力,能夠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前提下實施關系投資。
只有建立更為理性包容的經濟制度才能真正發揮關系投資的積極作用。關系投資通過培養貧困群體自我治理能力與自我發展主動性來促進貧困地區產業實現內生發展,其在農村貧困地區市場發育程度尚低現狀下不失為一種有效選擇。但是就目前關系投資的發展現狀來看,其還處在探索階段。地方政府應當抱以鼓勵創新、表揚先進、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心態與方式來面對那些自然涌現出來的關系投資,激發企業以社會主體之一的身份參與到貧困地區產業振興過程中。就當地政府實踐來看,當地政府在結合“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從加強政策指引與創新服務供給入手,為企業以關系投資方式參與當地產業振興創造了理性包容的外部環境。在政策指引方面,當地政府相繼配套落實系列優惠政策,吸引本土企業擴大投資規模,加快外來企業項目落地。例如針對涉及扶貧產業項目開發與村莊生產經營配套設施建設的收費,實行“能減則減、能降則降”政策。在創新服務供給方面,當地政府聯合多個職能部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精簡企業注冊、登記等審批程序,探索企業定制服務;定期開展企業走訪調研,切實為企業解決辦事難題。企業以關系投資方式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條件如圖2所示。
五、研究結論與展望
(一)研究結論
本文從關系投資視角來探索長效激發企業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依照關系投資在我國商業活動與鄉土社會下的發展脈絡,界定明晰了關系投資在鄉村產業振興情境下的獨特內涵。以苗姑娘集團與海大集團為案例,分析了關系投資的主要模式與特征、內在機制和實施條件。本文總結出如下結論:
1. 產業振興情境下的關系投資是指鑒于農村地區市場發育程度尚低現狀下,為克服市場失靈而建立的、以情感認同為初始動機、利用社會網絡渠道動員企業等社會主體長效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投資模式,是一種整合社會資源、涵養社會信任、實現企業等社會主體與農村地區產業振興多方共贏的路徑。
2.關系投資的主要模式有直接捐助、半價值化投資和價值投資三種。其中,直接捐助包括資金注入與非資金注入兩種,該種模式的關系投資表現出較低的利益訴求和較高的情感認同特征,是一種較為純粹的“情感投資”和“責任投資”,是關系投資原始的形態。半價值化投資往往介于扶貧濟困的社會道德邏輯與市場運行邏輯之間,具有一定的人情味和價值化特征,其表現形式主要包括出資建設與貧困地區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與當地區域優勢和特色相契合的商業領域以及承擔當地政府對口幫扶任務等,實現產業振興與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有機融合。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則是企業投入的資源與其戰略目標相吻合,對貧困地區進行投資,往往是部分企業戰略目標中的重要環節之一。
3.關系投資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具有可行的作用機制。首先,關系投資能夠為貧困地區輸入產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其次,通過培育農民合作社的市場競爭能力與貧困戶的經營管理能力來讓貧困地區逐步融入市場;最后,實現農村產業發展由外部支持向內生發展轉變。
4.企業通過關系投資的方式參與產業振興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實施條件。首先,成熟的社會關系網絡與市場化程度較低的農村現狀是關系投資得以實施的特殊情境條件,但隨著農村地區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關系投資的作用會逐步減弱,并朝著價值投資方向轉變。其次,兼具情感認同和財務實力的企業是關系投資實施的主體條件。最后,只有建立更為理性包容的經濟制度才能真正發揮關系投資的積極作用。
(二)研究展望
關系投資作為農村市場化程度尚低現狀下自然涌現出來的投資模式,其為企業參與貧困地區產業振興提供了一條可供選擇的長效路徑。就本文而言,根據案例企業抽象出的機制框架雖然已經初具雛形,但是這一模式后續還需要更為嚴格的實證檢驗并據以擴充豐富。就社會主體與制度機制而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部署,多元主體協同推進的大模式將成為貧困地區產業振興的必由之路,這為關系投資在農村地區的實施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但與此同時,更需要相關制度機制做好跟進準備。如果對社會主體的規制不力,政企邊界把握不清,不僅會對農村地區原有經濟秩序與資源配置產生沖擊,造成資源分配不均或盲目投入,而且可能會過度釋放關系投資所涵蓋的人情關系存量,引發唯利是圖和權力腐敗問題。就市場化進程而言,在互聯網與大數據興起的今天,關系投資作為一種社會資本投資,會隨著農村市場化程度提高受到削減,進而朝著價值投資方向逐步轉型,但其是否依舊能夠在小范圍的關系網絡內發揮作用?不同類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作用程度如何?這是值得繼續深入考察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許漢澤,徐明強.再造新集體經濟:從“產業扶貧”到“產業興旺”的路徑探索——對H縣“三個一”產業扶貧模式的考察 [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7).
