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根弟
摘 要 在目前建筑工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建筑工程質量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是建筑物結構裂縫的問題對于建筑的整體安全與質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使用后澆帶技術可以有效的控制這項質量通病。本文針對建筑工程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設計原則進行了重點的論述。通過相應規范的研究,有針對性的介紹了超長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在模板支撐、豎向施工和地下室底板保護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述,希望通過對后澆帶工程質量的控制達到防治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縫的目的。
關鍵詞 建筑工程 超長結構 后澆帶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8-0014-02
在建筑工程實施過程中,結構裂縫的問題是困擾目前建筑工程質量的一個重點問題。如何通過后澆帶施工技術對結構裂縫進行控制是目前建筑工程中關注的焦點。但是目前很多在施工后澆帶過程中,并未完全按照設計規范的要求進行實施。因此,在工程項目成本控制和進度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針對超長后澆帶的施工技術進行了相應的分析。
1 超長后澆帶施工概述
建筑工程中為了控制結構之間變形產生的裂縫,需要進行施工縫處理,也就是我們說的后澆帶。后澆帶的使用對于建筑工程控制其收縮產生的裂縫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在結構設計過程中,需要依據實際的工程標準,對施工縫和后澆帶等位置和施工工藝進行合理的設計。特別是對于較大區域的混凝土澆筑工程當中后,后澆帶的使用對于防止產生不均勻沉降,有效的保證其結構之間的施工連續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后澆帶在施工過程中需要設置施工模板。針對目前出現的收縮等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以此保證解決工程中出現的質量通病。因此,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特別是針對超長結構后澆帶的施工,應有效的根據設計方案確定后,確定后澆帶施工技術實施要點。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后澆帶的施工位置需要依據現場實際情況和技術參數進行確定。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確保后澆帶的間距和位置滿足其基本要求[1],保證其澆筑工程的質量,避免建筑工程后期出現的裂縫等問題。
2 超長后澆帶施工技術原則和作用
2.1 施工原則
建筑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并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經過多個單元施工組成的。而實施多個單元之間的協調施工,是目前關注的一個重點。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有效的保證不同結構單元之間的連接,避免結構之間的連接部位出現裂縫。其與建筑基礎都可以起到較好的施工控制效果。在后澆帶施工設計過程中,應重點對建筑混凝土結構的位置和其應力狀況重點進行分析。通過良好的技術控制和技術手段的實施,保證其后期的維護與施工過程。超長后澆帶施工前需要對整個房屋的荷載和重量進行相應的研究[2]。分析其對于建筑結構,特別是基礎造成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有效的確定荷載、后澆帶工程的結構特點和施工技術實施要點,對于保障建筑工程超長結構的整體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作用
后澆帶施工技術對于超長結構的整體性和防止其開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保證建筑物整體的工程質量。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目前主要有三種后澆帶施工技術:(1)沉降區的應用。其主要是將高層建筑和樓板分開,避免不均勻的沉降;(2)溫度控制的作用。其在施工中可以避免混凝土因為溫度變化產生的膨脹;(3)收縮功能的應用,其有效的避免了混凝土因收縮產生的裂縫等質量問題。以上三種后澆帶的施工形式,可以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單獨或綜合的使用。這樣對于保證工程質量、進度、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 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3.1 施工準備
建筑工程在實際使用和施工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均勻沉降的問題。因此在設計之初,就必須要對建筑實際狀況和其荷載進行分析,在施工中了解目前決定建筑結構整體承載能力的技術參數。對于保障施工設計的合理性、全面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合理的進行整體結構設計,嚴格按照圖紙和規范要求,對后澆帶的施工進行保障[3]。這樣對于滿足超長結構整體施工技術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施工方案的設計
在進行超長后澆帶施工技術前,應重點對其施工方案進行設計。通過檢查發現,混凝土存在的裂縫隱患,加強其混凝土的抗破壞能力,通過對其沉降、溫度的變化以及收縮情況進行控制,可以有效的減少混凝土在施工后出現的裂縫情況。特別是對于超長結構的施工應嚴格控制各工程施工參數,按照一定的順序設計施工方案。施工中傳送帶的距離要控制在30米的范圍內。其澆筑面積需要小于模板使用的面積,避免因為在結構變形的過程中,在拆除模板時可以滿足其拆除的強度和技術要求,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超長結構。在施工完成之后,滿足建筑物整體的使用要求[4]。
