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燁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6
南中高速工程是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便捷通道。其中,橫門西特大橋地處雞鴉、小欖水道交匯處,跨徑布置為(66+390+324+2×66)m,為獨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鋼箱梁斜拉橋。主梁采用扁平流線型整幅式鋼箱梁,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空間雙索面,在主梁兩側錨固。索塔采用花瓶型,塔柱斷面形狀考慮了結構受力需要和建筑景觀效果的要求。
項目地處珠江三角洲沉積區,均為第四系覆蓋。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15)、《廣東省地震烈度區劃圖》,項目區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所在區域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系數為0.10,該地區地震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場地土類型為軟弱土,建筑場地類別為Ⅲ類,屬抗震不利地段。
主梁在主塔處設置2個雙向支座;在輔助墩處分別設置2個單向摩擦擺支座,橫橋向約束;在過渡墩處分別設置2個單向支座,橫橋向約束;在主塔處設置橫向抗風支座。為了改善結構動力性能,減少地震力、風力、車輛制動力對橋梁結構尤其是伸縮縫裝置的破壞,在梁與索塔支座墊石間設置縱向彈性索(共4對索)。
獨塔斜拉橋由于剛度相對較低,地震相應比較復雜,需要建立動力分析模型,并考慮樁基對結構的影響[1]。結合反應譜分析和時程分析分別對結構進行計算校核[2],并采取合理的減隔震措施,優化結構體系。采用三維梁單元建立總體模型進行抗震分析,采用土彈簧模擬樁基邊界[3]。
結構橫向約束體系設計計算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計算分析模型示意圖
相比于靜力模型,時程模型中對土彈簧剛度需進行調整,土彈簧剛度依照m值法計算得到,根據抗震設計規范,一般取m動=(2~3)m靜,在該項目中取m動=2.5m靜進行計算。
斜拉橋下部抗震設計中,支座的選取是重點。先不考慮支座的減隔震作用,對輔助墩墩頂支座橫向固定、橫向活動兩種布置形式分別進行分析計算。考慮到邊界約束均為彈性約束,可采用反應譜法對結構內力進行匡算。
不考慮減隔震支座下的結構內力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針對抗震專題所提供的幾條特征地震波均進行分析計算,表中僅列出分析結果最不利的地震波對應結果)。

表1 不考慮減隔震支座下的結構內力分析結果
由表1可知,單純采用球鋼支座,輔助墩處橫向固定,會導致輔助墩底橫向受力過大;輔助墩處橫向活動,會導致過渡墩底橫向受力過大。
因此,在輔助墩處需設置減隔震支座,確保在E2地震作用下,支座起到消能減震作用,在輔助墩分擔橫向受力的同時,確保輔助墩自身通過強度驗算。設計中,采用了摩擦擺支座,在靜力及E1地震作用下,支座近似為固定支座,在E2地震作用下,支座抗剪銷剪斷,支座橫向可動,通過控制摩擦擺支座等效半徑,可以控制過渡墩與輔助墩的受力分配,最終根據結構受力,選取合適的支座等效半徑。
此時,由于邊界約束變為非線性約束,采用時程計算分析結構在給定地震波下的位移、內力響應。考慮減隔震支座下的結構內力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考慮減隔震支座下的結構內力分析結果
由表2可以看到,采用合適的摩擦擺支座,可以減小地震下上部結構的響應,并且有助于過渡墩、輔助墩共同參與受力,減小橋墩各自的內力。
根據上述時程計算結果,得到E2地震左右下支座的等效剛度近似為50000kN/m,并以此更新反應譜模型,對時程結果進行校核。結果顯示,反應譜計算結果與時程計算結果近似,但是部分構件內力值小于時程計算下的最大內力值。
與橫向約束體系類似,結構在縱向地震作用下,在索塔處直接將塔梁進行固定約束,將導致索塔塔底截面承載能力不足。但若在此處不進行順橋向約束,則在百年風作用下,主梁最大位移將大于1m,明顯不合理。因此,綜合考慮靜力、地震作用下的結構受力需要,順橋向采用在塔梁處設置縱向彈性索的方案限制主梁縱向位移。
同樣通過反應譜、時程計算,調整縱向索剛度進行試算,當選用共8束PES7-283l拉索,順橋向最大約束力為56000kN時,地震作用下最大順橋向位移約0.24m(針對抗震專題所提供的幾條特征地震波均進行分析計算,E2地震作用下結構縱向位移如表3所示,僅列出分析結果中兩條分別對應最大及最小位移量),與結構百年風作用下順橋向位移量相當,同時索塔結構受力滿足規范要求。

表3 E2地震作用下結構縱向位移 單位:m
成橋時在彈性索索力滿足結構承載力要求的同時,應確保在運營階段、地震作用下不松弛,因此選用共8束PES7-283拉索,其恒載下張拉力控制在約8000kN,可同時使拉索應力幅、強度滿足規范,且運營狀態恰好不松弛。
橫門西特大橋橫橋向約束體系過渡墩采用球鋼支座,輔助墩采用摩擦擺支座,在E2地震工況下,利用輔助墩與過渡墩共同參與結構受力,盡可能保持輔助墩及過渡墩都處于彈性工作狀態,確保特大橋結構安全。
橫門西特大橋縱橋向約束體系采用了彈性索限制縱向位移,將索塔在E2地震作用及百年風作用下的主梁縱向位移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同時利用相對于固定支座,彈性索剛度較小的特點,減小了索塔在地震作用下的結構響應,能確保結構安全。
橫門西結構體系設計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采用減隔振支座、彈性索等措施,可以切實有效地減小結構地震響應,優化結構尺寸。
(2)反應譜分析方法是基于彈性結構的分析方法,即便支座采用等效剛度,依然會和時程分析結果有所出入。
(3)反應譜分析結果并不一定比時程分析結果更不利,因此對于特大橋設計,尤其是受抗震控制設計的橋梁,時程分析不可省略。
(4)結構抗震計算中,應考慮到計算結果受地震波的選取影響較大,在設計過程應多考慮幾條獨立的地震波,同時結合反應譜結果、靜力計算結果綜合選取結構參數。
文章針對南中高速橫門西特大橋的建設條件及結構特點,合理選用支座類型、彈性索參數,無須設置額外的阻尼、特殊結構限位裝置,使得結構靜力性能、穩定性好,同時滿足運營、百年風、抗震等多工況下的結構受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