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是否有義務防止、
制止性騷擾行為?
法條
第一千零一十條 違背他人意愿,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釋義
性騷擾行為是對受害人人格權益、人格尊嚴、人格自由的侵害,會造成受害人抑郁、焦慮、恐懼以及其他健康問題,法律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性騷擾行為。構成性騷擾一般應當符合以下條件:性騷擾中受害人是自然人;行為與性有關;違背他人意愿;行為一般應當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行為一般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行為人主觀上一般是故意的。被性騷擾行為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法律還規定,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單位未盡上述義務的,也可能要承擔侵權責任。
哪些信息屬于法律保護的個人信息?
法條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釋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個人信息處理方式的數字化轉變,個人信息被侵害的風險越來越高,日常生活中個人信息泄露現象十分嚴重。有鑒于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針對個人信息做出較為細致的規定,以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都屬于個人信息。個人信息可以分為個人私密信息與非私密信息,關于私密信息,還應適用隱私權保護的規定。?
(摘自《生活中的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