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登良,陳 輝,張成云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廣東 廣州 510520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廣東省常住人口達到12601.25萬,占全國總人口的8%,位居全國第一。有關年齡構成的數據顯示,廣東省60歲及以上人口為1556.5萬,占廣東省總人口的12.3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081.3萬,占8.58%[1]。按照國際通行判斷標準,廣東省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廣東省人口基數較大,雖然老齡化程度低于全國,但從總數來看,老年人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關注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和必須關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廣東省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構建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在大力發展和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學校、專業、教師、生源缺一不可,尤其高層次的師資隊伍是鞏固、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保障。關注教師健康,特別是在高職院校工作、奉獻了一輩子的退休教師群體的生活和健康,是每個社會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2008年教師健康狀況調查數據顯示,54.5%的教師每天工作8~10h,26.2%的教師工作時間甚至超過了10h[2]。工作量大、教學任務重、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等原因,使得70%的教師處于亞健康狀態,20%處于疾病狀態。隨著教師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減弱,已退休或準備退休的教師的健康狀況數據無從得知,但這一群體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文章就廣東省高職院校退休教師群體的健康現狀進行調查,提出合理的“體醫結合”的建議和意見,為廣東省高職院校退休教師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為教師病癥的康復提供幫助和參考。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原則,按照廣東省教育廳公布的院校名單,結合廣東省教工委提供的高等職業院校退休人員的數據和行政區域劃分的標準,從廣東省88所職業院校(包含公立和私立)中,選擇深圳市的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市的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和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粵東地區的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粵北地區的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共5所院校的退休教師為研究對象。
通過中國知網、廣州市圖書館、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等檢索、借閱與該研究相關的書籍和相關文獻資料,為文章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扎實的研究基礎。
(1)問卷設計。嚴格按照問卷設計原則設計此次調查問卷,針對研究對象——廣東省高職院校退休教師群體,從其基本情況、健康狀況、鍛煉時間、鍛煉場地、鍛煉項目以及是否同意按照設計方案進行康復訓練等方面進行問卷設計。根據各學院退休教師的人數,盡可能多地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問卷發放情況如表1所示。共發放問卷418份,回收問卷395份,回收率為94.5%;其中有效問卷386份,問卷有效率為92.3%。

表1 調查問卷發放情況
(2)問卷的信度檢驗。此次調查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和清遠職業技術學院5個院校里的退休教師(男性60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為調查對象,采用的是電話提問和勾選問卷的形式。信度檢驗的方法為再測法。為了確保問卷調查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同一個調查對象使用二次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信度檢驗,統計計算前后兩次相關系數的變化,以證明研究結果的可信度。信度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調查問卷信度檢驗結果
(3)問卷的效度檢驗。為了確保此次調查問卷的可靠性,在進行問卷設計的過程中,不斷征求了包含體育專業和醫學康復專業相關專家以及調查對象所在的5所院校領導的意見,以不斷補充和完善調查問卷內容。并且,送請了7位教授、主治醫師、副主治醫師等進行審閱,對該問卷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進行檢驗,滿分為10分。效度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調查問卷效度檢驗結果
根據此次研究的需要,走訪了廣東省老年體育協會、廣東武警醫院心血管科、廣東中山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科等多家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就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的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病癥的康復效果進行調查和咨詢,為此次課題提供理論依據。
運用相關的數理統計方法,對所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運用軟件SSPS 19.0對相關數據做相應的分析,為此次課題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數據支持。
運用邏輯分析法,對數理統計所得出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歸納,總結概括數據所反映的客觀事實,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
(1)年齡結構。根據對386份有效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被調查者在55~65歲年齡階段的有199人,占比為51.6%;在66~70歲年齡階段的有139人,占比為36%;在71~75歲年齡階段的有33人,占比為8.5%;在75歲以上年齡階段的有15人,占比為3.9%。
