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逸倫 林澤騰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對實體經濟造成極大沖擊。文章以溫州緊固件行業典型企業—溫州JH實業有限公司為例,通過對溫州緊固件行業“夫妻作坊”運營模式和經銷模式的調研分析,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對緊固件行業企業的影響未傷及根本,并針對溫州市的緊固件行業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型企業;緊固件行業
【中圖分類號】F727
*基金項目:本文受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項目(攀登計劃專項)(pdjh2021b0349)“房價與地方債務聯動機制”;廣東金融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202011540014)“新冠肺炎及其應對政策對地方實體經濟的影響研究—以溫州緊固件行業典型企業的實地調研為例”支持。
一、引言
溫州緊固件行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現有緊固件及上下游相關企業3000多家,大部分以家庭作坊夫妻店的形式存在。2018年,該行業實現鋼制品產品銷售產值225億元,占全國緊固件產品銷售產值的27%。2019年1~8月外貿總出口24 639噸,同比增長70.85%,價值6524萬美元,同比增長94.07%,其對于溫州制造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緊固件行業具有“低、小、散”,易受外在風險影響的特殊性,這與溫州經濟發展的特點相似—小微企業數量眾多,占有較大資產份額,卻面臨著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易受外來風險影響的問題。因此,緊固件行業的情況是溫州經濟行情的縮影。
鑒于此,本文從疫情對溫州緊固件行業典型企業的影響,以及政府與企業的救助措施出發,從損失、影響和措施三方面,綜合探究本次疫情對溫州實體經濟的沖擊,為緊固件行業乃至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后的實體經濟恢復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二、新冠肺炎疫情對溫州緊固件行業的沖擊:基于對“溫州JH”的實地調研
(一)針對緊固件典型企業“溫州JH”的實地調研
1.溫州JH發展現狀
溫州JH有限公司擁有多名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多臺大型國內外先進的加工及檢測設備,生產范圍包括國標、英標、美標、德標緊固件4.8到12.9級,是發展勢頭良好的一家民營緊固件實業有限公司。
2.新冠肺炎疫情對溫州JH造成的影響
疫情對溫州JH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銷售額影響:溫州JH每天可生產各種緊固件60噸。原計劃2020年1月30日的復工因疫情一再推遲,工人難到崗,生產處于停滯。與2019年2月相比,公司的產量、銷售額、利潤為零,基礎運轉只能依靠儲蓄維持。據不完全統計(見表1)預計總損失達到1420萬元。
(2)用工及生產影響:用工方面,受疫情影響,到崗人數少;截至調查結束仍有大量員工未到崗(見圖1)。生產上,由于大量缺勤,到崗員工仍處于未開工狀態,生產近于停滯,損失慘重。人力方面,一是疫情影響下勞動力緊缺,企業為此采取提薪、提供補貼以及“老帶新”獎勵等措施;二是疫情將招工難問題再次放大,各企業為此開打“價格戰”,大大提升了企業用人成本,加劇了企業負擔。
(3)防御措施及其成本影響:由于溫州JH對于疫情管理的前期意識不足,本次疫情充分暴露了管理方面的問題,如消毒液儲備量小,消毒頻率低。為此公司將大量資金投入疫情防控(見表2),這意外增加了公司的生產成本。
(二)針對小微企業與經銷商的進一步調研
根據溫州緊固件行業協會數據,溫州緊固件行業約有70%的企業(超過3000家的經營戶/中小微企業)以“夫妻作坊”的形式存在。
1.“夫妻作坊”的現狀
本文的調查對象為一家小型民營工廠。其生產范圍以國標4.8至8.8級為主,現有員工15人,其中湖北籍9人,溫州各縣市區員工6人,是溫州頗具代表性的小型緊固件民營工廠。
2.疫情對“夫妻作坊”的影響
(1)銷售影響:疫情給小作坊帶來不小的損失(見表3)。
(2)用工及生產影響:工廠開工時間較往年至少推遲一個月,工人上崗數僅達30%(見表4),招工更是難上加難,總產量較2019年下降12%。
3.疫情對經銷商的影響
延遲開工導致訂單無法完成,現金流被斬斷,然而房租、員工工資、水電、貸款利息等固定開支依舊存在。
溫州JH的某經銷商受疫情影響,經濟損失嚴重(見表5)。
(三)疫情沖擊下溫州緊固件行業不同企業的共性與差異性分析
1.共性分析
各企業在疫情中均遭受了重大損失,都面臨生產銷售危機。同時各企業皆享有政府幫扶措施的利好,政府的增值稅減免、用能成本降低等措施對減輕企業壓力意義重大。各企業普遍認為政府扶持企業招工的措施并不深入,對招工無明顯推動作用。各企業對主動提升自我創新能力意愿不強,創新意識缺乏,對未來發展無長期規劃。
2.差異性分析
(1)用工困難差異:制造業企業雇員多為非本地雇員,受疫情影響不能及時返崗,而其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短缺必然導致生產效率下降。與不需要過多人手的小微企業相比,已成規模企業用工短缺問題較為突出。
(2)損失程度與風險承受水平差異:疫情中絕對損失的嚴重程度、風險承受水平與經營規模的大小成正比。相對而言,小規模企業對外來風險更為敏感,自身資金鏈較脆弱,抵御風險能力較弱。
三、企業和政府對疫情的應對措施
