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彩彬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對室內裝修要求愈發嚴格。暖通空調是室內設計重要環節之一,高效、可靠應用地源熱泵系統可有效節省成本支出,而且擁有良好的環保節能成效,與我國倡導綠色理念相吻合,提高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水平。基于此,本文闡述地源熱泵實際應用中特征,分析其實際應用于暖通空調設計中,后續相關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源熱泵;暖通空調設計;應用
城市化進程不斷較快,促進建筑行業高速發展,人們對建筑內部空間提出新的要求,暖通空調系統應用十分凸顯。但由于大面積空調機應用,不僅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而且需耗損大量能源,可持續發展導向下,對暖通空調進行合理布設,實現綠色、節能環保目標十分關鍵。應用地源熱泵可滿足建筑基本功能同時,達成節能減排目標,需設計人員高度加以重視,綜合性考量各方面因素。
一、地源熱泵特征優勢分析
地源熱泵基本原理主要是,最大限度應用地熱資源,實現供熱及制冷雙重目標。譬如,冬季室外溫度為-10oC、夏季溫度高達40oC,地下土壤內部溫度長期固定于14oC,充分應用其溫差降低能源耗損量,冬季將地能中熱量獲取,適當升溫之后用于室內采暖,可節省能源高達40%;夏季將室內熱能輸送至地能中,可節省能量約為60%。與傳統暖通空調系統相較,地源熱泵核心熱能源于地下,不僅可降低能源耗損,而且對環境保護成效具有積極作用。地源熱泵特征主要展示在以下幾方面:
(1)地源熱泵具備一定清潔性。電力為電源熱泵運行做以可靠保證,電力應用于地源熱泵中,主要熱能源于大地,所以應用整合環節并不存在一定的反應,不會出現燃燒等現象,不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此外,選取應用較為成熟的地源熱泵,其整個系統正式運行過程中,無需配置相應的冷卻裝置,所以最終將內部熱能排放過程中,會環境造成一定影響[1]。
(2)地源熱泵具有一定能效性。分析現下地源熱泵應用現狀,其正式使用過程中,大幅度提高對各項資源應用率。譬如,冬季整個氣溫較低,應用地源熱泵可保證將其溫度予以控制,一般處于12-22oC,高于常規溫度。地源熱泵實際供熱過程中,可進一步提高其蒸發溫度,有助于保證該系統使用能效。
(3)地源熱泵經濟性。地源熱泵實際制冷時,由于其冷凝實際溫度較低,與原有暖通空調相較,具備良好的制冷效果。根據現下調研數據顯示,暖通空調中應用地源熱泵系統,其制冷及供熱費用支出可降低1/3,。此外,與原有鍋爐供熱系統相較,地源熱泵在運行過程中可依托電能支持,但整體能源耗損量較低,經濟性能優勢十分凸顯。
(4)地源熱泵可靠性。地源熱泵實際運行中,系統整體依附于計算機進行管控,可保證該系統運行精準性及可靠性。同時,操作人員可通過監控設施,對該系統進行全生命周期管控,
進一步了解整個系統運行中存在問題,有目的性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地源熱泵應用可靠性及安全性。
(5)地源熱泵具有穩定性。地源熱泵正式運行時,不受環境、溫度等因素限制,其自身溫度可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將其溫度控制在10-25oC內,供熱及制冷系統也可保證在3.5-4.5內,與傳統中央空調系統相較,地源熱泵系統自身穩定性更優良。
二、地源熱泵在暖通空調設計中應用分析
1、大地耦合熱泵
大地耦合熱泵基本應用原理為,以淺層地表土壤為核心熱源,持續性為其提供驅動力,最大限度應用耦合交換地熱器特征優勢,將其以水平形式放置于地溝中,并將其與周圍水環路體系進行銜接。與傳統熱泵相較,大地耦合熱泵優勢特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地下土壤溫度產生動態化波動較小,且地表內空氣波動存在一定延緩性作用,有助于實現熱源,保證大地耦合器處于穩定狀況下。第二,將土壤作為核心熱源介質,無需增設相應的鍋爐和冷卻塔,可避免此類裝置增設帶來環境污染問題,在土壤放熱及存儲熱作用下,進而呈現更加的供熱、制冷成效。應用大地耦合熱泵過程中,需按照實際狀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取土壤轉換器,現下常用大地耦合熱泵分析,主要包含兩種類型,即水平型、垂直型,其中垂直型使用頻次更高。此外,由于換熱管材長期埋設于地下,所以應基于系統運行穩定性及可靠性出發,選取管材自身耐腐蝕性和化學性能優良,且具有一定強度和韌度管材[2]。