(2)性別結構。根據對386份有效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被調查者中男性有220人,占比為57%;女性有166人,占比為43%。男性退休教師的數量多于女性退休教師。
(3)職業結構。根據對386份有效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被調查者均為各個學院的退休人員,包括行政、教師、教輔和工人等,均享受學院福利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待遇,人員的工作年限為26~41年不等。
(4)健康狀況的自我評價。根據對386份有效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被調查者中自認為健康的有247人,占比為64%,其中男性有153人,女性有94人;自認為不健康的有139人,占比為36%,其中男性有91人,女性有48人,女性少于男性。①存在的主要病癥。根據調查,認為自己身體不健康的退休教師中,患有的代謝疾病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有冠心病、腦動脈硬化、貧血等;消化系統疾病有慢性胃炎、便秘等;呼吸系統疾病有慢性支氣管炎;骨科疾病有風濕性關節炎、老年性變性骨關節疏松、痛風等;五官科疾病有白內障、青光眼、耳鳴等。當然,也存在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頸椎疾病等。②引發疾病的原因。其一,被調查者年齡都在55歲以上,即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過去物質條件并不好,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其二,退休老教師年輕時過度勞累和辛苦工作,致使身體積勞成疾。其三,過去工作環境較差,對教師的身體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四,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機能退化,許多“暗傷”顯現出來。另外,還存在一些如肥胖等引起的疾病,這些都是患老年病的原因。
(1)鍛煉動機。據問卷統計結果可知,退休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有增進健康、陶冶情操、興趣愛好、社交往來和競技能力,數據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調查對象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
由表4可知,退休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中,為增進健康的占比為93.0%,排第一;是興趣愛好的占89.4%,排第二位;以社交往來為目的參加體育鍛煉的占82.6%,排第三;以陶冶情操為目的的占79.8%,排第四;為保持競技能力的只占11.7%??梢钥闯?,廣東省高職退休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不盡相同,但主要是在自己感興趣的情況下,以提高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為目的。
(2)鍛煉方式。據問卷統計結果可知,退休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方式主要有自我鍛煉、結伴鍛煉、相約鍛煉、社區活動、賽前訓練等,均對鍛煉項目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3)鍛煉項目。體育鍛煉項目原則上是不受年齡限制的,但由于老年人動作較遲緩,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鍛煉項目[3]。據問卷統計結果可知,退休教師參加的體育鍛煉的項目比較豐富,包含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退休教師參加的體育鍛煉項目是較為豐富的,幾乎囊括了適合老年人運動的各個項目。其中,散步、慢跑、太極拳和跳舞居前四,是廣受這一群體喜愛的;游泳、乒乓球和羽毛球等也有一定的人群基礎;自行車、高爾夫、門球等項目受場地、器材、收費等因素的限制,對于老年人的選擇而言有一定的影響。

表5 調查對象參加的體育鍛煉項目
(4)鍛煉的場地。根據問卷統計結果,從退休教師進行體育鍛煉的場所選擇上看,首選場地為住宅附近的公園、廣場、綠道等,占比為43.3%;其次是住宅小區內,占比為36.7%;排第三的是周邊免費開放的體育運動場所,占比為19.3%;鍛煉場所中選擇比例最少的是收費體育場館,僅占2.7%??梢?,該群體對于鍛煉的場地,選擇免費的公共體育設施的占97.3%,選擇花錢消費去鍛煉的人數占比很小。
(5)鍛煉時間、頻次。每周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及每次持續的時間能準確地反映出參與者的鍛煉習慣。據問卷統計結果可知,在天氣、身體等因素允許的情況下,退休教師每周參加鍛煉的次數大多是3~5次,占比為68.2%;每周6次以上的占比也達到了13.8%。這說明體育鍛煉是老年人打發閑暇時間必不可少的內容。
從每次鍛煉持續的時間來看,近一半人是30~60min,占48.6%,這個時長是符合老年人群體體質特征的;其次是60~90min,占比為32.8%。這說明該群體對體育鍛煉是持積極態度的。
從參加鍛煉的時間來看,大多集中在清晨(188人,占比為48.7%)和晚上(141人,占比為36.5%);早晚都參加鍛煉的有76人,占比為19.6%。由此可見,清晨和晚上是退休教師鍛煉的最佳時間段。
在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健康是整個社會需要關注的問題?;诖?,筆者對廣東省5所高職院校退休教師健康及體育鍛煉情況的調查情況進行了論述。被調查者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較為積極,鍛煉項目根據個人興趣選擇,鍛煉時間主要是清晨和晚飯后,以保持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鍛煉場地主要根據居住地環境選擇,如免費公園、小區、綠道等;通常鍛煉時間能保持30min以上,時間長短根據當日的實際情況而定。
(1)加強體育鍛煉宣傳,提高老年人的健身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普及鍛煉、健身知識,提倡科學鍛煉,不斷增強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
(2)加大體育場所和體育設施建設力度,如體育場館、體育公園、綠道及小區鍛煉場所等;加快學校場地設施開放的進度,保證老年人體育鍛煉的正常進行。
(3)積極推廣適合老年人進行的體育鍛煉項目,如太極拳、八段錦、毽球等,以低運動量、簡單易學、便于普及的項目為主;還需加強與地域、習俗有關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推廣。
(4)充分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積極組織老年體育活動,以靈活化、常態化的活動方式有效引導老年人積極參與,并給予科學的指導,使其進行科學、健康的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