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楊 張曉璇
(作者單位: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黨委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始終將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隊伍作為推動引領公司發展戰略落地的重要舉措。通過創新人才工作機制,統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人才工程項目,多措并舉做好育才、引才、用才工作,逐步打造了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為實現新時代核工業“三位一體”奮斗目標夯實人才基礎,貢獻中核二三力量。
中核二三將職業技能競賽作為培養、選拔、評價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近日,由中核二三承辦的“2020 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核能系統焊接職業技能競賽”在浙江 海鹽圓滿落幕。來自全國各大核設備制造和安裝產業相關集團的27 家單位的97 名優秀技術能手參加競賽。
經過激烈角逐,中核二三選手斬獲通用競賽團體冠軍,獲得通用項目個人綜合成績前兩名,包攬通用項目4 個單項第一、獲得三個專用項目中的2 個專項第一和1 個專項第二,以賽促練,以賽促建效果明顯。
此次競賽是中核二三舉辦的諸多賽事之一。事實上,自2005 年起,中核二三已成體系舉辦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希望通過技能競賽機制,為員工搭建起展示技能的舞臺,選拔一批在專業領域具有高超技能的頂尖人才。為加速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建設,2018 年,中核二三將原本每兩年舉辦一次競賽調整為每年舉辦一次,除涵蓋焊工、電工、管工、鉗工、測量、起重等主要傳統施工工種,還加入CAD 軟件、無損檢測技術及BIM技術等新興技術應用。通過不斷完善競賽制度,創新競賽形式,拓寬競賽覆蓋面,擴大競賽規模,健全激勵機制,經過15 年來不間斷的提升完善,中核二三職業技能競賽已逐步發展成為工種相對齊全、參與度和美譽度較高的一項職工活動品牌。




為最大限度激發員工參與技能競賽的熱情,中核二三還對競賽冠軍頒發總經理特別獎和授予“工匠之星”稱號,將競賽獲獎選手中的非自有職工轉為自有職工,將競賽成績與技能專家聘任、技術能手及勞模選樹、八級工等級評定等掛鉤,從正面激勵員工立足本職、學習技能、提高技藝、爭創一流。使職工將個人職業規劃與企業發展需求緊密結合,達到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的有機統一。
從全國勞動模范、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彭存利,到中央企業“百名杰出工匠”、全國技術能手、浙江工匠丁凌,黨的十九大代表、大國工匠、中核集團勞動模范未曉朋,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最美青工、中央企業勞動模范魏海濤,公司勞動模范、勞模創新工作室(電氣)帶頭人李枝清,中核二三焊接技能專家、此次競賽冠軍陳鴻,一代代各領域技能專家均通過中核二三職業技能競賽展現個人能力、實現自我價值。通過大力宣傳獲獎選手典型事跡,中核二三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展示工匠風采,弘揚工匠精神,營造尊重人才、崇尚技能、崗位成才的良好氛圍,傳播“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新技術、新工藝對技能人才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迅速提升員工技能水平,中核二三整合優勢資源,以培育專業技能人才為辦學宗旨,建立了陽江培訓基地,打造技能工人招聘-培訓-使用-評價-能力再提升的資源供應鏈,切實提高技術人員業務能力及產業工人技術技能,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今年5 月12 日,培訓基地正式開班,現已完成342 人的培訓工作。其間,還組織了162 名技能工人開展了2 期技能人員培訓,專題學習專業理論、實操、質量、安全及企業文化等課程;組織53 名進度控制人員開展項目管理進度控制能力提升培訓1 期,培訓課程涵蓋各級進度計劃的編制與管理、沙盤推演、BIM 技術、P6 Professional 軟件操作和應用等內容;組織127 名質量、安全、技術人員開展職能線人員能力提升培訓3 期,培訓內容包括專業知識講解,經驗反饋學習等方面。