3.3 防水工程
超長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應重點加強其防水防滲功能。避免因出現防水功能破壞,導致建筑物內部出現的破壞。回水帶應設置5米高的防水墻、高擋土墻等施工構造。在施工的過程中,應重點對該構造的施工工藝進行控制。注意混凝土澆筑工程施工的順序以及其工藝控制。
3.4 施工標準化控制
在施工后澆帶的過程中,因其對設計和工程要求較高,因此應實施標準化設計。這樣對于保證后澆帶的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后澆帶應設置高擋土墻,保證其施工結構的完整性,避免因為防水防滲等問題造成的建筑工程破壞,同時在澆筑過程中可以采用分層填筑的方式,不斷的進行振搗。通過合理的混凝土振搗,可以加強其和易性和施工的完整性。通過施工條件的配置,加強對材料抗收縮能力的控制,這樣對于保證后期后澆帶工程的施工質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避免建筑物整體結構的開裂等情況都具有良好的意義。
3.5 后澆筑區施工控制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采取分層澆筑和振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質量。因此在實施過程中,應重點對其在澆筑過程和澆筑后施工質量進行相應的控制。在施工完成后,應始終保持施工縫的潮濕狀態。一般應保持在一天以上。剪力墻、屋頂等結構與地下室的底板施工方法基本一致,應控制其振搗時間,保證其合理性和施工的致密性。接縫位置的處理應相應光滑,附加層應在兩側寬度均超過300毫米。
3.6 后澆帶混凝土的分層澆筑
在超長結構中,后澆帶的施工因其結構的面積澆筑較大,因此很多是大面積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在澆筑過程中使用分層分級的澆筑方式。分層分級澆筑方式應針對不同位置的后澆帶進行分級分層的設計。通過合理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的選用,保證工程質量。通過相應的控制,避免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因為攪拌不均勻導致的混凝土膨脹、收縮等問題,從而使得后澆帶的混凝土質量得到應有的控制。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應遵循設計與規范的要求。澆筑后,傳送帶應保持9厘米的距離。在機械發生相應故障時,應盡快改為人工振搗操作,保證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的連續性和完整性[5]。
3.7 后澆帶工程施工質量控制
為了保證建筑結構在施工完成后能夠有效的提升其質量,應對其原材料的施工質量進行相應的控制。在施工進場前,施工材料應進行完整的檢測,檢測合格后才能進入現場施工。養護工作應一般保持在15天以上。在拆除模板前,應滿足其強度的基本要求,這樣才能對其混凝土質量進行相應的控制。
4 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工藝控制要點
4.1 模板工程施工控制
在模板工程施工控制中,其有效的決定了后澆帶整體工程的質量,因此應根據設計與施工的實際需求,按照相應的分級,在基礎上設置模板,模板應依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之后應進行相應的固定措施。施工單位應根據相應的方案進行相關工作的測量,以保證施工對于精細化和標準化的需求。這樣對于滿足后澆帶施工質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4.2 豎向施工縫的施工
豎向施工縫在施工過程中應使用攪拌的方式。避免混凝土在實施時不能滿足實際的流動性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應避免雜質掉入混凝土當中,并保證保護層的厚度。通過用手按壓混凝土的方式檢查其基本的狀態。如果留下指印,則表示其凝固還并不完全,不能保證混凝土的不變形性能,因此應重點對其強度進行控制。
4.3 地下室底板的施工
為保證地下室底板施工質量,應建立防水墻,防水墻的高度應超過底板的高度,保證后澆帶施工質量。同時因為施工現場一般較為復雜,因此在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對施工現場的清潔進行控制,避免雜質掉入后澆帶造成的后期施工質量問題。
5 結語
建筑工程實施過程中超長結構對于后澆帶的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應重點加強后澆帶施工各項工序的控制,在模板、分層澆筑等方面的控制過程中都應完整的實施施工要點,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后澆帶工程施工的質量。對于保證建筑物整體混凝土施工的質量,避免其產生裂縫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龍永焯.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探討[J].低碳世界,2020,10(06):125-128.
[2] 鄒玉海.超長結構無縫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探微[J].建筑技術研究,2019,02(03):45-46.
[3] 李雙印.分析房建工程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J].產城(上半月),2019,53(06):201.
[4] 周碧強.超長混凝土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建材發展導向,2020,43(01):246-247.
[5] 馬剛.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澆帶工程施工技術討論[J].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2020,17(09):2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