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箏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總結應急管理的經驗可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防范安全風險。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的基本經驗有:黨中央自上而下、統一指揮、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實施科學化、專業化、現代化管理;人民軍隊是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發動群眾多元參與。總結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的基本原則、經驗,將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鍵詞: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的基本原則
1.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998年,在抗洪搶險中,黨中央提出“始終要把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1]這是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則。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黨中央在抗震中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把以人為本貫穿于整個抗震救災工作的全過程。”[2] 2020年,中國南部普降暴雨,發生大范圍的洪澇災害,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有關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工作。2021年7月,河南等地遭遇強降雨,發生洪澇災害,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地各級領導干部“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3],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維護國家安全,保持社會和諧穩定與發展
突發的自然災害,威脅著災區人民的生命安全,影響著社會正常運轉。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中央明確提出要“嚴防死守,確保長江大堤安全、確保重要城市安全。”只有保證城市的安全,才能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在文件中特別要求“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4]在各種災難發生的危急時刻,快速有效的應急管理,能夠給予災民切實的安全和生活保障,能夠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安全。
3.應急管理要有“三個意識”—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
應急管理重在未雨綢繆,在平時做好應急預案、物質保障,安全生產監測與監督,防患于未然,減少災害損失。1998年抗洪搶險中,黨中央為了更好地保證災民的安全與生活,提出“要把困難和問題想足一些”“要及早動手”“把物資和人員準備工作做足一些。”[5] 2014年,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第一次會議時指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做到這三個意識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自然災害、安全生產等領域的風險化解在萌芽之中,有效地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的主要經驗
1.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自上而下、統一指揮、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威脅著237個縣(市)群眾的安全,黨中央把搶險救災作為當時的“頭等大事”,黨中央“統一部署、全民動員、全力以赴”,黨中央直接指揮調配人力、財力、物力。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取得抗洪搶險的勝利。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央建立了“上下貫通、軍地協調、全民動員、區域協作的工作機制”,在抗震救援中展現了黨中央強有力的“總體指揮能力、群眾動員能力、資源調配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和處理突發事件、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6]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部署全國抗疫,在疫情傳播的關鍵時期,作出封閉武漢通道的科學決策,組織各方醫療救援隊援助武漢,在疫情防控中取得優秀成績。
各級黨委和政府負責人是應急管理的責任人,他們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和方針,全力以赴動員、組織地方各種力量參與救援。受災各地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守土盡責,不畏艱難,把救災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基層黨組織落實責任制,他們嚴防死守、輪流值班、組織志愿者、協調后備物資等。中國共產黨黨員、共青團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他們勇往直前、以身作則,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特別是搶險救援的黨員不怕犧牲、英勇善戰,在工作中盡職到位,最大程度降低了災害危害。
2.尊重客觀規律,在救災和災后重建中實施科學化、專業化、現代化管理
應急管理不僅需要人力、財力、物力支持,而且必須有科學的方案、專業的隊伍和現代化的設備支持,才能更有效地減少災害損失。改革開放后,隨著預警科學的發展,自然界的變化(氣象、地震等)可以監測,極大提高了人們的防御能力。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建設,成立了抗災搶險的高素質專業隊伍,使救援更專業化。在搶險救援設備上,運用先進科技成果,如在地震救援中運用信號定位系統、生命檢測儀器、無人偵察機等可以快速、精準確定被困者位置。針對不同災害,確定科學、專業的救援方案,體現了應急管理中的科學化、專業化、現代化水平。
3.聽黨指揮的人民軍隊是災害救援的骨干力量
