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嘉



【摘要】本文立足實際,向北京市各區居民發放調查問卷,研究居民開征房產稅的支付意愿與購房意愿,發現:其一,民眾對征收房產稅持偏贊成或中立態度;其二,居民對房產稅的征收接受度與居住地區的政府治理能力、社區服務水平、房價以及征稅后用途呈現正相關;其三,未來當房產稅正式實施之后,由于納稅問題可能會促使居民改變其購房計劃或大量出租擁有的房屋,如何規避由此導致的房地產市場波動風險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房產稅;北京居民;支付意愿;購房意愿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8.030
1、引言
房地產稅已經討論多年。從短期而言,房地產稅的出臺消息,還無法對房價造成直接影響。但這一政策,對多套住房擁有者絕對具有強烈的心理利空效應,而且還會對炒房者產生威懾效應。從中長期而言,房地產稅對房價的影響主要在持有層面,對于遏制投機炒房有一定效果。作為一種財政手段,房地產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限購令”這樣的行政手段,房地產稅收可以保證國家社會經濟穩定,積累財政收入,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帶動資金支持。但當前地方政府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對房地產開發、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形成“重流轉、輕保有”的特征,并且目前房地產稅仍然停留在試點與內部探討階段,使得房地產稅還無法發揮其真正效力。因此,本文通過相關方法研究目前房產稅在民眾心中的支付意愿及影響因素,為后續房產稅征收提供參考。
2、問卷內容及其描述性分析
2.1調查概況
2.1.1問卷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內容共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被訪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區域等;第二部分為被訪者對于征收房產稅的態度及思考;第三部分測量被訪者對房產稅征收的期望以及對當前居住地區的各類配套設施的滿意程度。
2.1.2調查時間與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在2021年1月至2月間進行,調查方式為網絡問卷方式和電話調查相結合。
2.1.3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在北京范圍內一共發放問卷58份,其中收回有效問卷50份,問卷有效率有效率達84.00%。
2.2核心問題調查結果
2.2.1房產稅開征態度
從50個受訪者對房產稅開征的態度可以看到,持非常支持、可以接受或無所謂的有34人,占比68.00%,持反對或無所謂的有16人,占比32.00%,如圖4所示。這表明,相對一部分人群還是希望通過房產稅這一財產稅來發揮其經濟杠桿的功能,從而實現調節社會財富差距、穩定房地產市場的目的。
2.2.2房產稅征收后行為意愿
調查問卷的第12個問題設計的是虛擬情景。通過調查數據可以得到以下結論:未來在房產稅征收之后,即使擁有多套房屋,購房者仍然會選擇保守方式處理其擁有的多余房屋,多采取房屋出租的方法,通過收取租金來抵消繳納的稅款數目。
另外,通過調查房產稅的征收與民眾購房行為的關系,發現:征收房產稅后,民眾購房意愿相對降低,更愿意通過租房來實現其購房需求。但征收房產稅后購買四套及以上的房屋需求相對未征收房產稅前計劃購房數量有所增加。究其原因,可能是隨著我國堅持房主不炒的定位下,民眾增加征收房產稅會使房價下降的政策預期,從而增加計劃購房數量。房產稅的實施會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方面產生一定影響,未來如何規避由此導致的房地產市場波動風險是政府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此外,從受訪者對房產稅期望用途的回答來看,政府如果把所征收的房產稅多用于改善公共設施、優化服務、穩定房價、保障人民基礎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等方面,真正做到稅費用途滿足民眾的期望,便可以有效提升居民對房產稅的認可度。
2.2.3房產稅征收的影響因素
我們需要進一步深思的問題是目前居民對房產稅不看好的原因究竟有哪些。通過表2發現,征收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因素仍然是房價,有28.00%的人認為征收房產稅會拉高房價、租金,很難實現其穩定房地產市場的目的,從而也不利于社會問題。這表明,未來為使房產稅立法順利推進,在穩定房價方面,政府需要高度重視,充分給予居民安心。
此外,為了進一步調查居住周邊情況對房產稅征收態度的影響,對相關因子進行了線性回歸分析,如表3。
a.因變量:受訪者征收房產稅態度
b.預測變量:(常量),受訪者對周邊情況的態度
線性回歸結果顯示,房產稅支付意愿跟受訪者所在地區的政府治理水平、社區服務水平、房價、房產稅的實施對我國未來各項發展的推動呈現顯著正相關,即對本地區的政府治理水平、社區服務水平、房價及房產稅對我國各項發展的推動越滿意,居民越支持房產稅的推出。這一點十分契合房產稅的受益稅屬性。所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向居民進行財產稅征收時,當居民對政府的管理服務滿意度越高,便更為信任政府對所征收稅費的利用渠道,更加支持政府的決策,從而可以大大提升房產稅的社會接受程度。
3、調查建議
第一,完善公共設施配套,增加政府治理、社區治理能力,提高居民居住滿意度。根據表7可知,居民對居住周邊情況的滿意度對房產稅征收的態度呈正相關。因此后續為了房產稅的實行,地方政府應提高在相關環節的管理水平,從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滿意度、居住滿意度,增加其對房產稅征收的可接受度。
第二,在房產稅的征收過程中,擴大民主參與度。問卷調查中,部分人群提出希望房產稅的征收多聽取民眾意見。因此政府應充分保證民眾在房地產稅制定過程中的參與度,最大限度地吸納民意。同時,通過公民參與也可以增強政府制定政策的透明度,提高公民的納稅意識,讓民眾更多地了解政策規定,彰顯其監督權,進而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后續政治活動。
第三,健全房產稅全過程監督體系。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加征房產稅雖然一定程度上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起到控制炒房和閑置房的需求,但如果不能對房產稅的使用進行有效、透明地管制,利用征收上去的稅款來服務人民,征收房產稅可能無法發揮其最初的目的,在此情況下,不進行征收可能才是明智之舉。因此,在房產稅的推進工作中,要嚴格監管,防止信息不通、環節斷鏈、徇私舞弊、職責不清等行為的出現。
參考文獻:
[1]杜莉,郭瑋琳.如何征收房產稅更有利于調節收入分配——基于城鎮住戶調查數據的模擬分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4(05):82-89.
[2]鄧秉德,龐曉波,李琦.征收房產稅的“公共民意”調查研究——基于全國1050個樣本的抽樣調查[J].稅務與經濟,2015(06):78-84.
[3]本刊編輯部,薛強.房產稅開征民意調查[J].金融博覽(財富),2013(11):24-26.
[4]況偉大.開征房產稅對預期房價的影響:來自北京市調查問卷的證據[J].世界經濟,2013,36(06):14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