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沃倫·法雷爾 約翰·格雷 譯/徐海幈
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我一心想要靠著自己的努力進入校田徑隊。一開始,在一次半英里跑步練習的時候,我發現教練正看著我。一聽到發令槍響,我一下子就搶先沖了出去——“對手”中還包括跑步成績最好的同學。可是,我的表現似乎沒有給教練留下多少印象。很快我的體力就耗盡了。福斯特教練比我聰明,他悄悄地把我拉到一邊,對我說:“按照自己的節奏跑,節省體力,到最后再全速沖刺。”
我接受了教練的“節省體力”策略,拋開了“逞強”的策略,結果我感到自己沒有那么虛弱了,反而體力更充沛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跑步的技巧,同時也了解到我的弱點就在于逞強。
我輕而易舉地就掌握了“節省體力”的技巧,這并不是因為我很特別,而是因為我和所有的男孩都一樣,我們都想用最好的方法第一個沖過終點線。我需要的是一位權威人物,他會出于關心將我拉到一邊,向我強化我父親之前跟我說過但是一直被我忽視的那些事情,直到在現實生活中碰了壁我才接受了他的教誨。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逞強的性格其實會對男孩和成年男性的身體造成損害。對于經常救人的人,比如消防員,每一次參加應急工作,他們的睪丸酮分泌水平都會增加,從而削弱了他們的免疫系統。他們的腎上腺素分泌水平也會驟然上升,血液就會比較容易凝結,從而導致心臟衰竭。
在感到疼痛時,男孩“咬牙強撐”的可能性比女孩高,去看病的可能性比女孩低。一旦真的去看病了就說明他們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盡管如此,他們聽從醫囑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甚至不太可能聽從避免過度消耗體力的建議,例如喝酒、吃太多甜食。結果,男孩們二次住院的概率就比女孩高了62%。男孩的弱點就在于逞強。
男孩為什么會這么做?因為我們告訴男孩強健身體是男人的做法,避免身體受到損傷是女人的做法。你的兒子拼命努力想要增強體能,可是在他看來,飲酒適度、食用甜食適度、早早睡覺、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哭泣、找治療師幫忙緩解壓力這些能夠幫助他避免體能流失的做法都不太“光彩”。
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趁著家庭聚餐之夜或者其他一些教育機會幫助你的兒子來一場“范式轉移”,對做一個男人意味著什么的問題產生全新的理解。
真的有可能讓一個沉迷于證明自己的男孩接受這種新的范式嗎?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并不容易實現。這將是父母和一大堆社會誘惑的戰斗,是父母和“拿不出男人樣”的政治領導層之間的戰斗。正因為如此,父母才是至高無上的。
從男孩到成熟男人的道路并不是為了讓男人活得更長久,而是為了讓男人變得更強大。
拿出男人的樣子:新范式
男孩通過鍛煉強健身體。
成熟的男人通過鍛煉和避免身體受到損傷強健身體。
男孩認為逞強是優點。
成熟的男人不需要逞強。
男孩通過掩蓋自己的弱點“咬牙強撐”。
成熟的男人知道能夠發現自己的弱點正是自己的一項優點,也是強健身體、避免身體受到損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