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方平
摘?要:近年來,各行各業建設的發展迅速,我國的鄉村建設的發展也有了創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在物質生活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國民更加關注高品質的精神生活。在此背景下,我國旅游產業得到了健康且快速的發展,尤其以鄉村民俗、鄉村生態為主的鄉村旅游,由于能夠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休閑場所,而備受關注。同時,鄉村旅游能夠有效整合和利用鄉村資源,促進并激活鄉村經濟,使其成為我國鄉村振興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鄉村旅游形成于20世紀末并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然而鄉村旅游在旅游產業建設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鄉村振興視角;鄉村旅游;規劃與設計
引言
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新環境,鄉村旅游顯示出新的時代特征。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有必要探索新的理論方法研究新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高質量建設問題。本文運用復雜適應系統理論對鄉村旅游進行理論闡釋,基于NK模型構建鄉村旅游提質增速的主要基因形態,并從“原始”+“現代”的二維視角提出提升路徑,旨在提出實現鄉村旅游提質增速的對策建議。
1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現狀
1.1政府監控和規劃管理缺失
科學的管理規劃可以使農村資源獲取較好的經濟效益,提升資源的利用率,確保鄉村經濟得到可持續性的建設和發展。但由于鄉村旅游景區缺乏科學的管理和規劃,導致旅游商品的研發與推廣缺乏合理的指導與管理,造成鄉村旅游的管理混亂不堪,難以有效地形成系統科學的發展格局,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產業健康發展的進程。與此同時,部分鄉村旅游的開發在資源整合與組織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較為明顯的盲目性,導致行業內部難以有效地進行區分和協調,進而形成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問題,極大地浪費了物力和人力,影響了鄉村旅游市場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在管理層面,一些旅游監管部門缺乏科學指導意識,促使旅游產業發展處于散漫的經營狀態,無法在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下,規范旅游市場,保護游客的基本權益。
1.2鄉村旅游商品缺乏獨特性
現階段,我國鄉村旅游的商品和服務模式一直停留在為游客觀光、游覽提供旅游景觀、農家住宿、風味餐飲層面上,沒有將旅游產業發展重心集中到文化旅游、體驗旅游上,并且旅游商品及服務也存在明顯的同質化問題,產品內容、服務性質較為單一,譬如觀光旅游主要以民俗體驗、園林觀光、賞花采果等項目為主,娛樂主要包括卡拉ok、洗浴、麻將、棋牌等項目。在挖掘民間風俗,提升游客體驗,增加并創新娛樂項目的層面上,存在認識不到位,力度不夠深的問題。有些旅游項目或服務的開發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影響了農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繼而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與發展。
1.3鄉村旅游服務意識較為淡薄
優質服務是鄉村旅游產業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與關鍵內容,能夠有效地幫助游客更好地感知并體驗獨特的鄉村文化,使鄉村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鄉村旅游是集娛樂、購物、住宿、餐飲為一體的新型服務產業,對服務質量有較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為載體,服務人員都是教育程度不高的鄉村居民,以生態旅游和文化旅游為內容的旅游項目,在服務意識、服務品質及服務滿意度上都難以令人滿意,服務人員普遍缺乏服務意識,無法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務。而且鄉村旅游業缺乏既懂管理、又懂規劃的旅游人才,導致鄉村旅游服務體系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和發展,進而制約了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2鄉村旅游的發展建議
2.1吸引并留住旅游發展人才
擁有人才是發展的前提,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旅游,要努力吸引并留住旅游服務業人才,為鄉村旅游行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讓旅游服務人才看到鄉村旅游穩定且良好發展前景。同時,還要不斷完善農村的基礎建設,統籌兼顧鄉村各個方面,實現鄉村各行各業全面發展,逐步縮小鄉村和城市之間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生活質量等各方面的差距,提高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在良性循環中改善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2.2根據獨特資源發展特色旅游
鄉村旅游的創建和發展不能僅僅照搬現有的成功模式,各地區應該充分挖掘現有獨特資源來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旅游。可以從鄉村民俗文化、鄉村風景、生態休閑、文化教育價值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不同地區形成不同的特色,使景區朝著歷史文化獨特性、風景獨特化、美食獨特化等方面發展,以此增強景區的個性化特色,提高當地鄉村旅游服務的自身價值和核心競爭力。
2.3多元化宣傳建立品牌效應
可以通過構建鄉村旅游品牌形象、強化品牌體驗、加強建設品牌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多元化宣傳,建立品牌效應。可以通過“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要素的有機結合構建鄉村旅游立體、豐滿的品牌形象。通過吸引游客體驗免費鄉村特色項目等途徑,展現鄉村獨有的風采,提高吸引力。加強鄉村設施建設,提高技術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發展,增強保障機制。同時,建設鄉村旅游立體化品牌,還需要結合鄉村資源、地域條件、區域經濟等條件系統化的制定戰略。
2.4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務鏈條
首先,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應當依托于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技術進行科學預判,應對不同的客戶需求和突發情況,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為游客提供良好精準的系統化服務。在完善自己服務的同時,要與其他鄉村旅游區建立旅游服務鏈,與其他鄉村旅游地區相互結合,建立四通八達的鄉村旅游關系網。
結語
鄉村旅游的提質增速是一個復雜適應系統,由眾多的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適應性主體構成。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挖掘鄉村旅游的“原始性”,改善旅游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從而擴大系統的容量,增強鄉村旅游特質增速復雜系統的承載能力和對外界的抗干擾能力,從而加固系統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要強化科技、創新、人才、新理念、新思想等“現代”性要素的融入,增強鄉村旅游提質增速復雜系統的彈性,從而提高系統受創后的恢復能力,從而不斷提高鄉村旅游復雜適應系統的“原始”+“現代”的融合度,激發系統的活力,形成推廣經驗,從而有效提出應對策略。在進入21世紀后,日本的鄉村旅游轉向休閑生活型。行業經營范圍越來越廣,呈多元化、專業化、精品化的發展趨勢。鄉村旅游從本地的文化和資源中挖掘潛力,延伸鄉村旅游的產業鏈,實現了產業集群化發展。寧靜祥和的氛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使得鄉村成了度假旅游的理想選擇。目前,日本的鄉村旅游已經發展為生態保健型。以原生態的新鮮空氣、清潔水質、綠色蔬果為主要吸引物,注重健康與生態環保。
參考文獻
[1]張志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研究:以漳州市為例[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8,16(6):34-37.
[2]謝珈,馬晉文,朱莉.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鄉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企業經濟,2019,38(11):88-92.
[3]鄧小海,肖洪磊.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鄉村旅游轉向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8(5):42-49.
[4]龐筑丹.如何破解鄉村旅游同質化難題[J].人民論壇,2020(4):84-85.
[5]陳博.產業興旺戰略下陜西省鄉村旅游品牌建設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20(8):58-59.
[6]于婕.智慧旅游背景下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1(3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