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國超
濮陽市人民醫院,河南 濮陽 457000
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primary 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多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部分出血傾向嚴重者,可造成內臟、顱內出血,甚至導致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2]。糖皮質激素為臨床治療ITP一線藥物,起效迅速,但持續反應率低,且長期用藥易發生不良反應。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為臨床治療ITP二線藥物,可有效提升血小板計數水平,常與一線藥物聯合治療以提升臨床療效[3]。本研究應用大劑量地塞米松+rhTPO聯合治療ITP患者,觀察其臨床療效,評估其對血小板的作用性、安全性,報告如下。
選取濮陽市人民醫院ITP患者82例(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1例)。對照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46.23±3.68)歲,年齡范圍38~70歲;病程(4.02±0.56)個月,病程范圍3~9個月;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47.51±3.05)歲,年齡范圍40~72歲;病程(3.81±0.67)個月,病程范圍2~8個月;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原則要求。
(1)納入標準:均確診為ITP患者;血小板計數(PLT)符合入選標準(<30×109/L);患者或其近親屬知情同意本研究。(2)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疾病者;合并嚴重糖尿病者;合并再生障礙性貧血者;合并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對此類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國藥集團榮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0036,規格:1 mL∶5 mg)治療,靜脈滴注,40 mg/次,1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沈陽三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48,規格:15 000 U/mL)皮下注射,1 mL/d,1次/d。兩組均持續用藥14 d。
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PLT恢復正常(≥100×109/L)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部分緩解,PLT顯著提高(>30×109/L)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PLT水平。(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10(IL-10)、細胞毒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轉化生長因子-B1(TGF-β1)。(4)比較兩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5)比較兩組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92.68%高于對照組65.8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PLT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PLT計數比較(×109/L,)

表2 兩組PLT計數比較(×109/L,)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1 13.31±1.97 78.56±6.52觀察組 41 12.86±2.56 129.68±7.59 t 0.892 32.713 P 0.375 <0.001
治療前兩組IL-10、CTLA-4、TGF-β1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10、CTLA-4、TGF-β1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IL-10、CTLA-4、TGF-β1比較(ng/L,)

表3 兩組IL-10、CTLA-4、TGF-β1比較(ng/L,)
時間 組別 例數 IL-10 CTLA-4 TGF-β1治療前 對照組 41 249.19±46.89 14.08±2.89 950.12±109.89觀察組 41 246.38±48.63 13.24±3.02 947.36±111.43 t 0.266 1.287 0.113 P 0.791 0.202 0.910治療后 對照組 41 321.56±72.55 20.95±4.23 1 821.52±246.51觀察組 41 408.57±81.32 29.69±5.94 2 967.32±339.26 t 5.112 7.674 17.495 P<0.001 <0.001 <0.001
治療前,兩組CD3+、CD4+、CD8+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D3+、CD4+均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CD3+、CD4+、CD8+比較(%,)

表4 兩組CD3+、CD4+、CD8+比較(%,)
時間 組別 例數 CD3+ CD4+ CD8+治療前 對照組 41 65.03±3.84 32.93±2.45 27.17±3.02觀察組 41 64.81±3.52 33.16±2.86 26.73±2.89 t 0.270 0.391 0.674 P 0.788 0.697 0.502治療后 對照組 41 68.86±4.01 38.29±3.20 24.69±2.32觀察組 41 74.32±4.97 43.51±3.98 20.32±1.87 t 5.475 6.497 9.390 P<0.001 <0.001 <0.001
治療后兩組不良反應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ITP具有發病機制復雜、難治愈等特點,多由免疫功能異常引起,具有一定致命性出血發生率,且尚無根治方法,因此,臨床一直在探求理想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4]。
地塞米松屬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可通過調節機體免疫系統,穩定T淋巴細胞亞群,減少血小板膜蛋白抗體繁殖,從而恢復細胞功能,短時間內迅速上調患者PLT水平;還可通過抑制單核血液細胞對血小板產生破壞,達到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出血癥狀等作用。但長期使用易引發骨質疏松、胃黏膜病變等不良反應[5]。
血小板表面含有大量免疫細胞,主要包括CD3+、CD4+、CD8+,其中CD4+細胞數量減少可致B淋巴細胞繁殖,產生大量血小板抗體,導致體內血小板破損,而血小板生成素(TPO)可通過激活Janus激酶/信號轉導與轉錄激活子(JAK/STAT)信號轉導通路,調節血小板生成水平[6-7]。rhTPO是一種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經提純制作而成的全長糖基化物,為一種基因工程蛋白藥物。研究發現,rhTPO與TPO相似度極高,具有332個氨基酸,可通過調節血小板各階段生成過程,促進骨髓巨核細胞分裂,從而有效提升外周血PLT水平,增加骨髓中巨核系祖細胞,對造血干細胞的產生有積極作用[8-9]。IL-10、CTLA-4、TGF-β1為機體負性免疫調節細胞因子,由T淋巴細胞釋放、合成,其水平降低時提示反應性細胞過度活化,而水平升高時則提示機體存在免疫耐受現象。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且PLT、IL-10、CTLA-4、TGF-β1均高于對照組,CD3+、CD4+、CD8+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用藥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增加外周血血小板計數,調節免疫細胞。
綜上可知,大劑量地塞米松聯合rhTPO治療ITP患者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提升患者血小板計數,調節機體免疫細胞表達水平,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