(一)溫州政府對企業的補助措施
2020年2月10日和19日,溫州發布《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和《關于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好發展主動仗的實施意見》,從金融信貸的幫扶、租金稅收的減免、協助企業復工復產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措施以減輕企業負擔。
通過訪問從業人員,本文發現,降低水電費、加大租金減免力度以及增值稅抵免等措施對小廠無異于雪中送炭。稅收方面,經銷商只需向稅務局申報,便能延長納稅期限,程序簡單,落實到戶;房租方面,經營者只需向房東申請免租即可。
但工廠面臨的勞動力短缺難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目前溫州市政府施行的扶助政策包括“以工招工”“直接招工獎勵”等措施對于招工未能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進一步的解決政策仍待提出。
(二)溫州JH等企業對疫情的應對措施
為應對疫情,溫州JH公司花費資金投入疫情防控,配備專人負責防疫測溫工作、從國外采購2萬只口罩免費發放給員工、購買大量消毒液進行定期消毒等。
用工方面,為留住員工并應對節后的招工難題,公司將部分工種月薪提高1000元,同時,公司采取補貼員工交通費及包車接送的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健康。
生產方面,公司提高計件獎勵,從而盡可能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以挽回損失。
四、結論及解決策略
(一)結論
本文以溫州實體經濟發展為例,探究疫情對制造業的影響。2019年,溫州市整體發展勢頭良好。其小型企業發展迅速,工業增加值增長9.4%,勢頭喜人,但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其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疫情所造成的沖擊,也可能給制造業帶來結構性升級的機會。溫州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溫州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 106.5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7.6%、6.8%和10.3%。目前,溫州市在“十四五”規劃中強調制造業優化升級,作為溫州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溫州緊固件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綜合以上內容,可初步總結:疫情給溫州緊固件行業帶來一定損失,雖短期內不至于傷及根本,但長此以往難以為繼。從實體經濟長期發展來看,疫情并不會對緊固件行業乃至制造業未來的發展產生太大的影響。
(二)解決策略
2020年2月以來,為應對疫情給各行業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扶持陷于困境的中小微企業,溫州市已出臺多項針對性政策,對中小微企業的復蘇及溫州經濟的恢復有著極大的意義。但疫情傳染迅速,政策制定時間短,難免存在扶助時間過短、著力點錯誤、扶助措施力度不足的問題。因此,本文建議:
1.針對制造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制造業受疫情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招工困難。適當提高企業招工獎勵,不僅有利于吸引外來務工人員,實現企業產量的提高,更有利于企業經濟復蘇,切實解決疫情給企業造成的困難。二是房租壓力大。小微企業利潤微薄,支出費用繁雜,房租在其中占比甚大。而疫情下許多小微企業無法開工,資金鏈斷裂,只能依靠積蓄維持。因此,政府應適當延長免租時間,給企業更加寬裕的資金儲備時間。
2.給予發展新商業模式的指導
受疫情影響,傳統線下制造業損失慘重,發展線上銷售已成為緊固件行業的新趨勢。政府部門應著手為有需求的經營者提供電商培訓,助力發展線上銷售,經營者則可以根據消費者需求,在制造、加工、配送等方面實現精準化、信息化,從而達到提升銷量,增加利潤的目的。
3.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受制于生產經營的停滯,各企業現金流斷裂,企業需要相當數量的經營成本補貼以及融資支持,但是現階段企業獲得的幫扶仍以經營成本補貼為主。對此,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出臺政策,指導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多渠道企業融資,減化企業融資貸款流程,提高企業貸款審批效率。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冬吾.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與政策分析[J].北方金融,2021,(5):39-44.
[2]張靜軒,吳美珍.“買方市場”下溫州中小緊固件產業關系營銷策略研究[J].智富時代,2016,(1):21-22.
[3]宋佳洪,高玥,毛鴻羽等.疫情沖擊下中小微企業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0):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