[2]馬良燦.農村產業化項目扶貧運作邏輯與機制的完善 [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3]李祖佩.項目下鄉、鄉鎮政府“自利”與基層治理困境——基于某國家級貧困縣的涉農項目運作的實證分析 [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4]白維軍.精準扶貧的風險識別與治理 [J].社會科學輯刊,2018,(3).
[5]曾慶捷,牛乙欽.鄉村治理中的產業扶貧模式及其績效評估 [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
[6]黃娟娟,孫計領.產業扶貧對貧困戶的收入增加效應實證分析 [J].調研世界,2020,(3).
[7]周大鳴.農民企業家的文化社會學分析 [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
[8]淦未宇.儒家文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基于第十次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的實證檢驗 [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
[9]李有彬.公司治理與投資理論視角下的關系投資述評 [J].外國經濟管理,2006,(2).
[10]徐虹,李亭,林鐘高.關系投資、內部控制與企業財務杠桿水平——基于關系契約與規則契約理論的經驗證據 [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3).
[11]Ayres Ian,Cramton P. 1994. Relational Investing and Agency Theory [J].Cardozo Law Review,(15).
[12]Dyer J H,Chu,W. 2003. The Role of Trustworthiness in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Japan,and Korea[J].Organization Science,(1).
[13]Pound J. 1993. The Rise of the Political Mode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Control [J].NYUL,(68).
[14]Simth Brock J,Donald W Barclay. 1997. 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Differences and Trus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ling Partner Relationships [J].Journal of Marketing,(61).
[15]Asanuma B. 1989. Manufacturer-Supplier Relationship in Japan and the Concept of Relation-specific Skill [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3).
[16]Koppes,Richard H,Reilly M L. 1995. Announce of Prevention:Meeting the Fiduciary Duty to Monitor an Index Fund Through Relationship Investing [J].The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3).
[17]高維和.網絡外部性、專用性投資與機會主義行為——雙邊鎖定與關系持續 [J].財經研究,2008,(8).
[19]劉仁軍.關系契約與企業網絡轉型 [J].中國工業經濟,2006,(8).
[19]韓巍,席酉民.關系:中國商業活動的基本模式探討 [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
[20]程恩富,彭文兵.社會關系網絡:企業新的資源配置形式 [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2,(2).
[21]李先軍.鄉村振興中的企業參與:關系投資的視角 [J].經濟管理,2019,(11).
[22]王營,梁海濤,連寧.鄉村振興背景下完善農業社會化金融服務的創新實踐與思考 [J].金融發展研究,2020,(5).
[23]郭小聰,吳高輝,李劉興.政策脫節中的政府行為機制——基于深度貧困縣L產業扶貧過程的案例分析 [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5).
[24]蔣永甫,龔麗華,疏春曉.產業扶貧:在政府行為與市場邏輯之間 [J].貴州社會科學,2018,(2).
[25]賀林波,李蒴.產業精準扶貧的風險困境和對策建議 [J].宏觀經濟管理,2019,(12).
[26]田雄,劉丹.泥淖之上科層之下:產業扶貧中鄉土企業與基層政府的關系研究 [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2).
[27]胡振光,向德平.參與式治理視角下產業扶貧的發展瓶頸及完善路徑 [J].學習與實踐,2014,(4).
A long-term Path for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A Dual-cas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 Investment
Jian Guanqun/Deng Shouhua
(School of Economics,Gansu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Lanzhou? ?730070,Gansu,China)
Abstract: Relational investment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refers to the investment mod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market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is still low,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market failure, based on emotional identity,and using social network channels to mobilize enterprises and other social subjects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long term. Through the case practice of two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 the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poor areas,Guizhou Miao Girl Group and Guangdong Haida Group,the article distills that there are three specific modes of relational investment: direct donation,semi-valued investment and value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mport capital,talents,technology,inform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o poor areas through relational investment,helping poor areas cultivate endogenous capacity and revitalize the market ecology,thus realizing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 mature social network and a low degree of rural marketization are the contextual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ational investment;a company with both emotional recognition and financial strength is the main condi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elational investment; and a more rational and inclusive economic system can trul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lational investment.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relationship investment,enterprise participation,double-cas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