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構建新發展格局,將是今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對于農業農村工作,更應該深入理解、準確貫徹新格局,加快構建新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 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
國之大者,農業為尊。農業始終是我國經濟中關鍵性、基礎性的產業,農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在新發展格局這一經濟社會指導方針之下,圍繞“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用好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兩個場域,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構建農業農村的新發展格局。
一、準確理解農業農村的新發展格局
(一)理解核心要義
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有非常明確的關系界定,那就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農業農村方面的國內循環的構建,以刺激國內市場的經濟循環為主,以國際循環的暢通為輔。
(二)認識變化之處
新發展格局的“新”主要表現在明確了兩個循環之間的關系,不是非此即彼、不是閉關鎖國,而是兩個開放的循環、相互促進的循環,是互補關系而不是替代關系,要讓兩者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是回應了時代之變,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內在趨勢和戰略轉變所做出的調整。農業農村的發展應當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之中,持續優化經濟結構,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帶來的經濟增長新動能,激發國內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社會生產環節的循環獲利,提升本域和外域的經濟循環水平和層次。
(三)把握變化之因
構建新發展格局,農業農村有巨大的市場和空間,可以說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農村是超大的市場,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農村市場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市場體量巨大,也成為了國內大循環的重要載體。根據2019年中國統計公報顯示的數據測算,農村常住人口有5億人。縱觀農村市場的結構,各地發展不平衡,消費生態也是各型各色,消費水平東西、南北存在結構性差距,而且當下的農業農村消費水平正處在升級換代的過渡期,消費潛力巨大。農民的收入和購買力也是千差萬別,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呈現多樣化。因此,我國農村市場從總量和結構上來看,都未來可期。
二、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的新發展格局
(一)提高農業質量和競爭力
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布局,持續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畜牧產業,推動特色產業向優勢區集聚,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推動農業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著力推進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打造系統有效的農業產業生態。加強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作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優質平臺,圍繞產業細分領域建設專業園區,突出抓好“園區平臺”,圍繞產業圖譜精準招商,推動以智能化為重點的企業“改造”,同時積極扶持小農戶,通過發展社會化服務、完善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等途徑,幫助小農戶加入現代農業產業鏈,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鑄牢農業產業鏈。圍繞建設農業產業研發創新基地、產學研融合基地、人才聚集地等出政策、定措施,重點抓好創新引領、質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推進農業產業鏈提升。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優化生產技術措施,落實各項扶持政策,保護農民農業生產積極性。在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應著力培育示范家庭農場、示范合作社、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打造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工作。美麗鄉村不能簡單等同于鄉村外表的改觀,它本身蘊含著規劃科學、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可持續發展內涵,其核心在于解決鄉村發展理念、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空間布局、鄉村治理、鄉村人居環境、鄉村生態環境、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實施路徑等問題。良好的建設有賴于良好的治理,因此要把夯實鄉村基層治理基礎作為固本之策,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促進鄉村和諧穩定作為根本目的,將“治”與“理”有機結合。建立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以現代鄉村治理生態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走好鄉村善治之路。構建鄉村人才振興的機制、模式與平臺,推進職業農民、職業經理人、科特派、志愿者、人才培育引進等制度建設,并開展針對新型職業農民、新型管理型人才的培訓,大力培養致富帶頭人。
(三)深化農村改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農村改革。應深化農村改革核心圍繞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要素合理流動體制機制,打通要素進城與下鄉通道,破解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和農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等發展難題。引導更多的資金、管理、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鄉村流動,推動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促進城鎮和鄉村協調并進。深化農村改革,要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協調配合、相互促進的有效機制。
農村工作重心轉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新的市場機遇。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新的市場機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釋放許多政策紅利,各地將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參考文獻:
[1]蔡恩澤: 構建新發展格局,農村將大有作為. [J].甘肅農業. 2021(02).
[2]高帆: 以城鄉關系重塑為主線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J].社會科學報. 2020(02).
作者簡介:
劉甜甜(1991年——),女,山東濱州人,碩士,煙臺市牟平區委員會黨校,教師,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與區域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