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芬
知識產權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當今世界賦予了知識產權更多的意義,對于知識產權也就更加關注。知識產權受到法律保護,且保護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實現知識產權保護能夠規范競爭環境和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因此,本文基于新形勢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現狀對其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于新形勢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優化策略。
首先,從微觀角度分析,知識產權能防止企業創新的流失,使企業得研發投入得到應有得收獲,能夠長期保持企業自身的競爭實力,確保企業長期可持續化發展。只有實現對企業知識產權全面保護和高效利用,才會不斷實現創新發展為企業不斷地提供新能源,促進技術不斷升級創新。
其次,從宏觀角度分析,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相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同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為部分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強勁的企業提供了世界經貿舞臺,也將我國知識產權發展到世界頂級地位。我國知識產權管理力度必須跟上經濟發展形勢,防止被歐美等知識產權強保護國家打壓,改善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形象,為我國各大企業爭取更多的發展。因此,必須繼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倡導雙創環境改革,推動新的技術和產品問世。
缺乏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體系
知識產權對于科技創新企業或者部分技術型企業來說是生命線,大中型企業一般都設有自身知識產權法務部門和管理機構,主要負責企業知識產權專利申報、管理以及法律事務處理等。而對于資金有限和企業人才限制的小型企業來說嚴重缺乏知識產權法務人才和管理機構,不少企業的知識產權由財務部門、人事部門登對知識產權完全無概念的部門或者人員在管理,導致企業的專利因未按時繳納年費、商標未及時續展而失效,甚至因此影響到了企業的上市進展。因此,我國中小型企業隨著我國教育素質提升和國家政策完善,創新能力快速進步,涉及產權保護事務也必然大增。這種新形勢下企業如果缺乏產權管理部門機構,會造成創新技術流失和產權應用官司等事件發生率增加,甚至會造成企業名譽和經濟利益雙重損失,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
缺乏產權意識
對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意義的認識是實現產權保護和管理的基礎。部分中小型企業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過于重視短期經濟效益和市場占有率等內容,忽視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對于企業長期發展的推動作用和后期產權收益等。例如,對專利技術申報經費尚未形成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知識產權保護部門人員和機構配置不足,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管理事宜輕描淡寫,未通過法律途徑保護等上述問題嚴重制約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和產品創新價值,也嚴重造成經濟損失和人才損失問題。
創新能力薄弱
伴隨著改革開放成果進一步延伸和“雙循環”新格局構建等戰略措施推進,中國成了世界制造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我國科技實力落后,部分技術實行著“拿來主義和仿造主義”,長期的錯誤思想造成我國部分技術性和制造型企業存在重生產、輕研發錯誤思想,使得我國創新創造水平低下,對外技術依賴程度較高,嚴重限制我國企業創新創造意識和能力。如果,我國企業持續保持模仿思想必然會被束縛在國外“技術堡壘”中,被收取高昂專利許可費和版權使用費以及相關產品租賃費用等問題。
缺乏扶持性和導向性明確的優惠政策
我國很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缺乏對于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和相關優惠政策傾向,造成部分行業知識創新度不高和產權侵犯案件頻發。根據歐盟、美國以及英國、日本等國家對于創新產權的保護力度來看,他們國家之所以能夠形成較快的發展速度和抵抗金融風險水平較高的原因得益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相關政策的優惠。
美國通過修改《綜合貿易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將知識產權和經濟競爭相互聯系,并引入了統一的知識產權爭端解決機制和經濟制裁手段確保產權保護效果;2015年韓國通過修改法律成立亞洲科技科研中心,保護國家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而目前我國具備專利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占比僅有67%,與國內中小企業占比97%數量形成明顯比較。因此,建立知識產權資助優惠政策和資金申請綠色通道以及傾向性較強的產權轉化便捷性政策。因此,建立健全導向性較強的知識產權扶持和優惠政策策對于企業長足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搭建大數據信息平臺強化產權保護意識
借助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機器人等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知識產權管理、檢索、保護等系統化線上管理機制,激發社會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推進我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效率和質量,實現知識產權自動化管理和人工輔助的綜合管理機制。這樣就能夠提升知識產權檢測的準確性和客觀性,規避企業知識產權侵犯事件,保護創新創造積極性和能力。
制定知識產權發展戰略
中小型企業受到人力資源、市場份額以及財力等因素限制,采用集中力量細分市場,從部分優勢中占據生存發展空間戰略。而部分優勢主要依靠知識產權發展戰略為核心,將知識產權保護管理納入企業經營戰略規劃和財務戰略中。知識產權管理必須基于健全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對涉及企業專利權、商標權、版權著作權以及廠商名稱權等建立代理、轉讓、等級、鑒定、申報、注冊以及認證、咨詢、檢索等知識產權服務。對于知識產權管理者而言必須明確知識產權對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意義,從而設立能夠起到管理策略、目標以及架構的作用機制。
設立知識產權專屬管理部門
知識產權保護必須基于資金投入才能保持機構運行和人才基礎。首先,企業必須為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設置專項資金,為人才引進設立獎懲分明的績效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保持該機構運行效率,比如專利申請的獎勵機制須切實在企業推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部分中小企業存在企業專利申請的發明人全部是老板,沒有保障研發人員的署名權和獲得獎勵的權利,嚴重打擊了真實發明人的積極性,只有知識產權保護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才能減少企業知識產權的流失。其次,上級部門和管理層必須充分認識知識產權保護意義,聘請專業人員和第三方法律機構保障相關制度建設和運行補充的能夠,確保該機構部門滿足企業產權管理保護實際需求。最后,知識城產權申請、認證以及咨詢等也會產生費用,必須為其制定專屬執行方案和資金投入計劃,推進產權保護和管理標準化和規范化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