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
摘要:當前消防監督管理工作面臨社會消防網絡不健全、消防隊伍建設不到位、消防監管理念及消防監督模式需改進等問題,要建立健全社會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對消防監管模式進行創新,開展多途徑、多形式的消防宣傳,從而提高全民火災防控能力,提高消防監督管理工作質量。
關鍵詞:消防監督管理;消防宣傳;火災防控
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現代建筑、人口密集度越來越高,火災發生率以及危險程度也隨之增大。火災的發生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帶來嚴重的社會影響。新形勢下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困難,有必要對其進行探討,提出相應對策。
一、當前消防監督管理工作面臨的困難與原因分析
(一)尚未形成健全的社會化消防網絡
當前社會安全管理體系不夠健全,社會安全消防安全主體缺乏主體意識,單位消防安全責任制沒有貫徹落實,這造成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受到制約。盡管當前社會安全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消防安全責任制不斷落實,社會消防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但是仍然面臨著一些困難,具體如下:
1.社會消防組織不夠健全
當前進行消防監督管理時仍然是消防部門承擔主要職責,社會消防教育培訓機構、義務消防隊、專職消防隊以及消防安全委員會等沒有充分參與其中。尤其是很多農村義務消防隊、人員密集場所以及企業等都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消防監督管理機構,只是用名單等紙質文件來應付消防部門的檢查。由此可見,當前社會消防組織還不夠健全,消防監督管理的責任、義務需要全社會共同承擔,但是當前這些工作責任、義務都由消防部門來獨立承擔,責任、義務過于沉重,外加日常的消防監督工作本來就繁重,一定程度上造成消防監督人員思想懈怠、疲于應付[1]。
2.消防宣傳對弱勢群體重視不足
通過開展消防宣傳能明顯提高社會大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微博、微信以及互聯網等不斷普及,消防宣傳工作開展時過分追求手段的標新立異,這造成消防宣傳受體主要為文化程度比較高的群體,而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消防安全教育開展不足。對外出務工人員、退休人員、下崗職工、留守婦女、失地農民等開展的消防安全教育不足,這造成農村小火亡人事故、老舊小區電動自行車火災等事故時有發生。
3.社會主體缺乏消防責任意識
當前人力成本增加,人力資源流動性強,社會單位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比較常見,人員容易出現變動,僅能滿足勉強維持生產,社會單位缺乏積極參與消防安全管理的意識,這造成很多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薄弱,消防安全責任制沒有落實,消防控制室無人值守,值班人員無消防證上崗現象較為普遍,消防設施維護也沒有落實。
4.職能部門難協調
消防監督工作的性質決定社會消防安全管理體系中要有人民群眾、社會單位、各職能部門以及政府。但是從消防監督工作的實際來看,當前仍然是消防部門單獨作戰的模式。例如對重大火災隱患進行整改時,當單位、企業對人民生活影響大、對經濟影響大時,這時要報告政府提請政府解決。但是實際工作中,消防部門一家不能解決設立、申請以及落實解決消防專項經費,相關職能部門不愿意下大力氣解決時沒有處理辦法,不能確定該有哪些職能部門參與整改,沒法決定政府指導、采取何種措施解決隱患。政府缺乏指導消防管理的意識,職能部門協調難,這是建立社會消防安全管理體系面臨的困難之一。
(二)消防監督隊伍建設問題
消防監督隊伍建設問題主要包括:第一,有的部門干部缺乏法律意識,執法時告知后不處罰、隨意中斷法律程序、以罰代停,發現火災隱患時存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現象,個別干部利用自身職務來索要好處;第二,有的干部執法理念落后,發現火災隱患、違法行為時不能按照法律規定處理,執法時輕技術指導、輕整改、重處罰情況比較常見,這造成火災隱患不能徹底整改,這對消防監督執法的公信力帶來很大負面影響;第三,有的監督執法干部專業素質不高,監督執法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強的工作,其對工作人員提出比較高的專業素質要求,但是當前消防監督實際對技術服務重視不足,重視行政監督,執法時看重程序正義,對實質問題的處理重視不足,外加當前消防監督執法任務日益繁重,有的監督人員缺乏系統、專業學習的意愿,缺乏時間與精力,這造成監督管理工作的成效受到影響[2]。
(三)消防監管理念及消防監督模式需改進
當前火災隱患存在區域性、行業性、動態性、季節性的多元化發展趨勢,一刀切的管理造成消防部門研判火災形勢導向性不足。受到科技、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消防部門分析火災形勢時常用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火災類型以及火災起數等指標已經不能對火災形勢進行預判,不能掌握火災隱患與區域、行業、季節等的規律,這就造成研判火災形勢不夠準確、科學,導向性不足。被動的事后監管模式造成消防監督工作處于被動局面,這對消防監督工作的開展造成限制。
二、做好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應對措施
(一)健全社會消防工作網絡
做好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關鍵在于不斷健全社會消防工作網絡,建立有效、完善、多形式的消防組織,為了不斷健全社會安全管理體系,必須增強社會消防責任主體的意識。
