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博 李志浩 徐瑤俊 王茲玥
摘 要: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法[ 2015 ] 9,以下簡稱文本9),標志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啟動單獨批準運輸和分配價格是有序推進電力價格改革和簡化電力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科學合理的輸電和配電定價機制,使網絡企業能夠在商業交易中保持中立,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并在生產商和用戶之間公平、公平地分配輸電和配電成本, 這有助于通過市場手段提高資產利用率,促進能源資源的最佳分配(中共中央委員會,2015年);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署,2015年。在過去五年中,分銷和分銷價格改革幾乎實現了全面復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2016年);2017年a;2017年b;2017年(c)。目前,國家批準了32個省級電網、5個地區電網和31個地區間電力運輸和分配項目的運輸和分配費用。第一輪運輸、配送成本降低的總成本約1,244億元,平均減少15.1%,為市場參與者騰出了改革紅利。2019年,中國市場上出售的電量約為23萬億千瓦小時,約占全社會能耗的32%,市場營銷水平顯著提高。
關鍵詞:配電網;輸配電價;調整;監管
引言
按照配電網有序自由化操作管理方法,增量配電網配電服務價格批準如下:增量配電網接入電壓等級對應的省級電網共享配電網價格暫時從省級電網共享配電網價格中扣除這種方法只是一種過渡性的解決辦法,以省級電網的配電定價方法為基礎,并適合目前的情況,即由于核定價方法不足、補貼發放不足等問題,增量配電服務的價格沒有得到明確批準
1輸配電價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
1.1電價核算精準度有限,價格結構尚不合理
我國電網范圍較廣、結構級別復雜,部分輸電網絡的功能定位和服務對象的劃分界定尚不明確,可能造成輸電費用的收取及分配與實際運行產生一定偏差,導致輸電成本回收來源和分攤產生爭議。現行的輸配電價體系無法在指定電價時考慮地理位置差異以及電源與負荷對電網資源利用程度等因素。實際上,對于遠距離、大規模送電的電廠,其占用輸電資源較多,應該支付較高的輸電費用;對于負荷中心的電廠,其占用輸電資源較少,應該支付較少的輸電費用(。然而,目前的輸電價格機制對于潮流的考慮較少,不能體現上述承擔成本的差異性,導致發電企業競爭存在不公平,也使得價格信號失真。由于無法充分體現輸配電通道在傳輸斷面的稀缺性,難以有效引導電源在空間上的合理布局,提高電網投資效率。
1.2隱形交叉補貼廣泛存在,損失社會福利
中國電力銷售價格目前有四大類交叉補貼:(1)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交叉補貼:主要工商業用戶補貼居民用電和農業發電;(二)不同電壓水平用戶之間的交叉補貼:高電壓水平用戶補貼低電壓水平用戶;(3)不同區域用戶之間的交叉補貼:發達區域對欠發達區域的補貼;(4)不同負荷特性用戶之間的交叉補貼:負荷率高的用戶補貼負荷率低的用戶。交叉補貼的根源在于運輸和分配成本核算不明確,導致一組用戶的電費由其他用戶承擔,造成用戶之間的不平等。交叉補貼的原因很復雜,不能一概而論。部分交叉補貼是基于政府對基本公共服務和公用事業的需求,如人口補貼、農業用電補貼和欠發達地區補貼,這些補貼有助于維持生計和社會穩定;交叉補貼的另一部分是由于電力定價機制缺乏結構性。目前,中國沒有按收費率制定小時分配價格,導致不同收費特點的用戶交叉補貼。分銷價格的批準沒有準確計算不同電壓等級的運輸和分銷成本,導致同一類型用戶不同電壓等級之間的交叉補貼。
2配電網服務輸配電價調整監管機制分析
2.1輸電價格機制建議
由于運輸和分銷價格改革剛剛開始,政府越來越多地采用郵票-郵政方法來核準運輸和分銷價格。由于缺乏交叉補貼標準、區域差異和利益攸關方之間的協調,很難在一個階段通過(區域)節點的電費。因此,建議首先采用集郵法核準獨立配電的價格,同時計量節點(區域)電價,并逐步澄清交叉補貼等問題。隨著每節點邊際電價逐漸上漲,最終采用(區域)每節點電價和印花稅方法批準遞增配電網分攤共享電網電價。
2.2非監管業務突破:強化資源協同
改革已在全國范圍內有序鋪開,電力市場競爭主體和投資方向都呈現日益多元化。為加速市場化業務飛輪高效運轉,公司依托電力“一張網”,充分發揮主業優勢、資產優勢、技術優勢,向電力產業鏈上下游不斷拓展延伸,大力開拓戰略性新興市場,打破原有發展思維,深化內部協同效應,將資源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變資源存量、經驗存量為現金流量,著力打造公司新的效益增長點。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產業鏈上下游諸多核心企業的供應商與客戶資源,圍繞能源開發、配置、儲存、消費等各環節,結合“電益鏈”金融服務平臺,深化產融結合,通過外部產業協同,提升和壯大市場化業務的發展能力。以發揮技術優勢,實現內部協同為例,上海公司可集中整合各子公司優勢資源,聯合招標代理公司、電力設計公司、送變電工程公司、工程監理公司等,建立從招標代理、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到工程監理全方位“走出去”的產能合作模式,開展成套設備輸出及咨詢服務等業務。
結束語
輸配電價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全面分析了輸配電價改革取得的進展與成效,對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提煉總結并提出方法探索與建議。本文建議,在輸配電價的價格結構方面,根據“誰收益,誰承擔成本”原則,按功能回收輸配電成本,包括實施“接入價”確保公平競爭、跨省線路逐步過渡至一部制容量電價擴大省間交易規模、推行分時輸配電價提高資源效率等。完善監管機制方面,市場初期通過回報率管制模式助力改革平穩起步,市場成熟后探索采用上限管制定價模式。
參考文獻:
[1]謝敬東,卞澤遠,呂志偉,孫波.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微網接入公共配電網服務輸配電價調整監管機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1,21(15):6312-6321.
[2]解嘉彬,薛晶.輸配電價監管導向下的電網企業經營策略優化[J].企業管理,2020(S2):192-193.
[3]施磊,喻樂,謝旭,張晶,劉學,陳啟鑫.輸配電價改革的進展與探索[J].財經智庫,2020,5(04):114-12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