改革開放后,每一次的重大救援都有人民軍隊的參加,1998年抗洪搶險中大規模出動人民解放軍力量,黨一聲號令,三十余萬官兵投入抗洪搶險斗爭中。2020年武漢抗疫,有一萬余名解放軍醫護人員不懼病毒,逆行入漢,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承擔了確診患者的救治任務。每一次的大災大難都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現,他們立場堅定、聽從指揮、行動迅速、不怕犧牲、英勇善戰,成為災區救援、重建的骨干力量。
4.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群眾路線,組織、發動群眾多元參與,成為應急管理的重要法寶
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是中國發展的力量源泉。1998年抗洪搶險中“人民群眾是奪取抗洪搶險勝利的主力軍和真正英雄[7]”。人民群眾在驚濤駭浪、吞噬生命的洪水面前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斗志昂揚地迎戰洪水”。2008年抗震救災中“堅持依靠各方面力量,形成強大的攻堅合力,”[8]迎來了災后地重建。新冠肺炎疫情中,留守武漢的群眾組成了志愿者隊伍,各地人民群眾紛紛捐資、捐物,在抗疫斗爭中,彰顯出了人民的偉大力量。中國共產黨的應急管理工作,堅持群眾路線,組織發動群眾參與抗災救險,凝聚集體力量,共同抵抗災難。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應急管理的啟示
1.中國共產黨的應急管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在重大災難來臨之際,可以集全國之力,最迅速、最有效地抵御重大風險。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反應速度快、動員范圍廣,參與救援人員數量多、力量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輕災害損失。四川汶川地震廣泛動員各界救災隊伍進入震區救援,黨中央評價這次地震救援是我國“歷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動員范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斗爭。”[9] 2020年初,武漢出現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從全國各地抽調57支醫療隊,共六千余名醫療隊員支援武漢抗疫。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曾經贊嘆說:“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
2.應急管理中黨的基層組織強大的戰斗力是抗災搶險獲得勝利的關鍵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嚴峻的災難考驗面前,需要災區一線的各級黨組織以身作則、沖鋒在前。基層黨組織是災區群眾的主心骨。只有日常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筑牢應急管理落實的基層組織基礎,才能在危難時刻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3.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防范化解各種重大安全風險,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20世紀90年代,黨中央“非常重視防范抵御自然災害的工作”[10],組織和領導大規模興修水利、治理江河湖泊,修建防洪防澇設施等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完善監測預警、預警后防控督察、處置救援、恢復重建等機制建設,加強各部門應急管理的協調機制,強化責任意識,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11]防范化解各種重大安全風險。
4.要處理好安全與生產、效益、發展之間的關系,筑牢安全底線
一些地區重視社會經濟的發展,輕視安全建設,安全環保把關不嚴,造成重大的生產安全隱患。例如:2015年,天津港某公司危險品倉庫爆炸;2019年,3·21江蘇響水某公司特別重大爆炸事故。總結的沉痛教訓是:部分地方政府安全發展理念意識不強,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事故企業更是為了效益重生產輕安全,不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在經濟發展中,一定要認清、處理好安全與生產、效益、發展之間的關系,樹立底線思維,重視安全風險排查,保證生產安全。
5.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四十多年來,自然災害頻發與生態環境的破壞有著很大關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能夠有效地減輕自然災害。對于洪澇災害,黨中央曾經提出要切實改善生態環境,治理江河湖泊,加強防洪設施和水利設施建設。
中國共產黨的應急管理以人民安全為中心,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快速、科學、專業地防范化解了一系列重大安全風險;總結應急管理的經驗,推進應急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將會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各種風險,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促進高校發展內涵項目(項目編號:5212010978)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5][7]]1998年9月28日 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EB/OL].(1998-09-28) [1999-09-16].http://www.cctv.com/special/756/1/50297.html.
[2][6[8][9]總結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工作研究布署災后重建任務[EB/OL](2008-10-14)[2008-10-14].http://www.gov.cn/ldhd/2008-10/14/content_120950.htm.
[3]新華社.習近平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 抓細抓實各項防汛救災措施[EB/OL].(2021-07-21)[2021-07-21]. 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721/c64094-32164563.html.
[4][11]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告.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2-13.
[10]王超.全面推進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J].決策探索(中),2021(2):9.
[責任編輯: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