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洞簫
隨著會計制度的不斷變革,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提出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和改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不僅是對新會計制度的要求,也是保護公共財產安全,保證事業單位的科教文衛社會服務有效進行的必然要求。要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就要在新會計制度的背景下與時俱進,從法規、內部監察和專業人員素質方面進行整體改革。
會計是經濟領域內的通用語言,任何性質的企業都需要會計數據來提供經濟信息和反映運營情況。不僅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也同樣需要會計,各種行政事業單位也都存在對應的會計制度。事業單位通俗來說指的就是科教文衛事業的機構,是國資成立的帶有公益性質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對于公共財產的應用得當,國家和社會利益的保證都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會計制度隨著經濟核算需求的變化也在不斷進行調整,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從2013年開始全面實行到現在已經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在各事業單位中的地位都已經穩定確立。相比過去,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也呈現出很多特點。首先,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加強和完善,新會計制度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賬目及單位財報都有合并處理的規定,可以更整體直觀地反映單位的基本情況,更大程度地避免錯賬、假賬的現象。同時,各事業單位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決定某些具體科目,保證了各單位的使用靈活性。其次,過去的會計制度覆蓋范圍不廣,各個地區行業之間有較大的差異,在標準不統一的情況下,自然難以進行比較,而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則進行了統一規定,更好地消除了不同地區行業間的差異性,實現了宏觀范圍上的統一管理和匯總。最后,很多不符合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特點的核算方法都進行了改革,有利于提高事業單位的核算水平及工作效率,更好地進行單位財務管理,發揮自身作用。
會計制度的改革對任何一個單位的影響都是比較重大的。在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對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運轉效率、資金效益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財務管理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也不僅限于管理好自身的收支平衡,保證公共財產的應用符合公共利益,而是要更多地追求公益性,思考如何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提高事業單位內部的科學管理水平,在會計核算上引入新會計制度規定的核算方式,具體分析各個事業單位內部的運行特點,科學規劃和進行資金定額,更好地使用事業單位可以調用的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和運轉效率。雖然事業單位不似普通的民間注冊公司,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但是財務管理對于事業單位來說仍然很重要。這不僅是為了保證國家公共利益不受損害,打擊事業單位的財物犯罪,也是守護政府資產安全,保證事業單位的各項活動順利進行,更好地輔助國家整體戰略規劃的必然要求。

健全相關法規讓法制建設進程適應事業單位發展要求
事業單位屬于政府機關,其運行和管理不僅要遵守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法律,更要符合專門的行政法規。作為社會服務的組織,相關法規的健全和落實是事業單位得以健康良性運行的重要保證。在過去,事業單位的管理存在一些亂象,比如相關部門人員的權責不明,監督部門不能有效發揮監督作用,一人兼任多個崗位等,這些現象直接導致了事業單位在提供社會服務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甚至會出現徇私舞弊等現象,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在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首先要加強和改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保證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有法可依,讓財務人員工作過程中的各方面問題都能有規范化處理標準,明確各崗位的權責范圍,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各部門職責,提高內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同時從根本上防止財務工作中的亂象。同時,除了完善立法外,普法工作也非常重要,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明確法律規定和背后的立法道理,否則就會出現法規形同虛設的現象。要讓事業單位人員尤其是財務人員對相關規定有明確了解,讓相關人員提高自身工作的規范性。
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
上文提到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亂象,其實可以主要歸結于事業單位內部制度有待完善,要讓人員各司其職,提高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只靠外在的法律法規約束是不夠的,還需要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從決策方面來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決策存在問題,雖然表面上是根據由會計人員提供的信息走合理決策流程,但是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仍然是領導者根據自身判斷或者直覺進行的拍腦門決策,沒有準確的依據支持決策的合理性,自然容易出現失誤。在這個過程中,財務管理工作的相關信息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反而是被弱化,而且通常情況下會被隱蔽,這也就無法保證財務信息的公開透明,從而無法明確相關人員的權責范圍,打擊會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單位內部管理水平的整體體現,不僅需要財務部門相關人員的努力,還需要從內部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事業單位內部各個崗位人員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根據績效考核結果對相關人員進行合理的獎賞和懲戒,讓所有人員承擔自身責任,形成良好的財務管理系統。
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
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及各方面管理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自然也需要不斷提高。事實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會計核算方式的變革,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難度在不斷加大。在過去,會計人員只需要保證賬務的真實性、客觀性,同時準確記錄各類單位或企業的每一筆收支。但是現代會計不僅要對經濟數據進行記錄,還要對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此來為決策部門提供可靠的依據。而財務管理本身正是數據分析的學科,在現在的會計培養中也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財務管理內的時間價值理念,內含報酬率、投資回報率等都是評價資金使用的關鍵指標。同時,會計的核算工具和形式也在改進的過程中。過去的會計單純在賬本上進行各項列支,且主要以珠算為計算工具。現在的會計需要更好地適應電算化的發展趨勢,熟練運用各類財務軟件進行賬務的核算和匯總。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事業單位會計人員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學習財務管理思想與相關知識,在對事業單位賬務的核算中更多地發揮自身專業素質,為單位內的管理人員和領導者提供決策的依據。
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計劃水平
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遵循的都是雙基礎、雙報告的原則,會計工作分為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兩個部分,這說明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特殊性以及計劃工作在事業單位中的重要性。在實際情況中,一個企業的發展情況和收入支出狀況需要根據當年的具體業務情況來判斷,在大浪淘沙的市場競爭中根本沒有會計可以進行規劃和預算。但是事業單位情況不同,在未來一年內單位的收入和支出的大概情況都是需要提前估算的,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的預算報告也是在年初的時間點就編制完成的。事業單位要在年初通過兩上兩下的方式確定數額,并以此作為定額來對一年內單位的各項事務進行資金分配。因此,要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財務計劃水平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在政府會計中,我國采用的是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事業單位要提前對工作范圍內各個方面的需求進行研究,深入基層了解具體情況。在對原有的經驗數據進行參照的基礎上,根據本年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具體測算。而且要知道,想要提高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就不能對某些大項目含糊處理,而要層層細化,更加具體地分析實際需求,而且要注意不同項目間的差異性,不能一概而論。
綜合來說,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為事業單位的各項工作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穩定實施和全面落實,各事業單位提高自身的財務管理能力已經成為單位當下的主要責任。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制度體系和相關人員專業素質等各方面入手,從整體上全方位地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改善。
(國資委機關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姜宗錫. 新會計制度下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探討[J]. 財會學習, 2017(16):33-33.
[2]張璐瑩. 新會計制度下強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措施分析[J]. 經濟, 20160(0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