2、地下水熱泵
地下水熱泵系統核心原理為,充分應用地下水將其作為熱泵系統介質,持續性為其提供運行支持,發乎深井水溫穩定優勢,最終達成熱量成功交換目的。地下水熱泵應用價值為,其自身整個不會占據較大面積,以及正常運行過程中出現異常狀況較少,可節省一定的維護成本費用,施工工藝較為簡易。地下水熱泵應用過程中,將地下水抽取之后,需進行相應的回灌工作,以免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干擾。
3、地表水熱泵
地表水熱泵與地下水熱泵存在較多相似點,其核心異同點是地表水熱泵是由潛在水面以下塑料管道,作為系統核心構成,此類管道相似點體現在聯膜及多重性特征,地表水熱泵是運營過程中,形成完整的地下水熱交換系統,可將原有土壤熱交換系統予以替代。設計暖通空調過程中,選取地表水熱泵需保證建筑物和管道進行有效銜接,進而一定程度保障地表水熱泵,處于穩定條件下進行運轉。此外,地表水熱泵實際應用過程中,需綜合性考量區域內環境條件,對相關設備及管理做好防潮、防凍處理保護,減少氣候因素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
三、實踐項目案例分析
1、項目概況
某工程內部包含面積較大,總建筑面積為總建筑面積6917㎡,內部包含辦公樓、公寓、消防中心、餐廳等模塊,主要工作內容是室外埋設管熱交換系統埋設工作、機房及地源熱泵機組安裝、部分空調末端安裝。夏季空調末端主要供給7/12oC循環水,促使各室內溫度始終控制在24±2℃,最低溫度可達到18oC,冬季為空調末端提供45/40oC循環熱水,促使各室內溫度控制在18±2℃,最高可達到26oC,其設計實現成效應在合同中體現。
2、系統方案設計和運行費用比較分析
嚴格依照我國相關出臺規范、標準進行設計,按照建筑特性,冷負荷指標為100W/m2,負荷為691.7KW,熱負荷指標為80W/m2,總體熱負荷為553.36KW。夏季總冷負荷為691.7KW,則夏季向土壤排放熱量約為830.04KW;冬季總熱負荷為553.36KW,則冬季從土壤吸收總熱量為442.6KW。按照土壤換熱系統構成分析,地下U型管作為熱泵機組核心熱源,依托其實現熱量交換,其換熱器主要選取為PE100材料制作形成,以此延長其系統使用年限。按照其施工地區內地質條件,最終設計建造能源井為82口,以其能源井深度、數量為實際換熱取值,最終保證換熱器管路長度為19680m,地下換熱器在地下1.5-3米內由水平管完成銜接至機房,確保對小區道路不會造成干擾。選取上述工藝方式,可保證換熱器管理中循環介質保證均勻流動,達成熱量均衡交換目標,地下換熱管系統選取同程管路設計。同時,在整個換熱系統中增設相應的調節閥,以此實現液體流動。該項目機組按照每年夏季運行120天,每天運行8小時,冬季適當延長2小時,最終夏季產生的總費用為6367.34元,日均為0.0768元/平米天;冬季總體費用為68448.84元,日均費用為0.00825元/平米天。最終運行受環境干擾小,運行費用較低,并不冷卻塔,對建筑整體外觀不造成影響,不會產生噪聲,具有環保節能成效,使用年限高達20年左右。
結束語
城市化進程加快,助力建筑產業高速發展,暖通空調設計作為核心構成,設計合理性及科學性,對室內環境造成一定干擾、設計人員需對其高度重視,應用地源熱泵系統,可獲取良好應用成效,一定程度保證暖通空調系統穩定狀態下運行,促進建筑行業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鄭仁良,吳海東,胡純杭.機電安裝工程暖通空調中的地源熱泵技術應用分析[J].建筑技術研究,2019,2(1):82-83.
[2]陳萬利.太陽能-地源熱泵聯合空調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20,584(23):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