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尹小東 王博林 蔣軍生

為了切實改善鄉村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讓鄉村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讓農村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多一份放心,2021年,茶陵縣將鄉村中小學食堂、澡堂、廁所、宿舍、運動場等“五小”改造計劃作為全縣教育民生實事重點工作。
近日,記者走進茶陵縣幾所鄉村學校,感受“五小”改造帶給當地學生的精彩變化。
高位推進,辦好民生實事
“新操場建成后,學校整體風貌煥然一新,師生強身健體、開展活動也有了好去處。”9月28日上午,茶陵縣下東中心小學陽光體育大課間現場活力四射,看著操場上快樂鍛煉的學生們,校長尹兵初欣慰感慨。
早在今年上學期,這里還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泥沙地,“天晴一身灰,下雨一坪水”,簡陋的校園環境也曾讓周邊家長“望而卻步”,紛紛將孩子送往城區上學。今年暑假,學校將操場徹底改造,原先的泥沙操場全部鋪上了柏油,全新的校園讓當地不少家長有了信心:“孩子終于能在家門口上好學了。”
鄉村學校生源日漸萎縮,城區學校學位擁擠,近年來,這樣的現象在茶陵成為常態。“五小”改造計劃的實施進一步完善鄉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校園環境、提升辦學品質,滿足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成為可能。
為了確保“五小”改造落到實處,切實解決學校實際問題,茶陵縣教育局開展了多次調研,廣泛聽取基層意見,按照實事求是,分類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科學制定工作方案。
據了解,茶陵縣鄉村學校“五小”改造項目共近100個,涉及食堂、操場改造、功能室升級、校園文化建設、教師周轉房配套建設等多個方面。項目分兩批實施,計劃投入資金約2600余萬元,預計2021年年底完成。改造后,將惠及約18000名農村中小學學生及教師。
因校施策,優化教學環境
茶陵縣確定鄉村學校“五小”改造項目堅持可行性、必要性和均衡性等原則,各學校按照輕、重、緩、急對本學校建設項目進行摸底和申報。
“考慮到學生就餐問題,學校申報了食堂改造項目。”湖口中心小學總務處主任顏福華介紹,該校現有學生700多人,原有食堂面積不足300平方米,中午就餐食堂擁擠,很多學生選擇站在戶外吃飯。
茶陵縣教育局高度重視,實地勘查后迅速進行立項,投資10萬元對原有食堂進行擴建,并為新食堂搭建雨棚,學生就餐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以前宿舍樓沒有廁所,晚上總是要摸黑下樓去百米之外的公廁。如今我們新建了衛生間、澡堂,改善了食堂,教師的幸福感大大提升。”舲舫中心小學語文教師劉穎君來自岳陽華容,在校任教5年的她也深刻感受到了學校的點滴變化。“今年開學,學校還實施‘明廚亮灶工程,食堂工作人員操作流程全程監控,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
“近年來,舲舫中心小學緊緊圍繞‘讓鄉村孩子享受城市般的優質教育目標,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確保教師安心扎根、學生安心就讀。”校長譚芳裕介紹,今年該校以“五小”改造計劃為契機,對宿舍、廚房、食堂、綠化、功能室等進行升級,把“讓鄉村孩子享受到城市優質教育”落到實處。
特色立校,提升辦學品質
每一棟樓都有特殊命名、每一面墻都會“說話”、每一間教室都書香滿溢……9月28日下午,走進思聰中心小學,隨處可見文化標語、文化展板,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讓鄉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該校校長歐陽澤平以“思以成行,聰以致遠”為核心理念打造辦學特色,通過善思、善行的辦學理念引導學生向上生長,內涵發展。今年暑假,學校依托“五小”改造投入50萬元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辦學品味。為了讓“思”“聰”文化深入學生心中,學校同時升級改造功能室,并開設了體育、足球、美工、音樂等8大類個性化課程。
當天下午3點40分,學校國學館內,師生共學禮儀、誦讀經典;書法園地,老師手把手指導學生握毛筆姿勢;音樂館內,老師帶領學生吹響了葫蘆絲……每周二和周四的課后服務時間,學校9名藝體教師便會前往各功能室,為學生進行專業藝體技能培訓。
“除了確保學習成績,我們學校每一個孩子在畢業時至少學會一門藝術技能和一項體育技能,真正實現全面發展。”歐陽澤平介紹,本學期該校900多名學生中已有481人參加了個性化課程的培訓,下一步學校將增設棋類、計算機等課程,鼓勵更多鄉村孩子培養特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