陽江培訓基地可滿足200 余人同時培訓,培訓教師均由核電系統資深專家和專業能手擔任。目前,中核二三已編制發布各專業培訓大綱、教材20 份,制定13 份管理制度及管理程序,保證了培訓基地規范、有效運行。
此外,中核二三還依托基層項目設立“華龍育才學院”,打造成為中核二三承擔“華龍一號”群堆項目建設的“人才加工廠”,共培養出211 名精益班組長,為裂變出核島安裝的骨干人才隊伍筑牢堅實基礎。
中核二三圍繞人才強企戰略,進一步發揮高技能人才在技術攻關、創新交流、傳授技藝和絕技絕活的傳幫帶作用,創立了四個“勞模及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由“全國勞模”彭存利領銜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中核二三首個國家級大師工作室,匯集了30 多位焊接、管道、電氣、鉗工等專業的專家人才、高級技師和崗位能手。通過簽訂師徒培養協議,以“創新+實訓”模式,激發全員創新智慧和創新創效能力,以點帶面,培育了一批批優秀技術能手,近年來已逐漸成為職工成長成才的“搖籃”和技術創新的“孵化器”。
由中核集團“勞動模范”馮英超領銜的“馮英超自動焊創新工作室”以整合職工技術創新,聚焦自動焊專業難點為目標,實現從“個人作用”到“集體效應”的轉變,激勵全員立足崗位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將工作室和施工一線再融合、再深 化、再推廣,推進職工技術創新活動踏上新的臺階。
與此同時,中核二三還重構了核電項目產業工人八級工分層制度體系,將技能等級與崗位工資體系掛鉤,通過實施高技能匹配高工資機制,激發員工自主提升技能的意識。2016 年5月,中核二三正式開啟八級工等級評級工作,此次評級涉及14 個主要工種,旨在全面提升公司技能工人水平。八級工制度的推行得到廣大技能工人廣泛認可,現已累計完成5745 名技能工人的考核定級,為公司培養和建立一支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隊伍打下堅實基礎。
實施八級工制度,不僅提高了技能工人的幸福指數和企業歸屬感,更激發了產業工人隊伍全員提升技能水平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打通了技能工人晉升通道,為技能工人構建出一條發展清晰、導向明確、激勵持久的技能職業發展通道。
中核二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搭建起人才培養的系統化平臺。繼“青年英才”培訓班實施之后,又一中長期人才工程——“2035 人才工程”正式啟動。該工程立足中核集團“人才強企”及“三位一體”戰略目標落地,對接中核集團“領航計劃”“金駿眉計劃”和中國核建“青藍計劃”,堅持“服務發展、服務集團、人才優先、以用本、創新機制”的工作方針,為所有青年人才成長搭建了多渠道、寬口徑、全方位的培養平臺。中核二三計劃用15 年時間、8 個培養周期,分期、分層、分類培養出1470 名涵蓋管理、工程技術及技能“三類六型”高素質人才隊伍,建立起規模與產業發展相適應、質量與結構顯著優化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目前,已遴選出第一期培訓班學員197 人,組建成領軍領跑班、領先班、領航班、領英班、領匠班共五個班,并根據每個班培養方向“量身定制”了培養體系運行手冊,確保學員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時,完成2035 人才知識地圖及培養路徑搭建,以及學員2年期線上線下專屬培養課程體系搭建。課程主要圍繞戰略視野、文化基因、創新變革、管理效能、領導育人、專業方法、職業素養等三型六類人才能力素質和知識要素的要求進行設計,第一期網絡學習課程順利開班,197 名學員正在接受系統化培養。
人才的綜合性培養至關重要。中核二三正是通過實施長期人才發展戰略,利用三個五年,實現專業技術人才與行政管理人員橫向交流與縱向晉升,打通職業生涯發展“雙通道”,促進職工成長成才,不斷開創人才繁榮發展新局面。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中核二三將始終沿著黨和國家發展提出的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全面貫徹中核集團、中國核建工作部署,以公司戰略為導向,扎實推進各項人才工程順利實施,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工匠級”高素質產業人才隊伍,確保“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良好開局,為中核集團高質量發展、實現新時代“三位一體”奮斗目標貢獻中核二三力量,續寫我國核工業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