第一,政府要強化對當地消防工作的指導。《消防法》盡管規定了政府統一領導消防工作的職責,但是沒有明確政府指導消防工作的方法,沒有明確如何在績效考評以及年度工作考評中納入消防工作,沒有明確問責機制的實施方法等,因此要不斷研究立法完善。
第二,加強消防部門與政府各個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例如對重大火災隱患進行治理時要加強與工商部門、財政部門的協作與溝通;開展校園周邊消防安全檢查治理的行動時,要加強與教育部門的聯系與合作;開展消防產品火災隱患排查、監督管理工作時要加強與住建、應急、公安、市監以及城管等部門的合作;消防工作要想順利展開,幾乎要與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密切合作,因此必須消防部門要加強與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長效溝通協作機制的建立[3]。
第三,強化全民消防安全主體意識。加強“四個能力”的要求內容與社會單位主體管理責任制度的落實,明確社會單位要依法履職、依法對本單位開展防火巡查和消防設施的日常維護保養,開展消防逃生演練,落實“四個能力”的要求。
(二)加強消防監督隊伍建設
第一,強化領導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消防監督管理及執法過程中,消防隊伍的領導干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規避執法過程中政府權力所帶來的干擾,正確履行執法檢查,保證執法過程的連續以及監督執法程序合法,這樣才能提高消防監督管理水平。
第二,加強對消防監督人員的培訓。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加強對消防監督人員的技術能力以及法律意識的培養,從而提高其專業素質。當前消防監督工作任務繁重,監督人員存在比較普遍的厭學情緒、厭戰情緒。因此要提前合理安排、規劃時間,保證有足夠的時間用于培訓。加強對基層派出所的業務培訓,定期開展對基層派出所的業務指導與培訓,由專人對從事基層消防監督工作的人員進行一對一的培訓,從而提高基層人員遇到問題時處理問題的能力,做到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其執法能力。
(三)加強消防宣傳
消防管理工作與消防宣傳工作相輔相成,進行消防宣傳、消防監督執法時不能一刀切,要充分研究宣傳對象的文化程度、火災的特點規律、弱勢群體占比等,與自身工作實際相結合來靈活開展宣傳教育。
第一,不斷創新宣傳模式。立足于時代背景,緊跟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新型通信工具、新媒體等開展消防宣傳,擴大消防宣傳的覆蓋面。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模式、宣傳方法來讓群眾積極參與到消防中,提高全社會的消防安全意識。
第二,根據火災隱患特點開展針對性消防宣傳。根據行業性火災、季節性火災的特點,開展針對性宣傳。每年夏季、冬季都是火災的高發時段,在這些高發時間加強宣傳,進行消防宣傳教育以及消防安全培訓,開展消防演練,通過上門服務等方式來加強宣傳。針對不同行業的火災隱患特點來進行消防宣傳。
第三,重視對弱勢群體的消防安全教育。當前社會發展變遷,城市弱勢群體不斷擴大,其主要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外出務工人員、失地農民等,其受教育程度多不高,經濟條件差,很多孤寡老人及兒童不能生活自理,當遭遇火災時逃生能力不足,判斷力不強。對弱勢群體開展消防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對弱勢群體開展消防安全教育時手段要以常規宣傳為主。要加強對福利院、養老院、老舊小區、城中村以及農村的消防宣傳,掃除消防宣傳盲區。
(四)形成符合國情的消防監督管理模式
第一,主動防御。積極利用科學技術,對消防設施實施遠程控制管理。建立消防控制中心,接入監控設備、各單位消防設施以及消防控制中心設備,實時監控社會單位的消防環境。消防控制中心接收社會單位的報警信號,與119指揮中心連接。消防監督管理系統中接入社會單位基礎信息、檢查記錄以及巡查記錄等,進行網上監管[4]。
第二,深入分析當地火災形勢。消防監督部門派遣專人摸清轄區單位數量,對區域性經濟體、農村、居民住宅區、各行業單位及下屬企業等存在的火災隱患進行摸排走訪,了解其人員結構、規模、類型、面積。科學研判統計數據,利用監督管理信息技術對研判火災形勢,重點治理容易引起人員傷亡的火災隱患。
三、結語
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對于國家整體能否穩定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于一些人群比較密集的區域而言,如果發生了火災現象,沒有及時疏散人群,不僅會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甚至嚴重一些還會產生人員傷亡的現象。我國在注重提升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還要準確落實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每位工作人員承擔自身責任,在精準排除火災隱患的基礎上,全面提升消防監督管理質量,使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龐鑫,趙楠.新時期做好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路徑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0(10):5-6.
[2]魯萌,劉錚.消防法制建設與監督管理改革相關問題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0(28):19-20.
[3]李卿.創新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構建社會化消防工作格局研究[J].今日消防,2020,5(9):54-55.
[4]崔旭東.消防法制建設及消防監督管理探析[J].今日消防,2020,5(1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