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蕓

前些日子,我給薛家柱老師發微信問候,遲遲沒收到他的回復。我心中掠過一絲不安。以往,他見了微信,通常會及時回復,完全沒有著名作家的架子。誰知薛老師于9月6日凌晨駕鶴西去,只剩一聲長長的嘆息!
我熱愛文學,能與薛家柱老師結緣,是因為父親的緣故。據年邁父親回憶,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薛老師在西湖邊的一家單位工作,那時父親寫好了作品送他審閱,他是資深編輯。這樣,父親和他就漸漸相熟了。后來,父親棄文從醫,雖然不再從事寫作,但父親一直覺得薛老師是一位人品極好的人,所以這么多年一直保持著聯系。
二十年前,我策劃組織了一場慈善拍賣會,薛家柱老師作為文藝界代表親自為我助陣。為了捐助十位貧困大學生和一位身患尿毒癥的博士,我和同事們沒日沒夜地籌集善款和善物。慈善拍賣會當日,參與捐助企業的紅旗掛滿了現場,參與拍賣的愛心物品和珍貴藝術品也擺滿了現場。我作為活動總負責人,充滿感恩地致謝了一大串嘉賓和近百家企業。當薛老師發言時,他那簡短的一句話激勵我至今,他說:“你們有機會做好事,非常好!非常了不起!祝活動圓滿成功!”為了不負他的厚望,這么多年,我一直走在做好事的路上。十年前,我在水秀苑社區創立了蕓文化工作室,已舉行了幾十次公益文化講座,深受大家喜愛。薛老師知道我做的這些事,感到特別欣慰!
十幾年前,當我準備從政府部門辭職去從事文學研究和寫作時,薛老師非常誠懇地對我說:“你放棄好工作,只是埋頭創作,真是不易!”我如今深深領悟他說這番話的真誠之心和深意。在等待作品發表的漫長過程中,我失去了許多其他的發展機會,也有了人生百味,但我并無一絲遺憾。今日,我一遍遍反復品讀薛老師生前的那首詩:“我生活過了,思索過了,用整整一生做了小小的耕耘。歲月刻下的每一筆皺紋都是令人回味的人生腳印。”他的內心體驗與我這位在文藝殿堂一直虔誠修行的人何其相似。
后來,我在不少文藝活動中都遇見過薛老師。每一次,我見他精神矍鑠,笑容可親,內心就特別歡愉。他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然后帶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美好的作品。但歲月終究不饒人。每次我在電話里聽見他熟悉的聲音,就像親人那樣親切。他多次對我說:“你喜歡看什么書,自己來我這里選!”如今,我多么希望再次聆聽他關于創作和人生的肺腑之言,但是,他的生命竟一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我對他的懷念只能停留在文字中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與薛老師的交往時間很漫長,也很質樸。“鞋兒破,帽兒破……”他創作的一個個經典劇本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惟愿他在天堂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