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麗娜 曾敬 王維江
摘 要:近年來總部經濟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形態,對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較為突出的促進作用。本文對總部經濟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為濟南市總部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撐;通過對濟南總部經濟發展歷程進行梳理以及對濟南發展總部經濟的優勢劣勢進行分析,為濟南總部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參考。
關鍵詞:總部經濟;總部企業;優勢
總部經濟是近年來城市發展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經濟集約化發展的重要體現,具有知識性、集約性、層次性、延展性、輻射性和共享性的特征,是城市經濟、區域合作經濟和產業高端經濟的重要表現形式。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總部經濟因其具有的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等特點,成為各地方政府搶抓發展的重點經濟形態。
目前關對濟南總部經濟發展的研究相對較少,共有9位學者發表了研究成果,且大多為2014年以前研究成果,研究的內容主要為總部經濟理論介紹、其他地方經驗介紹等,更多的是從宏觀層面提出了部分濟南總部經濟發展的建議。總體來看研究成果較為單薄,在具體落地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間,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持,通過本次研究能夠進一步豐富總部經濟理論,擴展濟南總部經濟研究領域,為濟南總部經濟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一、濟南市總部經濟發展歷程解析
通過對濟南總部經濟發展歷程的研究,可以將發展過程細分為三個階段:快速起步階段、緩慢發展階段、重造提速階段。
(一)快速起步階段(2004-2011年)
2004年伴隨著國內總部經濟概念的興起,濟南市積極跟進,提出發展省會經濟、駐地經濟、總部經濟的發展理念,進入了國內發展總部經濟的先頭兵行列。2006年濟南在天橋區藥山工業園建立了時代總部基地,計劃吸引70余家大中型企業入駐。2008年第四屆中國總部經濟高層論壇將濟南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評定在第16位次上,之后保持相對穩定。
(二)緩慢發展階段(2011-2015年)
2011年以后濟南的總部經濟就進入了一個緩慢發展階段,既無相關政策激勵措施,也沒有相應的發展舉措。2011年第七屆中國總部經濟高層論壇將濟南總部經濟發展能力下調2位,排在第18位。以時代總部基地為例,基地內僅有重汽、陜汽等少數知名大中型企業,更多的是知名度不高的中小企業,且入駐率非常低,大多數房屋轉為租賃業務,總部基地已實存名亡。
(三)重造提速階段(2015年-今)
隨著濟南市政府部門調整對總部經濟的認識,2015年以后濟南總部經濟發展進行重造提速階段,集中發布了一批針對總部經濟和總部企業的政策,扶持方向由宏觀把控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
2015年8月,濟南市發改委等4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總部經濟發展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了明確打造總部基地的理念。 2017年4月濟南市發改委下發了《十大千億產業振興計劃》,涉及到總部經濟發展多方面的扶持政策。2018年12月濟南市政府制定了《濟南市鼓勵總部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對總部企業的認定標準和程序、鼓勵和支持發展政策制定了精細的措施,并積極開展總部經濟政策宣貫和總部企業認定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二、濟南市發展總部經濟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一)濟南市發展總部經濟的優勢分析
濟南作為山東省省會城市和全國特大城市,在發展總部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濟南在全省起到承東啟西的作用,位于膠東半島和省會城市圈的核心位置;在全國處于溝通南北的樞紐位置,位于華北和華東的中心;同時濟南還是黃河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優越的地理位置為濟南市創造了深厚的發展腹地和區域合作發展潛力,同時濟南還有著便利的海陸空交通條件,每天有300多個高鐵車次直達全國236個城市,位于北京與上海的中間位置,可快速通達,濟南機場200多條航線通達海內外110多個城市,小清河航運可直達渤海灣,位于青銀、濟廣、京滬等多條國家級高速公路交匯處,成為全國性交通樞紐。
2.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在城市環境優化方面,不斷改善環境質量,超額完成節能降耗任務,空氣質量優良率不斷提升;綠化美化力度加大,拆違拆臨、特色景觀建設、環境改造等創造了煥然一新的城市環境;提高信息網絡和公交線路覆蓋率,打通瓶頸路,改造老舊小區,不斷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推進濟南機場改擴建,推進濟萊、濟鄭高鐵建設和濟泰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設,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打通黃河南北交通,推進中央商務區和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為總部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
3.較強的文化和人才優勢。濟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人文素養和人文環境水平較高。濟南市科研資源豐富,全市科研機構有100多所,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位居全省首位,各類企業研發機構866家,院士專家工作站超過1200家;全市共有高等院校50多所,在校大學生將近100萬;十三五期間,濟南市人才總量由140萬增長為超200萬,人才吸引力排名位居全國前8;發放生活和租房補貼超過3.02億元,極大的吸引了各類人才來濟。
4.完善的專業化服務體系。一是活躍的金融服務業,濟南金融服務機構相對比較集中,全市有700多家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暢通的融資渠道和完善的金融服務,在體系管理上實現了以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為市場主體,行業協會監督管理的功能齊全的金融組織體系。二是蓬勃發展的現代物流業,濟南現有國家星級物流企業超過80多家,位居全省首位,其中有14家5A級物流企業,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在首位,開通了歐亞班列,暢通海外物流渠道。三是完善的會展服務,濟南現有國際會展中心、舜耕會展中心等多處大型會展場所,定期舉辦各類會展,為企業提供多方位的服務支持。
5.創新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濟南現有高新技術企業已經突破30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330億元,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級,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級。中國重汽智能網聯重卡一期、山東豪馳新能源汽車項目投產,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工廠、空間行波管自動化裝配試驗線、衛星總裝基地等新興產業項目正式落地。“四新”經濟加快成長,比重達到36%左右,數字經濟比重達到42%,建成數字化工廠120家,上云企業數量突破4萬家,省產業互聯網示范平臺34個,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4家、省級以上瞪羚企業145家、專精特新企業567家,數量均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