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慧琴 閔蘭清
摘要: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現。舒曼的音樂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精神的深度,其中《童年情景》是他眾多鋼琴曲中較著名的一部作品,舒曼從回憶童年的角度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套曲中每首作品可獨立成曲又相互聯系。本文以《童年情景》為研究對象,從舒曼的出生背景,音樂形象,演奏分析等幾個方面來進行研究,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童年情景》這首套曲。
關鍵詞:童年情景;演奏分析;舒曼
舒曼1810生于德國,因受父親的影響舒曼從小對音樂熱愛至極,也對一些文學,抒情詩產生了濃厚興趣。受到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舒曼把很多詩歌的風味通過音樂表達出來,也被稱為“音樂詩人”。舒曼的《童年情景》寫于1838年春天。舒曼曾對克拉拉說:“由于回憶起你的童年,我在維也納寫下了這部作品。”整套作品像是一整首大曲子,G 大調為主調,第一首為主調,中間轉調,11,12首G大調起加強作用,13首回到G大調。整套作品又根據遠近關系轉調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六首和第九首都使用降六級接入下一首。整個套取中的每首小曲子可以獨立成曲又互相聯系并且變化統一。
演奏分析
1旋律線條
在構成音樂的眾多要素中,旋律的是最具有表現力的,它可以是作品富有生命力。學者現在也未能了解將《異國和異國人民》放第一首的真正來源,或許是想給我們展示一副來到異鄉迷茫緊張并且躁動的場景。《奇怪的傳說》將我們帶入兒童的思維,孩子們天真的聽著時而興奮時而憂傷的故事。聽完故事孩子們進行了歡樂且緊張的《捉迷藏》,《孩子的請求》孩子們祈求著大人們在玩一會,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期待回復的神情,得到肯定的回復后孩子們《心滿意足》,滿是喜悅和幸福。《重要事件》成年后,回憶起兒時腦海中的重要事情,覺得一本正經嚴肅的樣子令人發笑。《夢幻曲》孩子子們玩累了疲倦的入睡,夢境溫柔甜美似夢非夢,好像一家人一起在《火爐旁》溫馨和諧。家里古老的時鐘噠噠噠的聲音聯想起《騎竹馬》的快樂的小騎士。玩過休息過后,孩子們做事其他事情顯得《過分認真》,突然窗外奇怪的鳥叫聲傳來孩子們感到好奇又《驚嚇》,玩了一天《孩子入睡》突然顯得格外寧靜,《詩人的話》以成人口吻寫出表達了對時光無法倒轉的感傷。舒曼的旋律有著即興的特點,舒曼的作品大多以四小節或者八小節為樂句,用著短小的樂句打動人們的內心。舒曼認為“旋律不應該在它還沒出現之前被人猜出樣子,每一次應該是由特殊的,絕無僅有的心情或印象產生的……應該是‘自由的’,不受通用的旋律公式制約。”舒曼的旋律還有著抒情性的特點《童年情景》中的曲子都是來自兒時的普通生活場景,是在抒發他對在遠方的克拉拉的愛與思念。每個聲部都有這自己的線條走向,1、4、5、7、8、10、12 和 13 這幾首有三個聲部的橫向線條,例如第一首《異國和異國的人民》高聲部的旋律要突出。中聲部的聲音控制在高低聲部之間,從第三小節到第五小節開始出現的降B等于德語中的B,接著A,還原C,還原B等于德語中的H,像巴赫(Bach)致敬,這幾個音也可以稍微突出一點,其他地方中聲部的每個音音色都要統一。彈奏時還要注意曲子的縱向線條,如《重要的事情》里對和弦縱向下鍵的同時也要保證橫向的旋律,而且下鍵也要整齊,聽起來飽滿。
2觸鍵
觸鍵決定著音符的音色,決定著能否正確的表達出音樂的內涵。下面從觸鍵方向,觸鍵力度和觸鍵速度分析。
觸鍵方向分為水平觸鍵和垂直觸鍵。水平觸鍵可以軟化琴錘與琴弦的敲擊性,用指肚觸鍵,這樣的聲音聽起來跟輕柔。如《奇異的故事》B段開始處旋律變化音樂略顯肅穆為指面觸鍵,《夢幻曲》憂傷中帶著甜美非常有歌唱性要求指面觸鍵。垂直觸鍵要用指端,從第三關節發力與琴鍵成90度使聲音更加的結實有力。如《奇異的故事》A段聲音堅定運用垂直觸鍵,《重要事件》使用垂直觸鍵使聲音聽起來飽滿,《騎木馬》A段這里的右手不是主旋律運用垂直觸鍵來模仿騎木馬的節奏即可。
