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摘 要:十八大以來,我國災害治理和應急管理理念不斷完善與成熟,尤其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建設韌性城市”納入我國“十四五”規劃。保險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通過保險,特別是巨災保險,能夠災后重建復原提供有效的資金保障。將保險嵌入應急管理體系能夠強化災害預警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協同效應,通過打造社會韌性,最終實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的“應而不急”,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的總效率,繼而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關鍵詞:社會治理;保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
引言
如何提高應急管理能力以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公共衛生工作必須關心和重視的任務。社會也將目光聚焦到了保險,在全國抗擊和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大背景下,重視保險機制在風險管理與社會治理中的重要功能,將社會保險機制和商業保險機制共同納入我國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十分必要。保險業應積極作為,利用自身優勢和能力,參與健全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在中國社會進步和經濟建設中贏得自身發展。
一、我國保險業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協同的現實困境
1.保險業發展難以滿足應急管理新需求
一是風險多元分擔機制還沒有建立。應急工作還未達到常態化管理,參與應急管理的各個主體責任分工不明確。由于災害救助屬于政府責任,政府投保和財政救災資金仍然是我國自然災害類相關保險的主要形式及資金主要來源,導致保費來源單一化,保費籌集不足;二是風險管理和事故預防投入不足。保險機制在災前的風險管理功能發揮還不夠。以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為例,事故預防服務的專項經費存在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事故預防服務沒有真正達到效果;三是持證應急救援人員以及專業性應急志愿者隊伍龐大,將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人身險細分市場,這對保險公司專屬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二、保險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中的作用
1.風險管理作用
保險在國家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中發揮風險管理作用,具體而言,包括預警機制和應急管理體系的風險認知、風險檢測以及風險防控。首先是保險的預警機制,一旦發生公共衛生事件,及時、有效的風險識別將對事件的控制以及防疫措施最大限度地發揮產生巨大作用。保險作為理賠數據的管理者,可以及時掌握疾病的理賠情況,通過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系統的建設,識別衛生事件的涉及人員、影響地區、病情動態等數據,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其次,在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中,保險公司可以在物資儲備、物流系統、傳染病醫院等方面提供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分散等風險管理措施,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提供智力支持與風險保障。
2.損失補償作用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中指出,要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完善應急醫療救助機制,在突發等緊急情況時,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后收費,并完善醫保異地即時結算制度。要探索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有針對性免除醫保支付目錄、支付限額、用藥量等限制性條款,減輕困難群眾就醫就診后顧之憂。此外,還應圍繞應急人員保障機制建設,大力拓展應急人員人身安全保險業務,助力專業應急救助隊伍建設,為參加現場救助的應急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及相關補充性商業保險。這明確了未來社會保險機制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中的作用。
三、保險嵌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議
1.完善管理體制,推動保險參與應急管理常態化
以應急預案新一輪修訂為契機,推動保險進文件、進平臺、進隊伍,將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應急管理工作進一步常態化制度化。在我國已經制定出臺的各類應急管理預案中,大多數都有提到要發揮保險的積極作用,但只是停留在文件或要求上,對保險的認識存在一定局限,缺乏可執行的操作規程。有些應急預案只是將保險列入后期處置章節,忽視了保險機制的事前風險防范與事中損失管控功能。
2.強化制度保障,推動強制保險制度升級擴圍
循序漸進推動強制保險制度升級擴圍,提升相關領域巨災保險、責任保險的有效供給水平。一方面,推動政府支持保險向立法強制保險升級。當前國內在巨災保險領域仍以行政鼓勵推行為主,專項立法規范仍為空白。我國應結合國內實際有計劃地將保險列入相關災害的立法建設中。另一方面,推動部分強制保險向全面強制保險升級。目前,安全生產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已經出臺,首批在礦山等八大高危行業強制實施。保險業應搶抓強制性安責險啟動的機遇,加快組建高危行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團隊,針對八大髙危行業生產風險特點,抓緊制定推出全面對接、差異化保險產品與服務方案,盡快實現八大高危行業企業及時足額投保,充分發揮保險費率的杠桿作用,引導生產企業落實安全標準,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在此基礎上,推動強制安責險向其他高風險行業延伸,最終實現全面覆蓋。
3.對接機制建設,推進應急領域保險產品與服務創新
創新應急領域的保險產品與服務,培育保險業新的發展動能,圍繞應急設備研發機制、社會治安防控機制等方面綜合創新。在應急設備上,創新開展首臺(套)重大應急專用設備綜合保險服務。應借鑒現有試點工作機制,將符合條件的首臺(套)重大應急專用裝備列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目錄》中,并由中央財政對投保企業提供保費補貼;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加強保險專業團隊建設,加大保險宣傳力度,不斷優化保險方案,建立理賠快速通道,助力我國應急裝備的轉型升級。在治安防控上,創新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險業務。應加快復制推廣治安保險典型模式,結合今后我國公共安全的新形勢,創新綜治保險產品與服務,研究將暴恐風險、網絡社區安全風險等新型風險納入承保范圍,不斷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化、法制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結語
作為風險管理和社會治理的專業力量,保險業應從國家發展改革穩定大局的高度,牢牢把握應急管理向常態管理轉變的發展機遇,做好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機制準備、組織準備、物資和技術準備,努力實現與社會應急管理體系的深度融合,在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進一步鞏固深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契合的業務發展格局,持續提升保險業的市場與社會地位。
基金項目:云南財經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社會治理視域下保險嵌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YUFEYC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