觸鍵力度又可分為指力觸鍵、手力觸鍵和臂力觸鍵。漢密爾頓提出:“在指力觸鍵中,需要將手指穩固,它指的是肌肉的某種狀態,富有彈性而不僵硬。猶如彈簧片既可彎曲,但一經放松,又立即還原”。我們可以結合觸鍵的速度和力度來表達不同的場景,如《捉迷藏》中很多十六分音符的調音,運用指力觸鍵,指尖里快速“勾”的方式表現出孩子逃跑時的輕快場景,《火爐旁》中聲部和次中聲部用的也是手指本身的力量慢而淺。手力觸鍵的標志是手朝下,手腕向上彈起。這種觸鍵方式與不同的速度和方向會有不一樣的音色效果。如《異國和異國的人民》和《孩子的請求》高聲部需要運用手力慢觸鍵,將音“推”到底,使聲音圓滑。臂力觸鍵是在指力觸鍵和手力觸鍵的協調下落下前臂或全臂,使音在落下過程中被推下,臂力的觸鍵方式也包括垂直和水平。如《異國和異國的人民》高聲部的旋律用大臂帶動手指,《無比幸福》和《重要事情》中的八度聲音挺拔有力,《重要事情》右手的和弦運用大臂的力量,和弦應加強五指旋律部分的力量,快速緊抓鍵盤深推,盡量貼鍵。
觸鍵的速度又可以分為快速觸鍵和慢速觸鍵。快速觸鍵顧名思義是指下鍵速度非常快,需要做到“快放”“快收”。我們可以更具作品的需要來結合觸鍵的方向。快速的垂直觸鍵聲音明亮尖銳,如《捉迷藏》的跳音可以用快速的垂直觸鍵來表達,《心滿意足》高聲部旋律用指尖快速抓住琴鍵,《奇異的故事》重音記號的和弦用快速的垂直觸鍵表達堅定果斷。快速的水平觸鍵聲音比較朦朧浪漫,如《過分認真》旋律在高聲部,好像孩子們在想著一些問題,不停的反問自己。 慢速觸鍵鍵,需要注意不用手臂發力,手腕支撐,手指自然下落,慢速觸鍵也可以用觸鍵的方向結合,慢速的垂直觸鍵表現出作品的柔美精致,慢速的垂直觸鍵在鋼琴作品中為常見,如《驚嚇》有pp標志的地方指尖站穩慢慢力量落下,《入睡》和《詩人的話》都是手指貼鍵摸下去達到一種朦朧感,《異國和異國的人民》低聲部的八分音符不能太響也不能太弱。而慢速的水平觸鍵在浪漫主義音樂中多為常見,如《夢幻曲》指尖貼鍵慢慢下去到達夢幻般的感覺。
3踏板
踏板是鋼琴演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是我們食物中的各種調味品。,鋼琴的三個踏板從右到左分別是延音踏板,保留音踏板和弱音踏板。
右踏板的功能是使所有音延長。右踏板按照踩踏板的時間可分為重音踏板,彈奏一個和聲的同時踩下踏板,在下一個和聲前放掉。切分踏板,在彈奏完音時馬上踩。預備踏板在彈奏音前踩下。按照踩踏板的深淺還可以分為全踏板和半踏板。
保留音踏板在一般的立式鋼琴中起弱音效果比左踏板更弱。
弱音踏板的功能是減弱音量,使聲音變柔和。
《異國和異國的人民》可以使用音后踏板,半踏板,踏板踩在三連音后的第一個音,可以使雖然旋律長的樂曲線條連貫干凈不渾濁。《奇異的故事》A段使用半踏板,在每兩小節開始處踩。B段,因為旋律變化根據和聲的連接使用重音踏板。《捉迷藏》踩十六分音符的地方突出旋律《孩子的請求》前面幾個樂句都是相同的分句構成,根據p-pp的強弱,在pp處踩一下弱音踏板。《心滿意足》可以使用重音踏板在每個和聲處換一下。《重要的事情》,可以在附點的位置踩一下這樣容易找到下一個位置。每個弱拍處有連音線,在連音線外踩。在有連續的和弦時要使用音后踏板。《夢幻曲》低聲部的主持續保持,右踏板幫忙,在每個小節開始的地方抬起踏板不要太著急,表達出夢境般的五彩。《火爐旁》開頭處可以以很短的踏板進,用音后踏板每小節一換,旋律不能斷開。《騎木馬》是奏感極強的樂曲,可以不使用踏板。力度由mf-ff時可以加入右踏板來增加層次感。《過分認真》使用音后踏板在每小節開始處換,在pp處主義踩左踏板。《驚嚇》全曲只有在21-26小節加入右踏板,每拍換一次。《入睡》踏板在右手旋律處踩下,每一個小樂句換一次,使用切分踏板。在樂曲中段轉調的地方加上弱音踏板表達安靜入睡感。《詩人的話》全曲都可以使用切分踏板,和聲及樂句的連接處更換踏板使用全踏板。
4速度
在這部套取中還要注意出現的速度標記如“Schneller ”越來越快的,“Langsam”緩慢的“MIT Hunmor”幽默的就不能過快。由于舒曼和克拉拉的速度標記有所不同,速度的決定可以根具主客觀因素而定。過分的堅持某種速度,這于浪漫主義精神是對立的,這點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在給友人的信中說的很清楚。所以在彈奏這部套曲時要更具曲子的情感變化來調整速度。
參考文獻:
[1]當代音樂 2020 31期舒曼《童年情景》的音樂特點及演奏分析 劉曉雨
[2] 舒曼鋼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演奏詮釋和教學探討 碩士論文 彭端
[3]對舒曼《童年情景》的音樂風格及演奏技法的研究 碩士論文 張妍
[4]舒曼鋼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創作特點及演奏技法解析 碩士論文 張舒貽
[5]舒曼《童年情景》與德彪西《兒童園地》的分析與比較研究 碩士論文 袁玥
[6] 公務員之家 2019-11-28 觸鍵技巧分析鋼琴演奏與教學觸鍵技巧分析 趙彬